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登山纪功碑位于昭苏县城西南中哈边界的格登山上。东经80°29′35″,北纬42°57′06″。“格登”为蒙古语,为“凸起的后脑骨”之意。清乾隆二十年(1755)夏,清精兵25骑夜袭盘踞在格登山上的准噶尔部上层贵族达瓦奇的叛军大营,叛军溃乱,达瓦奇南逃乌什,被乌什城主擒获。格登山之役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之乱的最后决胜地。为纪念这次战役,乾隆皇帝率撰碑文“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并勒石格登山。该石碑高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背面刻“万古”二字;碑座是大海日出的浮雕图案,碑身正面镌刻满、汉文,背面镌刻蒙、藏文4种文字。碑文记述了清军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奇叛乱的战绩。格登碑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格登山纪功碑碑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奇袭格登山,战败准噶尔部达瓦齐,乾隆撰文刻碑,为之纪功。石碑位于新疆昭苏县西南50千米松拜河东岸格登山上。是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格登山纪功碑 格登山纪功碑位于县西部的格登山上。它是我国各族人民保卫边疆安宁的历史见证。格登之战发生在乾隆二十年(1755),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中的一个重要战役。在这个战役中,清军将领班弟、永常二人,率锐卒23人,夜袭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大营,敌军溃败,降者6500余人。战役结束后,在山上树纪功碑,表彰这25位勇士。碑上有乾隆皇帝撰碑文记述平乱经过,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中还追述了汉、唐中央政权对西北边疆管辖的历史。 ☚ 昭苏石人墓 4. 特克斯县 ☛ 00006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