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弘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大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商人家庭出身。十三岁以善用心计被武帝用为侍中。元鼎二年(前115年)任大农丞,掌岁计。元鼎六年迁搜粟都尉,兼大农令,天下盐铁归其掌握。天汉四年(前97),因事贬为搜粟都尉,但直到武帝去世(前87年),大农事务实际上仍由其主管。在掌管西汉中央财政近三十年间,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将东郭咸阳和孔仪始行的盐、铁专卖推及全国,使盐官增设至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七处,铁官增设至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天汉三年,又创设“酒榷”,垄断酒的专卖。元鼎二年创行均输法,由大农在各地设均输官,负责管理和调度郡国上交中央的财物,根据京师需要,辗转买卖,最后把所需之物运到长安,既免除了郡国运输的烦难,也使朝廷获取了巨大利润。元封元年(前110年)创行平准法,由大农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按长安市场价格涨落情况,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又曾支助武帝组织六十万人屯垦西北。以备匈奴侵袭。武帝临终时,被任为御史大夫,并受命和霍光等共同辅政。昭帝时,一般文士多攻击其政策,霍光以昭帝名义召开盐铁会议,他在会上与各地贤良文学辩论盐铁官卖的好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元凤元年(前80年),因与霍光争权,被告与上官桀同谋叛逆,被杀。

桑弘羊

 西汉著名财政大臣。洛阳人,出身在商人之家。但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车,不得购买土地; 还必须与奴婢一样,加倍交纳算赋 (人头税)。汉武帝时,还恢复了秦朝的谪戍制度,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子孙随时都可以被押往边疆服役或定居。桑弘羊的父亲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父业,便让他从小拜师求学,接受人文教育,桑弘羊十三岁进入宫廷,做了汉武帝的侍中。桑弘羊在这个听差兼秘书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为增加财源,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决定向商人征收财产税,并严禁民间私自铸钱,将铸钱业、煮盐和冶铁这三大买卖收归国有。汉武帝为了对付商贾,特地任命盐商出身的东郭咸阳和铁商出身的孔仅同任大农丞 (财政部次长),桑弘羊则“以计算用事”。元鼎二年 (前115),桑弘羊升为大农中丞,五年后升为治粟都尉。这是汉武帝时代特设的官职,负责军粮的筹集,随后即出任大司农 (财政部长)。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既定的国策,桑弘羊以其精明强干的作风,雷厉风行地使这一国策变为现实。他选派得力的大农部丞数十人,分别下到各郡国,对原有盐官、铁官进行了整顿、甄别,从而保证了国有盐铁业的正常营运。桑弘羊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均输和平准二法上。均输就是异地买卖,吃中间的差价; 平准就是贱买贵卖,也是吃中间的差价。这是商人赚钱的诀窍,但桑弘羊却用这种方法来为国家做生意。他建议朝廷设置均输官和平准官,也就是官商,来具体操作这两宗大买卖,结果民赋虽未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却大大增加了。一千多年后,北宋宰相王安石变法,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来为国家开辟财源。桑弘羊的理财能力与行政能力,获得汉武帝的激赏,他不但封给桑弘羊左庶长的爵位,奖励黄金二百斤,而且在临死之前,遗诏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与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同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汉昭帝始元六年 (前81),主张 “轻徭薄赋” 的霍光以皇帝名义召集各地贤良文学,就是否继续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等问题进行辩论,这就是著名的 “盐铁会议”。桑弘羊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自然是坚决维护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无论如何,从为国家开辟财源这一点说,桑弘羊是功臣,是赢家; 但在一年后的宫廷斗争中,这位精于算计的理财家却败在了以谨厚著称的霍光手里。他与上官桀等合谋,欲迎立燕王旦为帝,并加罪霍光,被霍光察觉,抢先动手,将其一网打尽。桑弘羊不但做了刀下鬼,而且留下了千年恶名。直到现代观念更新,对他的评价才有所改变。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政治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武帝时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对于制定和推行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起过重要作用。昭帝时因参与燕王旦等人策划的谋反事件被处死。在法律思想方面,持先秦法家的观点。为武帝时期推行的严刑峻法辩解。认为犯罪是由先天本性所决定的,所谓“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教化不能预防犯罪,只有运用刑罚手段进行镇压,才能“寇止奸禁”。赞成法家的轻罪重罚理论,认为百姓公然犯法,是因为“罚罪之轻也”。只有轻罪重罚,才可以“累其心而责其意”,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政治家。洛阳人。生于商人家庭,13岁选入宫廷做汉武帝的侍中。后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汉昭帝时因参与燕王旦等人策划的谋反事件被处死。桑弘羊重视法家学说,认为“礼让”不足以禁邪恶,必须用法律来约束人们,反对 “德治”,主张轻罪重刑,赞赏商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观点,主张连坐之法。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反对人治,强调以法治国。认为不必等待贤相、贤臣产生,以法治国完全可以将国家治理好。武帝时,桑私羊曾以朝廷代表身份出席盐铁会议,同与会的儒生贤良文学进行了辩论,他的法律思想在西汉文士桓宽编辑的《盐铁论》一书中有充分反映。

