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栓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栓塞shuān sè

血管堵塞。1936年《医学百科大全》第二编:“栓塞症状,健康者之心脏内,虽无血块而心内膜炎与瓣膜障害起后,血液即凝固,积而成血塞。”

容器

容器

各种容器的通称:
古代的一种容器:豆 罍
古祭祀、宴享时用以盛黍稷稻粱的容器:
大的容器:海(~碗;墨~)
容器狭小:器小
塞在容器口使隔断的东西:塞(~子;瓶~;栓~)
容器通外面的部分:口(瓶~;枪~)
(盛物品的器具:容器)

☚ 古代盛器   盛液器 ☛

栓塞

正常血液循环中不应有的物质(如血栓、脂肪、空气等)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的过程。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栓子。一般来自腔(体)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均阻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来自左心或动脉系统的则阻塞于各脏器和下肢的小动脉内。(1)血栓栓塞:血栓栓子多来自久病卧床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下肢或盆腔静脉,也有来自右心。小的栓子如阻塞个别肺动脉小分支,通常无重大影响,如阻塞大的肺动脉即可引起急死。左心附壁血栓或瓣膜上的赘生物、动脉粥样硬化溃疡表面上的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脾、肾等小动脉引起贫血性梗死,如果阻塞心冠状动脉、脑动脉,也可形成梗死、甚至引起猝死。(2)脂肪栓塞:多见于长管状骨骨折时,由于脂肪髓崩裂后,脂滴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也可见于皮下脂肪组织挫伤、骨手术后或向静脉内注入脂类药物时。进入静脉的脂滴,最后都栓塞在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经组织切片和特殊染色法可以证明这些脂滴存在。少量脂肪栓塞无严重后果,可自行分解、清除,若是大量,则可导致窒息和右心衰竭致死。(3)空气栓塞:空气由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空气与血液在右心混合形成许多泡沫状血液,占据右心腔,特别是阻塞肺动脉圆锥,阻碍血流向肺动脉输出,可因血液循环停顿而致死。在胸、肺穿刺伤时,空气从肺静脉破口进入左心腔,如栓塞于心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可迅速致死。潜水工作者如由深水处迅速升向水面,原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空气,由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许多微小的气泡,以后融合成大气泡,引起空气栓塞,此谓减压病,并可因此发生灾害性死亡。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如因子宫收缩过强,引起产道、宫颈等处裂伤,或因胎盘早期剥离等,导致子宫血管开放,羊水经静脉进入母体,因羊水中有胎儿上皮碎屑、毳毛、胎脂等有形成份,故可引起羊水栓塞,并可因此致死。

栓塞embolism

游离固体物质堵塞血管管腔的病理过程。引起栓塞的物质称为栓子。血栓碎片、脂肪、空气、寄生虫及虫卵、细菌团块和肿瘤细胞等均可成为栓子。栓塞的结果是造成梗死或病灶转移。

栓塞emobolism

循环血液中有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相应的血管后不能通过,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叫栓塞。栓塞的部位及性质与栓子的来源及性质有关。栓塞在心、脑、肾、肺多较严重,甚至可造成急死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栓塞在血管细小分支处影响较小。

栓塞

某种物质随血流运行至狭小的血管而不能通过所产生的管腔阻塞,引起栓塞的物质称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最常见的是脱落的血栓,此外有脂肪滴、空气泡等。较常见的脑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等,均可造成严重后果。

栓塞embolism

是血流中出现血凝块或异物团块,阻塞动脉的过程。随血流移动并阻塞血管的团块称为栓子。栓子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最常见者是脱落的血栓,其次为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羊水栓子。肺动脉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栓塞

栓塞

正常的循环血液中所不应有的物体随血流运行,阻塞了血管管腔,这个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体称为栓子。
栓子有很多种,可为外源性物质(如某些异物)借某些途径进入血管,也可为内源性物质。绝大多数的栓塞是由内源性物质引起的,如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的碎片、肿瘤细胞团、羊水等,也可为正常血液中原本存在但只有经过理化状态改变后始得聚结或显现,成为有一定体积和数量,能阻塞血管腔的异常物质(如血浆中的脂质和溶于血浆中的气体)。根据栓子种类的不同,栓塞可分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寄生虫栓塞等。
栓子多为无菌性,但来自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血栓栓子则含菌,根据栓子有菌与否,栓塞有败血性栓塞和非败血性栓塞之分。
栓塞的部位,决定于栓子的来源、种类和大小,以及栓子运行途径。栓子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液循环的方向一致。来自左心或大动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至体循环的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阻塞,一般在脾、肾、脑、下肢的动脉分支最常见,亦偶见于心冠状动脉或肠的小动脉。来自右心及体静脉系统的栓子,最终都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阻塞,其中仅有某些体积极小而富有弹性的栓子,有可能通过肺内动静脉短路或毛细血管而进入肺静脉,再经左心而入大动脉系统,阻塞某些动脉及其分支。


