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桂枝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桂枝香

桂枝香

词牌名。一名《疏帘淡月》。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阕各五仄韵。王安石《金陵怀古》一首最为有名。另有句读小异、多押两韵及减字者,皆变格。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仙吕宫引,北曲入仙吕宫只曲,字句格律均与词牌同。又南曲入仙吕宫过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参见“常用词谱”类。

☚ 霓裳中序第一   翠楼吟 ☛

桂枝香

桂枝香


以用入声韵为宜,领字当用去声。
☚ 渡江云   水龙吟 ☛
桂枝香

桂枝香

杨恩寿作。有清同治九年(1870)刊《杨氏曲三种》本、光绪间《坦园丛稿》本。为《坦园六种》之二。作于同治九年。八出。取材于陈森小说《品花宝鉴》。叙优伶李桂芳慧眼识才,资助沦落京中的书生田春航,督促其攻读诗文。二人遂成莫逆之交。后春航高中状元,由翰林院修撰补授陕西巡抚。赴任时,李桂芳亦偕同前往。作者写李桂芳身为优伶而才华品格远在腐儒之上,不同凡俗;但对李、田交往中“名士名花”风流缠绵的变态同性恋抱欣赏态度,则不可取。

☚ 姽婳封   理灵坡 ☛

桂枝香

桂枝香

吴炳 《疗妒羹》



全曲十 一句:4,4。7,7。4,(叠)4,4,4。3,5,5。此曲早见用于《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白兔记》“分别”、“汲水”,《杀狗记·孙华拒谏》,《荆钗记·议亲》,《琵琶记》“金闺愁配”、“琴诉荷池”。《错立身》四支,第四支五、六句叠,前三支六、七句叠,与今微异。《白兔记·汲水》四支,第六句只叠上句末二字,当为抄刻省略;《杀狗记》五支,第三支不叠,盖偶失之,非有异也。〔桂枝香〕应用甚广,《六十种曲》中约有四十种用过,词式无甚歧异。第三、四句可作六字句,末二句可作七字句,通篇均可作对语(叠句除外)。叠用二至四支成套,亦可组成专场。亦有仅用一支者。叠用多至六支,如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南词简谱》谓:“凡用此调二支至四支后,便可接用〔长、短拍〕,文字最为紧凑。”散套多用一支开头,后接〔不是路〕、〔长拍〕、〔短拍〕、〔尾声〕。小令常用。与词牌不同。引子〔桂枝香〕一名〔疏帘淡月〕,即用词牌。以〔桂枝香〕为主的集曲有〔二犯桂枝香〕、〔桂坡羊〕、〔桂东罗〕、〔香归双罗袖〕、〔桂发转佳期〕、〔桂袍妆〕、〔桂花遍南枝〕、〔一秤金〕,见《南词简谱》。《南词新谱》还有其他集曲牌名,不一一转录。
☚ 仙吕宫   长拍 ☛
桂枝香

桂枝香

又名《疏帘淡月》。见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八○。《填词名解》以为出于唐人裴思谦状元及第后所赋诗(夜来新惹桂枝香)及唐懿宗咸通中袁皓登第后作诗(桂枝香惹蕊珠香)。按古人登第有蟾宫折桂之说,上说可信。《词律》卷一六、《词谱》卷二九皆以王安石所作(登临送目)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词谱》列别体五种,字数基本相同,句读、用韵微异。

☚ 桂华明   桂殿秋 ☛

桂枝香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①,正故国晚秋②,天气初肃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⑤。征帆去棹残阳里⑥,背西风,酒旗斜矗⑦。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⑧,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竟逐⑨。叹门外楼头⑩,悲恨相续⑪。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⑫。六朝旧事随流水⑬,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⑭,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⑮。
 

