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桐城文派学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桐城文派学述

《桐城文派学述》

清代散文研究专著。作者尤信雄。台湾文津出版社1975年4月出版。作者指出,桐城文学流传既久且广,支流余裔蔓衍天下,左右清世两百年之文运,然而一二百年来“世之于桐城,毁誉交加,褒贬互见”,因而作者“本先圣述而不作之训”,“述其宗派之源流、师承,论其评点之学,论其与时文之关系,并归纳其文论而述之”(《序言》)。全书共由七章组成:一、绪论,二、桐城派之源流,三、桐城派之旁支,四、桐城派之选本及评点之学,五、桐城派古文与时文之关系,六、桐城派之文论,七、结论。作者认为,桐城派之崛起并非偶然,自有其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和文学的继承性,而且深受学术风气、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者阐述了桐城派的渊源,考察了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和戴名世等桐城先驱的作品和主张,对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等桐城名家的生平与创作及师承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作者还对桐城派的旁支阳湖派和湘乡派也作了探讨,阐述了其派别名称的由来、文论及其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
该书还论述了桐城派的选本和评点文学。尤对桐城派的选本《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古文词略》、《经史百家杂钞》、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等依次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该书对桐城派的文论、桐城文与时文的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探讨。作者指出,桐城派集历代古文家与道学家文论之大成而发皇之,建立了严密而系统的文论,于是讲其义法,作为雅洁之文,自写其面目,成一家之特色。而为文之士,争趋附从,则“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语,自非谀辞戏言。桐城虽以古文名派,然诸家不拘拘以文士浅焉自限,观其所主“文道合一”之论、义法之说,莫不欲合文士之言与学者之言二而一之,以臻其有物有序之境。而诸家又皆积学之士,方苞、姚鼐、方植之等莫不精研经术,或深明于义理,则讥其“空疏浮浅”未免执偏。桐城虽倡为古文、然非模拟剽窃,他们是求“道”之古,而非辞之古,且其融合前人之文论,皆能化腐生新,是“精神”上“复古”,而非“形式”的复古,所以以复古讥评之,难免矫枉而过正。同时作者也分析了桐城派末流之弊,在于徒讲义法,以空议相演。末流之士,拘守戒律成法,不能脱化,不知求变求大,以致空疏浅陋,仅得其间架波澜,而将精神弃之殆尽。但我们也不能因末流之弊而全盘否定桐城派。全书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作者虽然自称保持述而不作的原则,但所作各种评论仍颇富启发意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桐城派的本来面目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中国古代散文的意象和观念   作家作品研究 ☛
000026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