在特殊情况下,如卵圆孔未闭或房室间隔缺栓子运行途径损而又伴有心腔血液自右向左分流时,来自腔静脉的栓子能通过该缺损进入大循环的动脉系统,这种情况称为反常性或交叉性栓塞。此外,当深呼吸或剧烈咳嗽使腹内压力急剧变化时,下腔静脉的血液可以发生一时性的逆向流动,如果该静脉腔内有栓子,而栓子又有其本身的重力,栓子便可以向正常血流相反的方向运行,这种途径引起的栓塞称逆行性栓塞。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入肝脏,阻塞肝内门静脉的分支。以上几种栓塞都极少见。
栓塞的影响决定于栓塞的局部有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栓塞的部位、栓子的种类以及栓子的大小和数量等因素。一般而论,如栓塞局部的血管有充分的侧支循环,栓塞不引起局部组织缺血; 如栓塞局部的血管缺乏侧支循环或来不及建立,则可导致该器官的梗死。不同器官和不同种类的栓塞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意义。
血栓栓塞 由脱落的血栓引起的栓塞。它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下述情况下易发生血栓栓塞:
❶静脉内血栓如果由一个静脉分支延长而进入静脉主干,血栓易在此折断,并容易被血流带走。
❷新形成的红色血栓尚未与血管壁紧密粘连机化时也易脱落。
❸身体活动,肢体受按摩,或长期卧床后初次起身时,易使血栓脱离或折断,造成栓塞。
腔静脉系统的血栓,右心的附壁血栓,右心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后将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左心附壁血栓,左心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表面上的血栓,主动脉瘤内的血栓,脱落后将栓塞大动脉的分支。房间隔缺损伴有心腔血液自右向左分流的患者,腔静脉内的血栓栓子可通过该间隔缺损引起大动脉分支栓塞。血栓栓子进入动脉后,由较大动脉进入较小动脉分支,阻塞血管,形成栓塞。常见的栓塞部位有脑、脾、肾、心、肠和四肢等。栓塞的后果决定于栓塞部位与局部是否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当局部无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充分补偿局部缺血时,局部组织将因缺氧而发生坏死。如栓子阻塞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分支,将引起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引起肠坏疽,下肢动脉栓塞可引起下肢坏疽。
骑跨状栓塞 一种形态特殊的血栓栓塞,栓子呈骑跨状停顿于大血管分支处(如左、右髂总动脉分支处)。常发生于二尖瓣狭窄伴有心房纤颤患者,亦见于二尖瓣分离术后。栓子多为左心房的附壁血栓。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亦可脱落引起骑跨状栓塞。大块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表面血栓脱落和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主动脉骑跨状栓塞者亦有报告。临床出现下肢动脉无搏动,肢体无力并失去感觉。临床经过决定于阻塞的程度,栓子是否向骼动脉移行,栓塞处是否又继发血栓形成(栓子附着处的下游血流减慢并有漩涡形成,所以常紧接着栓子,以栓子为头部,形成延续性血栓),动脉痉挛的程度和下肢侧支循环状态等因素。预后大多不良。这并非仅仅由于栓塞影响下肢,而是原有的严重心脏疾患常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和婴幼儿败血症和感染性疾患并发血栓形成时,静脉血栓栓子可经反常性栓塞的途径,进入大循环,可骑跨于主动脉分叉处。动脉血栓也可随血流移行,附于动脉分叉处。但这种情况均极少见。