【题解】
 此词上片描绘金陵秋景,清朗壮丽,下片揭示了六朝竞逐繁华、悲恨相续的历史事实。感旧伤时,立意高远,体气刚健而深厚。《词林纪事》引杨湜《古今词话》,云当时30多人同赋,独此最为绝唱。其命意不在于单纯怀古,感叹兴亡,而是针对当时北宋时事而发,与作者《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观点一致。这也正是此词超出许多充满匠气的文人怀古诗词的缘故。
 【作者】
 王安石,生平见前内蒙古《明妃曲》诗。
 【注释】
 ①送目:纵目,远望。②故国:金陵为南朝旧都,故云。③肃:肃杀,萧索。④似练:像一匹白绸。本谢胱“澄江静如练”句。⑤如簇:谓山势如箭头一样峭拔攒聚。⑥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⑦矗:高耸。⑧“彩舟”两句谓长江仿佛天河,彩舟白鹭,出没其间。⑨指六朝统治者征歌逐舞的荒淫生活。⑩门外楼头:本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之句,暗指国家亡于一旦。公元590年,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兵攻入建业。陈后主尚在看宠妃张丽华歌舞。⑪悲恨相续:指南朝各个王朝相继覆亡。⑫谩嗟荣辱:空叹兴亡。⑬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康为都城,称“六朝”。⑭商女:歌女。⑮后庭遗曲: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宫中常唱曲调,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

古诗词《桂枝香》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桂枝香

江湖岁晚,正水落空洲,枫下高岸。设簖平沙败苇,灯光零乱。轮囷乍向临流得,掩青筐、霎时皆满。谁怜携去,渔庄草舍,清霜一片。

又早是重阳款宴,叹秋色殊佳,篱金初遍。几处酒人对擘,新橙同荐。老饕只爱持螯嚼,想眉山旷怀如见。还从醉后,茶烹石鼎,恍窥双眼。

评赏作者这篇词,首先要提一下有关《乐府补题》。《乐府补题》是南宋遗民唐珏、冯应瑞、仇远等十四人同赋的词集。十四人中包括当时著名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其他八人为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王易简、陈恕可、李居仁、赵汝钠及王英孙。遗民们在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南宋越陵被胡僧杨链真伽掘发之后,曾用龙涎香、白莲、莼蟹、蝉等题进行分咏,借以抒发亡国之恨,寄寓身世之哀。大抵用龙涎香、莼蟹咏帝王事,用白莲蝉咏后妃事。各题皆有定调,龙涎香用《天香》调、白莲用《水龙吟》、蟹用《桂枝香》、蝉用《齐天乐》、莼用《摸鱼儿》。最后编为一集,名为《乐府补题》。到了清初,朱彝尊、李良年等浙西词人,喜为咏物词,他们借《乐府补题》所用各题及所定之词调,倚声填词,虽亦博采有关各题的典故,但绝少寄论;和他们相唱和的山东曹贞吉、河南宋荦,所作也是如此。这是和《乐府补题》所咏不同的地方。

宋荦这首《桂枝香》 “蟹”,在当时咏物词中,是写得比较工整雅致的一首。

上片开头三句点明季节。“水落空洲,枫下高岸”,是深秋景象。“空洲”指“荒洲”,“枫下”意同“枫落”。“枫落吴江冷”,这时节可说是“江湖岁晚”了,也正是蟹肥的时候。次二句写渔人在此时设簖捕蟹。蟹簖设在水边平沙败苇之际,蟹舍里闪出零乱的灯光。河蟹在晚间,喜欢成群结队向河滩亮处爬行,所以傍晚是捕蟹的最佳时间。接着以“轮囷乍向临流得”等三句,写渔人捉到河蟹,放进青篾制成的筐里,霎时间筐内就装得满满的。“轮囷”,本意为盘曲,这里用来代指河蟹。作者友人曹贞吉同调“咏蟹”云: “羡轮囷行沙如驶。”也用“轮囷”来形容盘曲的蟹儿。下面“谁怜携去”等三句,写渔人得蟹之后,随即送往市场,河滩上显得寂静了,仿佛他们不仅携去了蟹,也携去了渔庄草舍夜晚的一片清霜似的。上片也由此作结。

