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油cassia oil一种由肉桂树的鲜叶、嫩枝或树皮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含肉桂醛为主的精油。又称中国肉桂油。 公元前2700年,人类已懂得使用肉桂作香料和药用。中国有记载始于公元前4世纪。1892年德国席梅尔公司(Schimmel Co.)报道用中国原料蒸油的结果。中国生产桂皮油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利用收获桂皮时剩下的叶和枝桠作原料进行蒸油。 肉桂树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中印半岛各国、日本、墨西哥、南美各国、苏门答腊等地也有生长。肉桂树皮、叶、枝、果均具特有香味。桂叶因采摘时间不同分为剥叶和秋叶两种。剥叶是在每年3~6月间剥桂皮时收集的叶,蒸出的油称春油;8~12月间采摘的叶称秋叶,蒸出的油称秋油。 性质 桂皮油为黄色或红棕色液体,具有肉桂醛的香味。油中肉桂醛占80%以上,尚含有肉桂醛的各种衍生物、酚类、芳香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合物30多种。春油出油率较低(0.23~0.26%),但油质好,含肉桂醛85~90%;秋油出油率高(0.33~0.37%),产量也多,但含醛量较低(80~86%)。桂皮油在空气中氧化后,色变暗并呈粘稠状。 加工 桂叶采收分矮林和乔林作业两种。前者在树龄3~5年即可剥皮,在3~6月采剥,同时收集枝叶;后者树龄10年以后采剥,每年3~6月或8~12月修枝采叶。冬季所采的枝叶经晒干蒸油。桂皮与枝叶蒸油采用常压蒸汽蒸馏法,出油率约0.3%。近年采用钢制蒸油罐及蒸馏新工艺,出油率可达0.8~1.0%。桂叶存放6天后蒸馏可以提高含醛量,若将春叶贮存到秋季蒸馏,所得精油含醛量可达90%以上。蒸馏罐最好采用镀锡或不锈钢材料,以免精油变色、变质。 质量 中国桂皮油以肉桂醛的含量为分级标准。甲级品含肉桂醛80%以上,乙级品含75~80%,丙级品为70~75%,出口的桂皮油均为甲级品,其他质量指标见下表。 桂皮油的国际和中国质量标准表 指标 标准 | 密度g/cm3 (20℃/20℃) | 旋光度 (20℃) | 折射率 (n20D) | 含醛量(%) (按肉桂醛计) | 酸值 (mgKOH/g) | 在70%(v/v)乙醇中 溶解度(20℃) | 国际标准 (ISO3216-1974E) 中国标准(药典) | 1.052~1.070 1.052~1.062 | - -1°~+1° | 1.600~1.614 1.600~1.606 | ≥80 ≥80 | ≤15 - | 3倍体积 - |
商品桂皮油常有掺假,如掺松香、脂肪油、合成肉桂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酯和纯煤油等, 必须采用相应检测手段加以鉴别。鉴别掺杂合成产物可用闪点法; 检验掺杂矿物油可用美国EOA№14标准法。若检验出商品油中含有氯离子, 说明已掺杂合成肉桂醛。 桂皮油宜装在玻璃、镀锡或铝制容器里,注意密封并存放于低温(不超过15℃)和暗处。 用途 桂皮油可直接用作糖果、罐头和酒类制品的调味添加剂;化妆品、肥皂等的加香剂;在香料工业中用来合成桂醇、桂酸、澳代苏合香烯以及酯类等重要香料;医药工业上用作麻疯病药“苯丙砜”及清凉油等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