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栗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栗蚕camphor silkworm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为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日本称樟蚕或白毛太郎。分布于日本各地。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区。在东北各省因食害野生核桃树,故称核桃蚕或楸蚕。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
东北各省成虫于8月下旬开始羽化,9月上中旬大批羽化,下午5~8时为羽化最盛时刻。成虫翅展10~13厘米,体长约3、5厘米,翅褐色、灰黄褐色、紫褐色、橙黄褐色等等。前翅自翅顶至后缘有棕色纹2条,中有银灰色斜纹,斜纹外缘有半月形的透明斑纹,后翅近外缘有波状线3条,中央有圆形紫黑色纹。成虫白天不动,夜间开始活动,晨3-7时为交配盛期,交配约12小时离对,一般产卵于树干基部离地1米上下的树皮隙缝中,卵成块,每块卵数不一,少则数十粒,多则百余粒。每蛾产卵最多300粒以上,初产卵灰白色,几小时后变灰褐色,并出现栗色斑纹。卵间有胶质物相粘结,不易剥下,卵呈尖长椭圆形,长径2.2~2.5毫米,短径1.0~1.3毫米,顶端有一灰黑色小点。卵可作赤眼蜂寄主。
在野生情况下,幼虫约于5月中下旬孵化,4眠或5眠。4龄前体黑色,群集于叶背面,4龄起体色黄绿色,开始分散于枝梢上。亚背线及气门上,下线有瘤状突起,其上长有白色长毛,毛成束状,各环节上也密生白色细长毛,故日本称此蚕为白毛太郎。气门呈天蓝色,中央有一纵缝,腹中线呈黄色,幼虫经50天左右老熟结茧,成熟时体长可达9~10厘米。结茧前排出体内残留物,排出物深棕色粘稠状,以后虫体变粗短,微透明,蚕体上的长毛开始擦落。结茧时沿叶柄、小枝等纵向吐出透明的丝,做一丝质薄鞘,以后逐渐做成网格状的骨架,随后幼虫沿着已成的网格架吐丝,使网格逐渐加粗,因此茧外观上呈灯笼状,故称之为“灯笼茧”。外表具有大小不等的网眼,茧呈长椭圆形,长4.5~6.0厘米,幅2.1~2.7厘米,刚结成的茧乳白色,后变为淡褐色或暗褐色,挂在树梢的小枝上,叶落茧不落,结成茧需时二天左右,幼虫在茧内经常蠕动,使体毛逐渐擦落,结茧后经3~5天化蛹。从网眼可透视内部蛹体,蛹呈纺锤形,长3.3~4.7厘米,栗色或棕色。
茧可以抽丝,丝质优良,可作绢纺原料,能织造各种美丽、坚固、耐用的织物。此外,可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醋后将丝腺拉长,作钓鱼丝用。
栗蚕饲料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槲、栎、樟、榆等树叶,食核桃树叶者茧重和茧层重均较重,食栎及板栗叶者较差。

栗蚕camphor silkworm

Dictyoploca japonicaMoore,又称天蚕、枫蚕、渔丝蚕。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大蚕蛾科。日本称此蚕为樟蚕或白毛太郎。一化性,卵越冬。在辽宁省幼虫5月上旬孵化,蜕皮4~5次,6月下旬左右成熟,幼虫期50天左右,4龄前蚕体黑色,4龄起体色变为淡黄绿色,瘤状突起上长有白色长毛,成束状,各环节上也密生白色长毛。气门呈天蓝色,腹中浅黄色。熟蚕透明,长毛渐脱落,沿叶柄和小枝等纵向吐出透明的丝,做一丝质薄鞘,以后逐渐做成网格状的有孔茧子,茧形外观呈灯笼状、褐色,挂在树梢的小枝上。茧丝扁平、丝质透明,呈波状,十分坚固,可与其他纤维混纺,织造成坚固耐用的织物。成虫多灰黄褐色,翅展10~13 cm。前翅中室有月牙形透明斑,后翅中室有一大眼斑。饲料植物有栗树、核桃树、樟树叶等。在日本分布很广;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广西、江西诸省区,而以东北三省为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