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标本缓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标本,是用以概括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疾病的相对两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的概念。《本草经疏》说:“受邪为本,视证为标。五虚为本,五实为标。”《景岳全书》说:“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江涵暾又说:“治病当知标本矣,然犹不可不知标中之标,本中之本。”(《医律一筏》)。总之,“本”是对“标”而言。本系根本,标为支末。从疾病本身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从病变部位来说,内脏是本,体表是标; 从疾病发生的先后来说,则原发病(旧病)为本,继发病(新病)为标。一般来说,“本”代表着疾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而“标”则是疾病中,由“本”相应产生的,或属次要地位的方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标也可以转化为主要方面。因此,在辨证时,必须通过标本的分析归纳,分清矛盾的主次关系,从而确定治疗的步骤,以指导临床实践。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标本病传论》的“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疾病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复杂的病证,往往存在多种矛盾。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时次要矛盾可以上升为主要矛盾,或旧矛盾尚未解决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说明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在治疗时应用“标”、“本”的理论,则可帮助分析其主次缓急,并运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景岳全书》)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来指导临床治疗。
在一般情况下,“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适用于病势缓和的疾病及某些慢性疾病,此类疾病以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者为多。标症不急,治疗当采用治本的办法。即是研究或找出疾病的本质,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解除病证的根本,则标症自愈。或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都属于“缓则治其本”的范围。这是辨证论治中的一般原则。例如脾虚所致的泄泻,脾虚是本,泄泻是标。只需健脾益气,则泄泻即可逐渐痊愈。又如外感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症状。风寒之邪属病因为本,恶寒、无汗、头疼、身痛等症状为标,治宜辛温解表以祛风寒。风寒一去,恶寒、无汗等症状随之消失。又如阴虚发热病证,阴虚是本,发热是标,当养阴治本,以退标热。
治本,是根本的治法,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症,可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时,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其标症,后治其本病。例如夏日中暑,出现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等症状,宜先用通关开窍之法治其标,使其神志苏醒,然后再清暑养阴以治其本。又如素体气血两虚之人,若新感外邪,则旧病气血两虚为本,新感外邪为标。而补益气血,非一朝一夕之事,若不先祛其表邪,则邪气可能乘虚深入,发生传变,故当先解表祛邪治标,再补益气血治本。再如肺肾气虚作喘,一般情况下,以补肺肾治其本。若兼痰热壅肺,又当先清肺化痰治其标。总之在两种以上不相关的疾病中,或一种疾病有夹杂证发生时,应当分清主要和次要矛盾,根据缓急和轻重来区分。急的、重的应列为主要矛盾;缓的、轻的应列为次要矛盾。先治其主要的,后治其次要的,以免药物庞杂,失去重点。例如感受风寒而见发热恶风,身体疼痛,继而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亡阳证候,亡阳为急,当先温中回阳,当肢温利止后,再表散风寒。因此,除“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外,我们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急证先治,缓证后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病有标本缓急,所以治有先后,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但仍应分清主次。如肠胃热结便秘而阴液大伤者,症见腹满硬痛、大便燥结、身热、口干、唇裂、舌苔焦黄等正虚邪实。标本俱急的临床表现,就当标本兼顾,清泻实热以治本,滋阴增液以治标。若仅用泻下,则有进一步耗竭津液之弊。若单用滋阴,又不足以泻在里之实热,而两法同用,则泻实热即可存阴,滋阴润燥“增水行舟”,亦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相辅相成,即可达到邪去液复之目的。或者本有里证,又复感外邪,或表证尚未尽解而里证又见,表里同病而标本俱急,即应表里两解,亦都属于标本同治。在临床实践中,标本并治,缓急兼顾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在一定情况下,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确是重要而具有实际意义。

☚ 调整阴阳   扶正与祛邪 ☛
000096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