骑跨状栓塞除见于主动脉外,亦见于肺动脉干,骑跨于左右肺动脉。
反常性栓塞 又称交叉性栓塞,是栓子从周围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动脉引起的栓塞。这种栓塞非常罕见,发生于卵圆孔开放、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疾患伴有心腔血液自右至左分流时。这时如有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栓子即随血流进入大循环动脉,造成栓塞。通常在发生栓塞之前,还有多发性肺栓塞的发生,后者阻塞肺动脉某些分支,增加肺动脉压,更促进心腔血液的自右至左分流。此外,动脉导管开放亦可为这种栓塞的通路。
微栓塞 通常是指小动脉、细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栓栓塞。微栓塞常见于肺。小动脉的微栓塞,血栓栓子多来自下肢静脉,且常伴有较大的肺栓塞。
败血性栓塞 又称感染性栓塞或脓毒血症性栓塞,是含有细菌或霉菌的栓子引起的栓塞。多发生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霉菌性心内膜炎和外围静脉感染合并感染性血栓时。视栓子运行途径的不同,可在大循环的器官(脑、肾、脾、心肌、肝等)或肺引起栓塞性脓肿,常为多发性。感染性栓子也可以堵塞小动脉,引起小动脉炎而继发动脉瘤形成,称为炎症性动脉瘤,即所谓霉菌性动脉瘤(凡由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霉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栓子栓塞引起的动脉瘤,都称为霉菌性动脉瘤)。
脂肪栓塞 血液中出现脂肪滴,并阻塞细动脉和毛细血管而引起的栓塞。脂肪栓塞是较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的脂肪栓塞,栓子量少,没有临床症状,例如骨科手术后,无症状的脂肪栓塞发生率可以高达75%,而在软组织手术后,发生率也可接近20%。严重的脂肪栓塞少见,可以致命。
脂肪栓塞最常见的原因为长骨骨折和脂肪组织挫伤。脂肪栓塞的发生,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❶脂肪细胞或含脂肪的细胞破裂;
❷血管断裂;
❸局部组织压力高,使脂肪滴得以窜入血管裂口进入血液循环。骨折处如引流血肿或减压,可降低脂肪栓塞的发生率。除了脂肪细胞破裂外,严重的肝脂肪变时,脂肪囊(多个脂肪变的肝细胞的脂肪互相融合,使肝细胞成囊状)在受肝外压力下(或甚可自发地)破裂,逸出的脂肪亦可造成脂肪栓塞。四氯化碳中毒、磷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均可发生严重脂肪肝,在上述疾患时,脂肪变的肝细胞破裂,均可发生脂肪栓塞。脂肪栓塞也可发生于非创伤性疾患,例如减压病时除了发生空气栓塞外,亦往往同时有脂肪栓塞,因为体内的氮在高气压条件下已溶于脂肪组织内,减压时氮重新游离,形成气泡,胀破了脂肪细胞,使脂肪逸入血液。此外,减压病发生脂肪栓塞的又一原因,可能是正常血浆内呈乳化状态的脂质,因血浆的理化状态改变而游离并互相融合形成脂滴,引起脂肪栓塞。
此外,在一系列疾病过程中,血浆的理化状态改变可能降低血脂混悬状态时的稳定性,血脂得以游离聚合成滴。一般认为体外循环手术后的脂肪栓塞,可能属于此一机理。即使无骨折的软组织创伤后的脂肪栓塞,有人认为栓子的脂肪来源也为血脂,而非创伤的脂肪组织,因栓子所含的胆固醇远比储存脂肪所含者为高。
脂肪栓子数量可有很大差异。少量脂肪栓子在血液内可被吞噬细胞吞噬,被脂酶分解清除,故影响甚微,使人致死的脂肪量至少为12~120ml。
脂肪栓塞的病变主要在肺。轻度无症状的脂肪栓塞只能在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内见到空泡,以脂肪染色(苏丹Ⅳ、油红O、锇酸) 证实为脂肪。较重的非迅速死亡的患者,肺发生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