桑弘羊前152—前80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武帝时,推行盐铁酒类官营专卖。主张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扰,反对“和亲”政策。昭帝即位后,采纳其建议,以扜弥国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率士卒屯田轮台。始元六年(前81),召开盐铁会议,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被控欲谋废昭帝,被杀。

桑弘羊

150 桑弘羊前152—前80

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汉武帝时先后任侍中、大农中丞、搜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是汉武帝时期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推行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家。他重视财富对人的重要意义。认为善于致富成业,才可能治国富民。他否定只有农业才能富国,只有劳动才能致富的观点,认为经营工商业同样可以富国富家。他认为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封建国家必须控制商品流通过程,决不能让富商大贾操纵市场。他认为盐、铁、酒及货币铸造必须由国家垄断,必须打击富商大贾兼并势力。他反对片面崇俭的消费观,认为侈靡可以反过来促进生产发展。在掌管汉中央财政大权期间,他推行盐铁酒官营制度,统一货币铸造权。改各郡国进贡为均输,在京师创设平准机构以平抑物价。桑弘羊所推行的一系列财政经济改革措施,使“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有力地支持了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斗争,并为后代许多封建王朝所采用。

☚ 荀况   王符 ☛

桑弘羊

063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政治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商人家庭出身。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制定、实施冶铁、煮盐、铸铁和酒类的官营专卖,充实国家经济实力;改革均输法和创立平准法,设大农部丞数十人,派往各地郡国任均输官,又在京师置平准,统一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以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还主张民得入粟补吏或赎罪;力主抵抗匈奴攻扰,组织60万人屯垦以抗御侵袭;武帝病危时,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䃅等共同辅少主。前81年盐铁会议上继续坚持盐铁官营政策。后与霍光争权,失败被杀。

☚ 赵禹   王莽 ☛

桑弘羊

036 桑弘羊

认为尚利是人的天性:“天下穰穰,皆为利往。”提出“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均有无而通万物”。肯定财富和物质利益是实行道德的基础: “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义,虽言仁义,亦不足贵也”。驳斥天人感应论,主张尊重人事,指出“灾异之变,夭寿之期,阴阳之化,四时之叙,水火金木,妖祥之应,鬼神之灵,祭祀之福,日月之行,星辰之纪,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则默,无苟乱耳!”主张严刑峻法,宣称“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

