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品质quality of mulberry lea-ves桑叶对蚕的营养价值。桑叶是蚕的唯一饲料,桑叶叶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蚕作丰歉。桑叶品质的高低,又与桑品种、桑叶发育程度、日照、肥料及旱涝、病虫害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改善桑园的环境条件,改进栽培技术,在提高桑叶品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桑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桑品种与叶质 桑品种不同,叶质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荷叶白与桐乡青都是现行优良品种,但从叶质方面比较,春蚕稚蚕用桑,以叶质充实,桑叶含水量较少的桐乡青比桑叶水分较多的荷叶白为优,但从秋蚕用桑比较,由于荷叶白有桑叶硬化较迟,所以比桐乡青的饲育成绩好。用大叶早生、乌皮桑、桐乡青3个品种作小蚕期用桑试验,结果表明: 1~2龄用大叶早生、桐乡青的,就眠率都比乌皮桑高,饲育成绩比乌皮桑好。叶质优良是选用桑品种的一项重要条件。 桑叶发育程度(叶位)与叶质 春蚕期的桑叶,除新梢上端嫩叶外,其余叶位的桑叶品质,无多大差异。秋期枝叶生长期长,叶龄先后差别很大,一般可分上中下3类,枝条上部的桑叶为未成熟叶(嫩叶),中部为成熟叶,下部为硬化叶。叶位与桑叶化学成分的关系:水分以上部叶为最多(75.5%),中部叶最少(69.0%),下部叶又稍多(69.5%)。粗蛋白质以上部叶最多(28.13%),中部叶次之(26.98%),下部叶最少(21.00%)。可溶性糖以中部叶为最多(10.94%),上部叶次之(8.65%),下部叶最少(4.72%)。粗脂肪以下部叶为最多(7.94%),中部叶次之(5.55%),上部叶最少(4.80%)。再从养蚕试验成绩看,以30天叶龄叶的茧质为最佳,全茧重为1.915克,茧层重为0.430克,茧层率为22.45%; 10天叶龄茧次之,全茧重为1.904克,茧层重为0.411克,茧层率为21.59%;60天叶龄叶(硬化叶)为最差,全茧重为1.418克,茧层重为0.278克,茧层率为19.65%。因此,秋蚕期分批饲养,自下而上分期采取未硬化的成熟叶,对保证秋蚕叶质很重要。 日照与叶质 阴雨连绵,常使桑叶日照不足,叶质变差,桑叶在阴天的光合生产率只有晴天的50%,雨天只有晴天的30%。连日阴雨,不仅光照不足,光合生产率低,而且低温多湿,影响桑树正常生长。日照不足会使叶色变淡,叶肉薄,不易成熟。这种桑叶一般水分偏多,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叶质变差,用以养蚕,有多发蚕病倾向。 肥料与叶质 桑园施肥除与桑叶产量有关外,对叶质也有影响。缺肥的桑树,生长缓慢,产叶量低,叶质也差。缺肥桑叶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低,碳水化合物相对增多,桑叶成熟硬化较早,用以养蚕,蚕体瘦小,产茧量也低。相反,施氮肥偏多的桑园,会使桑叶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增多,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相对减少,桑叶不易成熟,用以养蚕,体肥质虚,有多发蚕病倾向。因此,正确使用肥料,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桑叶。其他如干旱、水涝、病虫害等,均会使叶质发生变化,不同程度地降低桑叶的饲养价值。 叶质的鉴别方法 生物鉴定法 是通过桑叶的养蚕试验,从蚕的健康程度及产茧量来鉴别叶质的优劣。这是常用的鉴定方法,能正确地反映桑叶的营养价值。但养蚕试验要有相当的设备条件,并且时间较长,费工较多。近年、来改用蚕的就眠率来鉴定叶质的方法,效果良好,手续简单。具体做法是把供试的桑叶,分区饲养2龄起蚕100~200头,到达2龄食桑时间的60~75%时,就停止给桑,强迫就眠。凡是就眠率高的,表示叶质较好,反之则差。 桑叶化学成分鉴定法 通过桑叶的化学分析,了解桑叶中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等含量情况,来鉴别叶质的优劣,化学分析鉴定法要在生物鉴定基础上进行,才能了解叶质优劣与桑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例如不同发育程度的桑叶(未成熟叶、成熟叶、硬化叶),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等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研究叶质的依据。 物理性质鉴别法 是从叶色深浅、叶片厚薄及软硬程度来鉴别桑叶的成熟程度以及叶质优劣的方法。这些性质可由目视手感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