有的脂肪滴可穿过肺毛细血管或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大循环,在各脏器形成栓塞,出现肺-脑-肾-皮肤四联症。后者表现为颈部及上胸部斑点状出血,脑的改变为软脑膜及整个大脑内的点状出血,显微镜下见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小缺血区的髓鞘脱失或坏死(微小梗死),在小血管腔内可见脂肪滴。肾脏的病变较明显,主要栓塞在肾小球。肾小球的脂肪栓子使滤过障碍和加重肾功能衰竭。
心肌脂肪栓塞一般病变较轻,有时可见小出血灶,局部心肌纤维变性及坏死。此外,患者生前可以检查到眼结膜和眼底点状出血。小便和痰液中出现脂肪滴,血浆内脂酶活性增高。
死后也偶然有脂滴侵入血管,需要和真正的脂肪栓塞鉴别。后者的脂滴能见于细动脉和毛细血管,脂滴轮廓可因血管形状而有变异,而且脂滴往往使血管管腔胀大。粥样病灶脂质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粥样斑块溃破形成溃疡时,其内容物(含胆固醇、胆固醇酯等的粥样物质,有时还有钙盐)随血流阻塞血管,造成栓塞。栓塞主要在小动脉和细动脉。栓塞自发性发生,也常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切除术的合并症。粥样硬化愈严重者,栓塞的发生率愈高。因为栓子多来自腹主动脉,所以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为肾、胰、脾和胃肠道。但在严重病例,全身器官包括脑、甲状腺、肝、前列腺、心肌、肾上腺、胆囊、睾丸以及四肢等皆可发生栓塞。
栓塞常为多发性,先后发生,同一尸体或同一器官的小动脉和细动脉腔内的栓塞反应可呈不同时期的变化。最初,镜下在管腔内可见针状胆固醇结晶和红染的无结构的均质性物质,也可能含有钙盐和粥样病灶内的噬脂细胞。胆固醇以冰冻切片偏光显微镜检查尤易证实。随后,栓塞的局部内膜可有巨噬细胞、白细胞和较多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严重时,病变可似结节性多动脉炎。异物性巨细胞出现较晚,异物性巨细胞反应突出时,病变可呈异物巨细胞性动脉炎的改变。晚期,栓子可机化,局部内膜呈纤维增生,在机化的纤维组织内,包裹未被吸收的胆固醇。动脉腔可有一定程度的再通。
临床病理改变因受累器官和栓塞血管的大小而有很大不同。肾的多发性小动脉栓塞可产生梗死或多发性灶性实质萎缩。临床上可因肾缺血而发生肾性高血压,出现蛋白尿、血尿和氮质血症。缺血病灶可发生梗死,成为多发性皮质瘢痕。胰的栓塞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和局部脂肪坏死。胃肠道粘膜栓塞可导致溃疡形成。下肢小动脉栓塞可骤然发生剧痛,皮肤网状青斑和皮下结节。皮下结节活检可以证实本病。足趾的栓塞可呈紫绀(紫趾综合征)以至坏疽。视网膜栓塞可致失明。心肌和脑的栓塞可致梗死。由于多个器官栓塞,临床上可以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
气体栓塞 空气或其他气体在循环血液中形成气泡,阻塞血管而引起的栓塞。气体栓塞发生于下述情况:
❶体外空气通过破损的血管进入血流。创伤或手术损伤颈静脉或上腔静脉,使静脉裂口得以与外界空气接触时,外界空气可借助于吸气时静脉腔内之负压而进入静脉腔内。大量空气可因负压被吸入静脉内。此外,分娩时,冲洗阴道或向阴道内注气以及企图以其他物质引产时,子宫腔内高压可把空气压入开放的子宫壁静脉内,造成气体栓塞。因前置胎盘手术、乳癌根治术、加压补液时瓶内空虚后、人工气胸、人工气腹、胸腔镜和腹腔镜检查、胸腔穿刺、血管造影术、心导管术、剖腹产术及输卵管通气等发生气体栓塞者亦有报告。上述情况造成空气进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称为静脉性气体栓塞,气泡将随血流进入右心和肺循环,少量气泡也可通过肺内部动静脉吻合支到达大循环。此时空气可随动脉血流栓塞于心肌、脑、肾等全身器官,称为动脉性气体栓塞。
❷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游离成为气泡,造成栓塞。可见于减压病。