☚ 刘安   刘向 ☛
桑弘羊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SangHongyang

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理财家。洛阳人,商人家庭出身。历任大农丞、搜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执掌西汉中央财经大权达30余年之久。他在经济上最大的成就,是积极协助汉武帝制定和推行了盐铁官营、统一铸钱、酒类专卖、均输、平准和屯田戍边等重大财经政策,为发展封建经济、加强西汉中央集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治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盐铁论》一书中。桑弘羊在政治思想上祖述法家,崇尚“法治”;在经济思想上则主要继承了《管子》以及范蠡、白圭等先秦思想家的观点,并运用于实践而有所创新。他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❶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他在积极推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的基础上,又首创了均输、平准和酒类专卖等政策,从而把生产和流通的主要部门和大量经济利益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
❷重视发展官营工商业。桑弘羊把商业看作是攫取货币财富的源泉,还十分强调商业在流通中的作用。
❸农工商并利思想。
❹在货币问题上,桑弘羊提出了货币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思想。他还认为货币应由国家统一铸造,统一货币。
❺在价格问题上,他继承了《管子》的价格观,主张由国家运用价格政策,平衡轻重关系,调剂物质余缺。此外,桑弘羊还对大量移民戍边屯田、发展对外贸易以消费刺激生产,减轻农民赋税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见解。

☚ 商鞅   王安石 ☛
桑弘羊

桑弘羊前152—前80

出生于洛阳商人家庭。西汉中期理财家、政治家。历任大农丞、治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曾参与制定并推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盐铁会议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取得胜利。后因与霍光等人政见不和,卷入上官桀等人的谋逆事件被灭族。桑弘羊的人口思想:其一,农、工、商并重的人口思想。桑弘羊突破了战国以来重农抑商的局限性,提出要富国足民,必须农工商全面发展。他认为农工商互为依存,不可稍缺,他说: “故工不出,财农用乏; 商不出,财宝货绝; 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盐铁论》)。只有农工商并重,才能“便民”、“赡民”,使民富足。其二,主张对外讨伐,实行移民实地。面对匈奴贵族对汉边境的骚扰,桑弘羊反对汉初的屈辱“和亲”政策,拥护汉武帝的征伐政策,他曾组织了几十万人口移居边地,亦垦殖、亦防守。他说: “羌、胡固近于边,今不取,必为四境长患”(《盐铁论》)。“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盐铁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 晁错   董仲舒 ☛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政治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商人子,武帝时官至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参与制订、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他反对“和亲”,主张抗击匈奴。昭帝年幼即位,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等共辅朝政。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参见“哲学”中的“桑弘羊”

桑弘羊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理财家。雒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事武帝为侍中,以心计用事,言兴利,析秋毫。拜治粟都尉,领大农丞。实行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设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大大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主张积极抵御匈奴侵扰,反对消极的和亲政策,曾组织六十万人屯田,以防备匈奴。元封中赐爵左庶长。武帝末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等受遗诏,辅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盐铁会上,他舌战群儒,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因与上官桀等谋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杀。其言论,集中保留在《盐铁论》一书中。

☚ 车千秋   东门京 ☛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理财家。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汉武帝时任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制定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
桑弘羊为帮助汉武帝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打击富商豪强,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把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国家经营; 在流通领域中首创均输、平准,由封建国家掌握大量物资,以调剂供求,控制市场。这些经济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给当时封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额收入,为后世封建理财家推崇。
桑弘羊对工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他提出 “开农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使 “农工商各得欲” ,“本末并利” 。桑弘羊农工商并利的思想,发展了先秦以来以农为本的观点,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桑弘羊对屯田戍边也十分重视。他认为大量移民屯田戍边,不但能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防止匈奴的侵扰; 还有利于开发边疆,增加财政收入。桑弘羊在大量进行储备,发展经济贸易,用消费刺激生产,以及对山泽征税,减轻农民田赋等方面,也有一些重要见解。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 《盐铁论》一书中。他的经济思想因袭 “管商之术” ,但摒弃了商鞅等先秦法家的轻工商思想,继承范蠡等人的重视商业的观点及 《管子》 的轻重理论和管山海思想,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发展。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和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对后代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中有些经济政策曾遭到不少人的诋毁和攻击。但也被一些改革家理财家继承和发展。

桑弘羊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前80年

西汉大臣,洛阳人。历任治粟都尉、大司农等,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参与制订和推行盐铁官营,充实国家经济实力;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平抑物价,使商贾不能从中获取大利;统一铸币权,禁止自由铸钱。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任御史大夫,武帝遗诏与霍光等辅政,同为托孤大臣之一。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霍光以昭帝名义召开盐铁会议,与会者对武帝内外政策进行尖锐批评,桑弘羊极力予以辩驳,其中货币铸造权亦为争论问题之一。后一年,桑弘羊即以谋反罪全家被杀。