下片换头三句:“又早是重阳款宴,叹秋色殊佳,篱金初遍。”回映前文,再一次点明季节。“重阳”佳节,文人雅士往往宴集,登高赋诗。这时候,菊花已经一片金黄了。菊花以黄者为正色,又称黄花。词里的“篱金”,指篱边的菊花。秋色如此佳美,人们在筵宴上,持蟹螯,饮美酒,赏菊花,更是其乐无穷。蟹味至美,是珍贵的河鲜,一般人多喜食蟹,“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更是清秋的韵事。作者以 “几处酒人对擘”等四句,写此时饮酒食蟹的情况。人们在酒筵上擘蟹佐酒,席间还可以吃到新上市的橙子。“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老馋们的口福,真是不浅。这四句中的后两句“老饔只爱持螯嚼,想眉山旷怀如见”,包含两个典故,其一,是“持螯”:晋朝的文人毕卓,嗜酒如命,他曾说: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见《世说新语·任诞》)此人可算是一个十足的 “酒狂”,也是一个“标准”的老饕。作者用此典,意在表明蟹味之鲜美。其实喜爱持螯饮酒的,当不只毕卓一人。其二,“眉山”,指的是苏轼,苏轼的故乡,在四川眉山。苏轼作有《老饕赋》,赋中有句云:“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意为老馋,饕读(tāo滔)。“想眉山旷怀如见”这句是说: 苏东坡胸怀清旷,他早就理解人们爱食美味的心理了,因为他自己也不例外。蟹是“物之天美”,人们吃到蟹,即使被嘲为“老饕”,也可以一笑受之的。歇拍三句: “还从醉后,茶烹石鼎,恍窥双眼。”写人们参加蟹宴酒醉之后,还可以用石鼎烹茶,借清茶消酒,而在煎茶时,又恍惚可以看到蟹眼。苏轼诗云: “蟹眼已过鱼眼生”(《试院煎茶》)。煎茶时,水初滚起泡称为蟹眼,大沸所起的泡则称鱼眼。作者在咏蟹之余,想到“蟹眼”,结尾乃从虚处着笔,可谓妙谛横生,使人有忍俊不禁之感。(词句中的“石鼎”,是古时石制的煎茶用具,宋范成大《病中绝句》有“石鼎飕飕夜煮汤”的诗句。当然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用石鼎烹茶的事了。)

全词除起笔点明捕蟹季节,和结尾“烹茶看蟹眼”的余韵之外,具体写了 “设簖捕蟹”、“得蟹置筐”、“蟹宴赏菊”、“持螯把酒”、“老馋醉酒”诸事,层序井然,纯用赋体。中间尽管穿插有叙写季节风光之句,只不过是衬托的笔墨,吟诵此作,可见词人用笔的技巧。彭孙遹云: “咏物词极不易工,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即间一使事,亦必脱化无迹乃妙。” (《金粟词话》)此词使事,尚不见痕迹,在同时词人,同调同题诸作中,堪称佳制。


名诗《桂枝香》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桂枝香》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1)

【注释】 ①故国: 指金陵 (今江苏南京市),南朝的旧都,所以称 “故国”。②肃: 肃爽,指深秋时的天高气爽。③澄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 “澄江静如练”语。江,指长江。④如簇 (cu促): 像箭头一样尖削,也可以解释为 “攒聚”。簇,同 “镞”,箭头。⑤斜矗(chu处):斜斜地竖着。⑥星河:天河。⑦叹门外楼头: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是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还在寻欢作乐。张丽华是陈后主的宠妃。韩擒虎是隋朝开国的大将,率领部队从朱雀门入城,俘获了陈后主、张丽华等,灭陈。门外,指朱雀门外。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⑧漫嗟荣辱:空叹兴亡荣辱。⑨“六朝旧事”二句:用窦巩《南游感兴》诗意:“伤心欲问南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今南京市)为京都,故史称六朝。但:只。寒烟:秋天的烟雾。衰草凝绿:秋草凝聚着绿色。⑩商女:卖唱的歌女。(1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作。《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所以后人把它称为亡国之音。

【词大意】 登高眺远,正值这个古老都城秋高气爽的季节。清澄的长江水好像一条白绸子绵延千里,翠绿的山峰宛如箭簇一样尖峭。在一片晚霞斜晖之中船只往来如梭,金风送爽,酒旗飘荡。彩船画舫在淡淡的云端飘浮着,那水洲上的白鹭好似贴着天河翩跹起舞,这壮美的景色,真是图画都难以描绘。