气体进入腔静脉系统的后果决定于气体的量、进入的速度、患者在气体进入或进入后的体位和患者的一般状态。致死量说法不一,一般认为需要100~150ml,多者也有超过300ml才能致死,少者甚至40ml即可致死。死亡原因为窜入右心室内的气体被心腔的血流搅拌成为无数小气泡,使血液成为泡沫状,这些泡沫随心脏收缩而缩小,随心脏扩张又重新胀大,从而阻闭了右心和肺动脉的血流。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急性右心衰竭而迅速死亡。有的病例,大量气泡还可以到达肺动脉小分支,引起广泛的血管阻塞。对怀疑肺气体栓塞致死的病例,尸体解剖时必须在原位将水灌满心包腔,在右心或心包内肺动脉根部小心作一切口,如见水中冒出气泡,即可证实。死者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张,大量泡沫状血液不仅充满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严重病例甚至肺静脉亦含有之。左心呈空虚状态(心腔血液呈泡沫状,亦可见于产气杆菌败血症。但二者可从病史、尸体是否有腐败、内脏是否呈泡沫状腐败等方面鉴别。必要时,可做尸体血液细菌培养)。镜下检查可见肺动脉小分支内有小空泡。除了气体形成的空泡外,肺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尚可见纤维素性血栓,这是血液和气体的搅拌作用,破坏血小板,造成血管内凝血的结果。肺内广泛微血栓的形成,增加肺动脉压,也可能为死因之一。再者,由于血液理化状态改变,肺小血管内亦可出现脂肪栓塞。
动脉性栓塞的气体致死量较静脉性栓塞者小,因气体栓塞累及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尸解时,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内可见许多小气泡。皮肤血管栓塞可使皮肤呈大理石状斑纹,舌动脉栓塞可使患部苍白,视网膜血管栓塞在眼底镜下可见气泡。
过氧化氢气体栓塞 过氧化氢液体用来冲洗创口,用作灌肠剂以击碎先天性巨结肠病肠腔内的积粪,以及用于婴儿胰腺囊性纤维增殖症手术前的清除胎粪。过氧化氢所释出的氧可以造成气体栓塞。气体可在门静脉分支和肠壁血管内,严重者肠壁的静脉血流可因之断绝,从而发生肠坏疽。
细胞栓塞和组织栓塞 细胞或组织碎片随血液运行造成的栓塞。正常细胞(组织)和肿瘤细胞(组织)都可造成栓塞,但以后者常见,且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肿瘤细胞(组织)造成的栓塞又称为肿瘤栓塞。正常细胞(组织)的栓塞常发生于肺,较常见的如骨髓巨核细胞栓塞。它发生于急性传染病和急性感染性疾患 (例如大叶性肺炎)时,肺泡壁毛细血管被从骨髓游出的骨髓巨核细胞所嵌塞。妊娠时,肺内可见胎盘滋养叶细胞栓塞。在组织创伤时,组织碎片可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栓塞。例如肝创伤时的肝组织、肌肉撕裂伤时的横纹肌组织、颅脑创伤时的脑组织,都可栓塞肺动脉分支。在少见的情况下,皮肤创伤、手术、甚至心腔注射可使皮肤组织进入静脉或心腔,造成栓塞。心瓣膜分离术时,也有小块心瓣膜组织碎片造成栓塞的报告。正常的细胞和组织栓塞,常常是尸解时偶然发现,栓子久后可以被吸收,一般不引起不良后果。但肿瘤细胞(组织)的栓塞,有可能形成肿瘤转移。肿瘤栓塞 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栓塞血管。回流于腔静脉系统的器官,其肿瘤栓子栓塞于肺;回流于门静脉系统的器官,其肿瘤栓子栓塞于肝。肿瘤栓子通常很小,为数百微米或更小。但也可较大,如肾癌和肝细胞癌,其肿瘤栓子可呈巨块,阻塞肺动脉大分支。大分支的栓塞或多发性肺栓塞能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可在1周或2个月左右死亡。
栓子的瘤细胞可变性坏死,可在局部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也可以生存,发展为转移瘤。