☚ 贾谊   晁错 ☛
桑弘羊

桑弘羊前152—前80

两汉经济改革家、理财家。洛阳人,商人家庭出身。长于历算。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任大农丞计吏,后历任大农中丞、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实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统一货币铸造权,确立五铢钱法,并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流通,平抑物价,使富商大贾不得从中获大利。主张抵御匈奴贵族的攻扰,发展边地农牧业生产,组织六十万人屯垦,提出向今新疆地区移民屯垦的计划。这些措施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昭帝即位,他与霍光、车千秋、金日磾共同辅政,任御史大夫,仍主管财政,在始元六年(前81)的盐铁会议上,他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被指控与上官桀等谋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杀。生前参与和主持国家财政经济近四十年,是汉代杰出的理财家。他的农商并重和重视商品流通的经济思想,以及通过发展官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赋税征收的政策措施,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影响。

☚ 董仲舒   张苍 ☛
桑弘羊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

西汉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 人,武帝时著名理财家。出身商人家庭,13岁时入汉武帝宫廷充侍中,元狩二年 (前120年) 受命理财,以能“言利”深得武帝信任。元鼎二年 (前114年),38岁时以侍中升大农丞,掌管岁计事务,开始办理均输。元鼎六年,迁搜粟都尉,代管大农令事务,掌管天下盐铁事务。后元二年 (前87年) 为御史大夫。昭帝元凤元年 (前80年) 被指与上官桀等谋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诛。其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于桓宽编著的《盐铁论》 中,肯定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根本,又十分重视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官营工商业的作用,反对贤良文学的重本抑末思想,认为农工商三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盐铁论·本议》),要富国富民,就必须“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同上),让农工商三者共同发展。推崇《管子》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认为“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下之藏也,皆宜属少府” (同上),反对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资本的兼并,指出国家干涉经济的用意,“非独为利人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同上书,《复古》) 认为产生社会贫富不均的原因系人们的智愚不齐,“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 (同上书,《通有》) 反对民间自由私铸货币,主张国家统一货币铸造权。重视稳定物价对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指出“贵贱有平而民不疑” (同上书,《力耕》)。赞同 《管子》 侈靡的消费观。重视屯田戍边,指出“遣屯田卒”,派遣军队屯田戍边和屯垦轮台,以切断匈奴与西域各国联系的军事、经济意义。在其执掌财经大权的30年时间内,大力推行盐铁酒专卖、均输、平准政策,取得较大成效,为支持武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的军事侵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见“均输论”、“平准论”、“盐铁酒专卖”、“《盐铁论》”)

☚ 董仲舒   司马迁 ☛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大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商人家庭出身。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充实国家经济实力;并设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平抑物价,使商贾不得从中获得大利。受武帝遗诏辅佐昭帝,任御史大夫。曾参加盐铁会议,阐述盐铁官营的观点。后与霍光争权,失败被杀。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著名财政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他主持订立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政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贵卖贱买,抑平物价,抑制富商大贾不能获取巨利。他主张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掠,反对屈辱的“和亲”政策,曾组织六十万人屯垦,以备御匈奴袭击。昭帝年幼即位,他与霍光、金日䃅共同辅政,任御史大夫。始元七年(公元前80年)因与霍光争权,被杀。

桑弘羊前152—前80

西汉大臣。洛阳(河南洛阳东)人,出身商贾。十三岁以心算闻名,入为武帝侍中。后任大农中丞,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制订、推行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立平准法、均输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积极主张抵抗匈奴,反对屈辱的“和亲”政策。组织军民屯垦,备御匈奴。昭帝年幼即位,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共同辅政。始元六年(前81)召开盐铁会议,在会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因参与谋废诏帝、杀霍光而立燕王旦之事,被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