追忆往事,六朝历代统治阶级争着过豪华淫靡的生活。可叹陈朝君臣荒淫无耻导致灭亡的下场,在金陵建都的朝代亡国的悲恨简直连续不断。站在高处凭吊古代遗迹,空叹历史的兴亡荣辱。六朝旧事已随着流水逝去了,剩下来的只有眼前的一片寒烟衰草凝聚成苍碧的颜色。至今卖唱的歌女不懂得南朝的亡国之恨,她们还不断地、经常地传唱《后庭花》的旧曲。

【赏析】 这首词题作“金陵怀古”,意为面对金陵的山川景物与历史遗迹,抒发古今兴亡的感慨。这个题材,唐代诗歌里已有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杜牧的《泊秦淮》等名篇了。北宋时代用《桂枝香》的词牌填写“金陵怀古”这个题目的作品已成一时风尚。杨湜《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古寄调 《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佛家云: 不落因果,堕在野狐禅,意思是说并非正宗。苏轼这里赞扬王安石这首词与北宋他人词作不同,富有创造性。可知这首词在当时已被视为佳品了。

词的上片描写金陵的景色。一开头词人就绘出了壮丽的画面。“送目”,用眼睛远望。“晚秋”、“天气初肃”交待了时令及所见的景色。下面就围绕“秋”字展开,写秋景,用的是点染法,分三层: 第一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是总写金陵的山和水,它勾画出长江水色的妙态,清澈静美,悠远无尽;它显示了江南山景的英姿,峻峭挺拔,富有生机。这两句虽写山水的秋景,却没有凄寒萧瑟之感,与柳永笔下的秋色迥然不同。这是与作者政治家的胸怀分不开的。第二层“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近景。用“征”、“去”二字去修饰“帆”、“棹”,组成动宾词组,突出了船只往来的热闹繁忙景象。“酒旗斜矗”四字,描绘了酒家众多,酒旗飘扬,暗示了金陵的繁华。第三层“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远景。“星河鹭起”一句是死景活用,在南京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词人把这一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更为画面增加了妙趣。最后,词人以“画图难足”作结,这是一句比“风景如画”更为强烈的赞美词。收束得很有力。

词的下片,抒发怀古讽今的感情。“念往昔”三字过渡得很见笔力。上片关于金陵景物的描写,是属于空间范畴。这三个字一下子就把描写的内容引向了时间范畴,完成了由金陵景物到六朝历史的转换,转折与衔接很自然。“繁华竞逐”四字,总写六朝兴亡的历史,概括力极强,饱含感情,抓住了这段历史的深刻教训。建都金陵的几个小朝廷都是在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中依次互相取代的,竞逐繁华而导致亡国是它们共同的历史悲剧,但可叹的是,他们谁也未能吸取这沉痛的教训,终于形成互蹈覆辙的历史。面对一部六朝的兴亡历史,作者选取了陈后主被擒的那个场面。用“门外楼头”四个字来指代陈朝灭亡这个历史事件,前面冠以一个“叹”字,再加上后面“悲恨”二字,造成了强烈的悲郁气氛,它引起鉴赏者深切的思考和无限的忧患意识。以上四句追忆了六朝的盛衰往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本性。由金陵景物转向六朝历史,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故国”金陵就是竞逐繁华的场所,它像一座舞台,曾经演出过兴衰更替的历史戏剧,正如这首词的题目——“金陵怀古”所标志的那样,在空间和时间的交叉点上,作者找到了他抒发感慨的凭藉。“千古凭高对此”四句是紧承上文,写六朝以后的历代君王只是站在高处凭吊金陵古代遗迹,空叹前朝的荣辱兴亡,而并不吸取亡国的教训。如今历史上的兴亡旧事已随流水一起消逝,只剩下眼前的“寒烟衰草凝绿”的景色。这几句评古论今颇有政治见地,表现了诗人以词论政的特色。“至今商女”三句,借杜牧《夜泊秦淮》诗意,来讽喻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历史教训,指出依然还存在亡国之忧。“至今”一词含义丰广,讽喻现实的针对性极强。这一结尾是点题之处,深刻地表达了革新家的政治态度。