骨髓栓塞 红骨髓的组织碎片侵入静脉引起的栓塞。多发生于含红骨髓的骨的骨折时,因胸骨穿刺和胸外心脏按摩术引起胸骨骨折而发生者亦有报告。在骨梗死时(如血红蛋白C和血红蛋白S病)亦偶可发生。骨髓栓子常见于肺动脉分支,见于末梢循环则为例外。绝大多数病例,肺动脉内骨髓栓塞为尸体解剖镜下检查时的偶然发现,因为它的栓子数量小,不足以引起肺动脉广泛阻塞和肺动脉高压。如红骨髓内已同时有脂肪组织增生,则在骨髓栓塞之同时亦可有脂肪栓塞。
滋养叶细胞栓塞 在正常妊娠时,肺的滋养叶细胞栓塞也颇常见(Parker统计,在妊娠、产程和产褥期死亡的妇女中,52.5%的病例肺内可见滋养叶细胞栓塞。如将肺组织更多地取材镜检,其发现率将更多),有时于妊娠妇女的肺动脉小分支内可见小块绒毛组织。因为正常滋养叶细胞有侵入血管的能力,所以滋养叶细胞栓塞不能认为是病理现象,尤其不要误认为是绒毛膜癌的转移。滋养叶细胞栓塞并不引起局部反应,能自行消失。
异物栓塞 异物栓塞的种类很多,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一些造影剂和器材可偶然进入血管内。除常用的胃肠道造影剂硫化钡外,输卵管造影剂也可因盆腔疾患或注入时的压力过高而进入血管内,造成肺栓塞。淋巴管造影时,一定量的造影剂可最终到达肺循环,引起肺毛细血管的脂质(造影剂)栓塞。对于心肺功能正常者,这种栓塞尚无意义; 但如受检者原先已有心肺功能异常而且栓子量多者,这种栓塞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导管栓塞近年亦有报告。心导管的导管端或导线的断裂,房间隔穿刺针的断碎,都有造成栓塞的报告。
滥用吗啡和海洛因成瘾者,常将该药片剂自行溶于水中,过滤后作静脉注射,作为片剂填充剂的滑石粉成分,仍可漏入滤过液中被注入静脉,滑石粉的结晶体乃栓塞于肺的小动脉分支,引起异物性肉芽肿。长期注射使肺有多量肉芽肿形成者,可损害肺功能,曾有发生肺性心脏病的报告。
枪弹和炮弹的碎片如射入躯体的大静脉内,或先嵌顿于上、下腔静脉周围的软组织,再渐渐穿入静脉内,都有可能经过右心再栓塞肺动脉。
棉花纤维栓塞 注射器包裹消毒过程中,纱布的棉花纤维可能粘附于针筒或针头内,在注射时被注入皮下组织可引起异物性肉芽肿,如注入静脉,可引起肺小动脉的栓塞。此外滥用吗啡、海洛因成瘾者,常自行将该药片剂溶于水中,以纱布过滤后作静脉注射,混入药液内的棉花纤维也可进入肺的小动脉。肺的棉花纤维栓塞并无临床意义,但棉花纤维可通过肺循环进入大循环,有引起肾和脑的小梗死灶的报告。
棉花纤维卷成团块,嵌顿于小动脉内,首先引起血液中单核细胞的局部聚集。单核细胞并转变成异物性巨细胞,吞噬和包围棉花纤维,内皮细胞亦在局部增生,形成异物性肉芽肿。久后,可能是由于血压的压力作用,肉芽肿下的内弹力板断裂,病灶渐渐移行到中层甚至最后到外膜之外。中层和外膜皆可获完全修复。
汞栓塞 极少见。多发生于从事接触金属汞职业者或医疗中的偶然事故。含汞的敷料敷伤口和口含体温计破碎刺伤口腔组织,皆可使金属汞进入局部血管,造成栓塞。自动脉、静脉、心腔采血做气体分析所用的注射器,内有金属汞用于防止气体漏出的封口,在操作不慎时,汞也可进入血液。
汞在软组织内,可引起异物性肉芽肿。汞栓塞于肺,X线可显示点状金属致密影。肺动脉内的汞也可通过肺到达大循环。汞直接进入大循环动脉者可达外周器官。致死病例可见肾小管坏死和心肌灶性坏死。金属汞除栓塞血管外,并无毒性,但金属汞可缓慢地在组织液内电离,经生物氧化作用后变为汞盐,后者可封闭体内许多酶系统的巯基。汞盐可经肠、肾、唾液排出,因此非致死病例,历时多年后,肺的X线阴影可以消失。
硫化钡栓塞 发生于钡剂灌肠作肠道X线检查时。是很罕见的意外事件。钡剂可经肠粘膜原有的溃疡侵入粘膜下静脉(如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经极微小的、肉眼不易觉察的粘膜创伤侵入肠壁血管。肠腔内压力增高是钡剂得以侵入的因素之一。栓子可达于肝或肺,栓塞于毛细血管或门静脉、肺动脉的小分支。镜下为无色的有折光性的结晶体。肺的广泛性栓塞可致急性右心衰竭。有机硅去泡剂栓塞 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的鼓气式氧合器的去泡室内壁,涂有有机硅去泡剂使血液在氧合过程中所起的泡沫解体。其有机硅可能随血液进入人体引起栓塞。栓塞多见于肾和脑。脑呈水肿,有时有点状出血,镜下可见多发性软化灶。肾呈点状出血。若用石蜡包埋组织,只能在脑、肾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见到浅染的均质性物质。如用冰冻切片相差显微镜检查,则可看到有折光性小体,其大小为10~80μm。这种栓塞目前已极少见。
胆汁栓塞 可发生于肝穿刺活检时,如穿刺针所通过的孔道使肝内胆管和肝静脉分支相通,尤其在胆管阻塞胆管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胆汁可流入肝静脉,造成肺动脉的胆汁栓塞。患者可发生休克死亡。镜下肺动脉分支和肺泡壁毛细血管腔内可见黄色的胆汁。严重的胆管阻塞时,也可发生胆汁栓塞,但极罕见。
寄生虫栓塞 寄生虫阻塞血管。
血吸虫栓塞 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成虫皆可经下腔静脉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小分支栓塞。三者之中,以日本血吸虫的肺栓塞少见得多。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成虫侵入下腔静脉的途径有三:
❶在严重的肝纤维化时,门脉压增高,门静脉分支内的血吸虫通过侧支循环经过纵隔后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❷通过盆腔内的门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的吻合支进入下腔静脉。
❸由盆腔静脉经脊椎旁静脉系统进入右心。埃及血吸虫更易通过后二途径到肺动脉。
血吸虫进入肺动脉小分支后,仍可在该处生存、产卵,活的成虫不引起该动脉的组织反应,但成虫产卵则可引起细动脉和小动脉内的虫卵结节形成。急性虫卵结节内的虫卵可从坏死的血管壁逸出到血管外,虫卵的化学成分还可引起过敏性动脉炎,故即使在没有虫卵的部位,肺动脉分支亦可发生内皮细胞肿胀、纤维素样坏死和继后的内膜纤维增生。大量的肺动脉虫卵结节形成和过敏性动脉炎的内膜纤维化,可导致肺性心脏病。
死亡的成虫可释出其毒性产物,引起局部动脉内膜嗜酸性白细胞、组织细胞和异物性巨细胞反应,形成肉芽肿。死亡虫体最终将发生钙化。死亡的成虫也可引起血栓形成、动脉壁坏死和周围肺组织坏死。
蛔虫栓塞 蛔虫可侵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这通常是蛔虫引起肝脓肿后再侵入脓肿壁的肝静脉分支的结果。
寄生虫幼虫栓塞 许多寄生虫幼虫在宿主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移行,可在血管内停留。例如棘球虫的幼虫(六钩蚴)在穿出肠壁后如通过肝,则栓塞于肺的毛细血管,通过肺者则可达于大循环,栓塞脑、眼球、心肌。蛔虫幼虫可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通过肝而栓塞肺动脉。如能通过肺循环,幼虫则可栓塞脑、脊髓、眼球、肾。幼虫不能发育,夭折后引起局部肉芽组织形成。丝虫的幼虫(微丝蚴)在全身毛细血管(主要为肺内)移行,有在脑、眼球、脾等器官栓塞后引起肉芽肿形成的报告。钩虫幼虫穿入皮肤后,也随血道或淋巴道最终经右心到肺毛细血管。肝吸虫幼虫亦可通过肝脏或淋巴管达到右心,再到肺循环或通过肺而到大循环。
旋毛虫栓塞 旋毛虫的幼虫可经肠粘膜固有层进入淋巴管(最后亦入血循环)或小静脉,形成寄生虫栓子,并通过右心进入肺循环,可发生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栓塞。实际上大多数幼虫则进入大循环,最终离开毛细血管,寄生在横纹肌、心肌、脑及全身其他脏器和组织内。
棘球绦虫栓塞 棘球绦虫幼虫在肝发育成棘球囊,如棘球囊破裂,和肝静脉分支沟通,棘球囊内之幼虫头可随血流栓塞于肺。
疟原虫栓塞 见于恶性疟疾。患者大脑、肝、脾、肠粘膜、皮肤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可充满大量含疟原虫的红细胞,并阻塞毛细血管。
☚ 栓子   梗死 ☛

栓塞

val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