清人刘熙载在 《艺概》 中评论王安石的词 “一洗五代旧习”,这是指语言质朴,不作着意的修饰,没有雍容浮华的词藻。这样的作品,对五代、宋初以来的传统旧习的确是有所突破的。这首词典型地体现了王安石词的风格,他没有按照五代、北宋前期婉约派的传统路子走,比起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他所写的题材内容更宽广,又笔力道劲,境界开阔,给北宋词坛带来新鲜的气息,对以后苏、辛豪放词风的形成,不能不说是起了先导作用。


古典文学作品《桂枝香》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5〕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9〕

 
 〔1〕《桂枝香》词调,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词谱以王安石此词为正体。《金陵怀古》是这首词的标题,约作于公元1067年出知江宁府之时。《景定建康志》引《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王安石(公元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代名臣。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任地方官,政绩卓著;神宗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两度为相,力主变法,推行新政,因保守势力反对,新法失败,罢相,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追赠太师,后追封舒王。他又是文学家,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情韵深婉,精于修辞;其词清新刚健,一洗五代旧习,现存二十七首。有《临川集》。
 〔2〕故国:故都,金陵是六朝的旧都。初肃:刚开始萧肃。
 〔3〕“千里”二句:练,白绢。簇,攒聚。二句形容千里长江澄净如长长的白绢,峻峭的群山簇拥在一起。
 〔4〕征帆去棹:指出航往来的船只。征、去,犹往、来,帆、棹,代指船。酒旗:酒楼的布招牌。
 〔5〕彩舟:结彩的游船。星河:本义为银河,此处指秦淮河。金陵城内秦淮河两岸是六朝以来的繁华之地,入夜灯火闪烁宛若银河。
 〔6〕“念往昔”四句:繁华竞逐,竞相追求华丽富奢。门外楼头,见杜牧《台城曲》:“门内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大将韩擒虎统兵伐陈,自金陵正南门朱雀门攻入城内,后主陈叔宝正与宠姬张丽华在结绮阁寻欢作乐,被俘,陈亡国。四句追怀往事,当初陈朝竞逐繁华,佚乐亡国,既可悲又可恨的事接连不断。
 〔7〕“千古”二句:意谓自古以来,多少人登高临远,对这历史往事只能空叹兴亡荣辱。
 〔8〕“六朝”二句:意谓六朝的往事已随流水逝去,只剩下寒烟衰草,凝成一片绿色。但,只有。
 〔9〕“至今”二句:商女,卖唱的歌女。二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见唐诗该篇注。
 
 这首长调跳出男女恋情和伤别念远的题材范围,写登临怀古,以托古讽今的手法,提出从六朝相继灭亡的往事中吸取历史教训。唐诗中有不少同样题材和题旨的作品,王安石则采用了词的形式。慢词内容容量较大,长短参差的句式也有助于铺叙和层层递进,把思想感情作酣畅淋漓的表现,与律绝的韵味不同。上片写景,纵目四望,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星河、白鹭,在西风、残阳、雾霭的背景上,构成淡雅、壮阔、清丽的画图,透露着苍茫、衰飒、清肃之气。下片抒感,悲六朝之衰亡,恨繁华之误国,俯仰古今,于感喟中寓伤时之意。词中化用前人诗意,无蹈袭之迹。作者把托古喻今、关心国家兴亡的重大题材带进词的创作领域,促进了宋词的发展。

古诗词《桂枝香》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桂枝香

和王介甫

江山依旧,怪卷地西风,忽然吹透。只有上阳白发,江南红豆。繁华往事空流水,最飘零,酒狂诗瘦。六朝花鸟,五湖烟月,几人消受。

问千古英雄谁又。况伯业销沉,故园倾覆。四十余年,收拾舞衫歌袖。莫愁艇子桓伊笛。正落叶,乌啼时候。草堂人倦,画屏斜倚,盈盈清昼。

这首词和王介甫(王安石字)词,但不次韵,是作者写其四十九岁的感遇词。所谓感遇词,也就是用隐约的言语发抒心中感想。

上片开头先以“江山依旧”三句说可怪的前明朝廷一切如被一阵西风卷地而去,寄与无限感慨。接着写“只有上阳白发,江南红豆”二句。上阳白发,本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此新乐府诗是描述唐朝宫女打入上阳冷宫,到老不得皇帝近幸之苦。上阳,汉宫名。旧址在河南洛阳西南。江南红豆,用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意。红豆一名相思子。这两句是引用两个典故,慨叹当时明宫由江南选进多少宫女,一生到老不得皇帝近幸,未能还家,空唱红豆相思之曲。“繁华往事空流水”以下六句说往日繁华如流水一般逝去。作者深感身世飘零,沦落江南,只赢得酒狂和诗瘦。那六朝花鸟,五湖烟月,更有几人能去消受呢?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均都建康(即金陵),故金陵有六朝故都之称。五湖,即指太湖及其附近之四湖。《吴越春秋》韦昭注:“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

下片“问千古英雄谁又”句,故做一问,以启下文。“况伯业销沉”以下四句谓明社已亡,引起故国沦亡之哀痛,回忆四十余年来罗绮丛中、笙歌队里的舞衫歌袖,如今一齐不复再见。“伯业”即霸业,故园即故国。“莫愁艇子桓伊笛”三句写金陵莫愁湖暮秋时候所见所闻的情景。莫愁艇子,本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词》“莫愁艇子曾系”句而来。按,莫愁是南朝一个女子名。古乐府里有《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艇子,小船。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有莫愁湖。桓伊笛,晋朝桓伊,精音乐,他得蔡伯喈柯亭之笛,常自吹之。末尾“草堂人倦”三句,因作者认为逝者如斯,徒自感伤无益。不若回到钟山草堂里,倦倚画屏,消磨漫长的时光为好。这是作者的消极想法。

《桂枝香》词调始于王安石,王氏处于北宋升平时期,他谱此调写金陵怀古词,写的是金陵山川景色,感叹历史兴亡,立意清新,早已脍炙人口。作者身经明季离乱鼎革时期,同用此调和作,不只具有吊古意义,并寄托有故国倾覆哀思。故此词语调深沉而悲恸,乃与王词有所不同。

作者所著《玉琴斋词》,清朝诗人吴伟业曾评论说:“澹心词大要本于放翁(陆游字)而藻艳轻俊。又得之梅溪(史达祖)竹山(蒋捷)。”(徐珂《清代词学概论》引)足见作者才高学博,倚声所学多师,兼有各家所长。

桂枝香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唐裴思谦状元及第,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宿。诘旦,赋诗曰:‘银釭釭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又咸通中袁皓登第,悦妓蕊珠,诗有‘桂枝香惹蕊珠香,句。词名《桂枝香》,略出于此。”始见于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
全词上下两片,共20句101字。上下片第一、三、五、七、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尤宜用入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宜用去声。上下片第四、五句,亦可用上四下六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逗)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 高阳台   石州慢 ☛

桂枝香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此为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全词通过感叹兴亡而寄托深邃的思想,把状景与抒怀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词意高远,笔力峭劲清遒,境界朗肃雄阔,格调刚健浑厚,成为诸多金陵怀古词中的绝唱。
☚ 浪淘沙   清平乐 ☛
桂枝香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唐裴思谦状元及第,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宿。诘旦,赋诗曰:‘银 斜背解鸣 ,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又咸通中袁皓登第,悦妓芯珠,诗有‘桂枝香惹蕊珠香’句。词名《桂枝香》,略出于此。”始见于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
全词上下两片,共二十句一百零一字。上下片第一、三、五、七、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尤宜用入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宜用去声。上下片第四、五句,亦可用上四下六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 (韵),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
仄(仄)(仄)(逗) 平平仄仄(韵)。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 (平)(仄)平仄 (韵)。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 高阳台   石州慢 ☛

桂枝香

桂枝香

曲牌名。南北曲均属仙吕宫。南曲又名 〔疏林淡月〕。一用作引子,一用作过曲。后者较常用。字数定格及韵式,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作四、四、六、七、四、四、四、四、三、五、五(十一句)。如《琵琶记·金闺愁配》中媒婆所唱“书生愚见”一曲即是。

☚ 八声甘州   赚 ☛
000025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