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zhī zǐ常绿灌木,花大,有强烈香味。韩愈《山石》: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栀子》 清·李渔 栀子花无甚奇特,予取其仿佛玉兰。玉兰忌雨,而此不忌;玉兰齐放齐凋,而此则开以次第。惜其树小而不能出檐,如能出檐,即以之权当玉兰,而补三春恨事,谁曰不可? 1 栀(zhi)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极香。 【析点】 晋人陆机《文赋》有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之芳春。”人类本能地喜爱生机盎然、绚烂明媚的春天。但是花开花亦落,春来春又归,繁花一时,旋即逝去,诗人、文人在作品里留下了多少伤春、惜花与留春无计的感伤与无奈。独有李渔,独具慧思,拟计着补春之策。他选中了栀子,因为它“仿佛玉兰”,有玉兰之美,却没有玉兰“忌雨”的脆弱;且“次第”开放,花期较长,不像玉兰那样,“齐放齐凋”,只有短暂的辉煌;于是他又突发奇想,设想栀子“如能出檐”似玉兰一般高大那有多好,正可用来“补三春恨事”。李渔咏栀子,字里行间流溢着对栀子的赏爱与珍惜。 咏栀子,全与玉兰对比写出,手法不俗,且全文思致奇崛,不落窠臼。篇尾的反问句,劲健清拔,使全篇振起,一扫传统的叹春、伤春的凄怨情调。作者独特的弥补自然缺憾的理路,映射出他乐观、达观、周洽圆融的人生态度 栀子zhīzi常绿灌木,夏初开白花,有香味。果实也叫栀子,可做黄色染料和药材;木料坚实,可制作家具。 栀子zhīzi❶ 〈名〉长绿灌木或小乔木,花可供观赏,果实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 ❷ 〈名〉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支子;枝子;栀子◉ 支子zhī·zi 名 ❶支撑物体的东西。〈例〉车~/ 火~(炉上支锅、壶、炊具的东西)。〈近〉支架。 ❷架在火炉上烤肉的用具,用铁制成,形状似箅子,带足。〈例〉~上的肉烤熟了。 ◉ 枝子zhī·zi 名 植物的主干上分出来的较细的茎。〈例〉树~/ 桃树~上开花了。 ◉ 栀子zhī·zi 名 ❶常绿灌木,叶子长椭圆形,有光泽,夏季开花,白色,有浓郁的香气,果实倒卵形。花供观赏,果实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例〉~花/ 院中栽有几株~。 ❷这种植物的果实。〈例〉从~中提取黄色染料/ 这服中药里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常緑木本 > 梔子 梔子 zhīzi 亦作“巵子”、“支子”,亦稱“木丹”、“越桃”、“鮮支”。茜草科,常緑灌木或喬木。幼枝绿色,老幹灰色。葉橢圓狀,全緣,革質有光澤,三葉輪生,或對生。花單生葉腋或枝頂,白色,香濃。六至八月開放。果實具六縱棱,卵形,子扁平。供觀賞。分佈於我國中部與南部。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梔子翦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荏香甚,相傳即西域薝蔔花也。”唐·韓愈《山石》 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巵子》:“〔釋名〕木丹、越桃、鮮支,花名薝蔔。時珍曰: 巵,酒器也,巵子象之,故名。俗作梔。司馬相如賦云:‘鲜支黄礫’。注云:‘鮮支,即支子也。’佛書稱其花爲薝蔔。” 栀子【同义】总目录 禅客栀子林兰木丹越桃鲜支瞻博花栀子fructus gardeniae清热降火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肘后备急方》。又名木丹、山栀子、枝子、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晒干, 生用或炙用。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苦, 寒。入心、肝、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抱犊集》: “凉肺”。《养耕集》: “解热, 去心火”。主治: ❶外感热病, 与淡豆豉配伍, 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❷黄疸,与黄柏、炙甘草配伍, 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❸便血, 与大黄、牡丹皮、大蓟、小蓟等配伍, 如十灰散(《十药神书》)。牛、马15~45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栀子性寒, 脾胃虚寒, 食少便溏者慎用。本品含黄酮类栀子素(gardenin)、果胶、鞣质、藏红花素(crocin)、藏红花酸(crocetin)、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等。有利胆作用, 能增加胆汁分泌, 结扎总胆管后, 能使血中胆红素减少。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生栀子止血作用比焦栀子强。外用能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有降压、镇静作用。 栀子药名。即山栀子,详该条。 栀子cape jasmine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2n=22。产中国南部和中部各省;日本、印度支那亦有分布。树冠圆球形,枝丛生。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长椭圆形,叶色光亮。花大,白色,有芳香,花冠肉质,呈高脚碟状,单生枝顶或叶腋。果实卵形,橙黄色,具纵棱。喜温暖湿润,喜光而能耐阴,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耐修剪更新。扦插繁殖。供观赏。根、花入药。重瓣栀子花是其变种。同属观赏种还有雀舌花。 栀子Zhizi系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有清热解毒、凉血散淤、利湿泻火等功能。可用于急病高热、鼻衄吐血、牙痛口疮、疖肿疮疡、跌打损伤、肝炎退黄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9g,水煎服。 栀子 栀子亦称“黄栀子”、“山栀”。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对生,草质,表面有光泽。春夏开白花,腋生或顶生,极香。扦插繁殖。果实中的色素,主要为栀子苷。中医以其果实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的功能,用于治疗目赤、热病心烦、吐血、黄疸、热毒疮疡等症。湖南各地都有分布,主产长沙、湘潭、宁乡、涟沅、衡东、衡山、华容、耒阳、桃源、桃江等地,1982年产量达685吨,居全国之冠。产品按色泽、大小分为一、二两个等级,行销华北、西北、东北,并出口。 ☚ 木瓜 吴茱萸 ☛ 栀子 栀子地方特产中药材。又名枝子、黄枝子、红枝子、山枝子等,主产于湘潭、衡阳、郴州等地市,以湘潭、衡东、衡山、耒阳等市县产量最多。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干燥果实,含有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及栀子甙、去羟栀子甙等成分。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目赤、衄血、吐血、尿血、热毒疮疡等症,还可外治扭挫伤、淤血肿痛等症,是常用中药材。又是一种天然黄色染料,可用作食品着色剂。湖南为中国栀子主要产区之一,除本省用外,还调销北方各省和出口。 ☚ 宝庆龙牙百合 厚朴 ☛ 栀子zhīzǐ中药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区。苦, 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 清热利尿, 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 黄疸尿赤, 血淋涩痛, 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 火毒疮疡; 外治扭挫伤痛。煎服6 ~9 克。外用生品适量, 研末调敷。 
栀子 栀子 栀子栀子,又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黄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果实。秋季果实呈红黄色时采收,去果梗杂质,置沸水中烫或用蒸笼蒸至上气,取出,晒干或烘干。 果实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4.5cm,直径0.8~2cm。表面呈红黄色或棕红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5~6~8条,尤以6棱为多数,两棱间有纵脉一条,顶端有5~8个长形的残存萼片,多碎断,基部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略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扁长圆形,多数,集结成球状团块,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有细小疣状突起。种子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等省。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肝胃郁热诸证,并治血热吐衄,疮疡肿毒。如伤寒邪在上焦气分, 证见发热, 胸闷懊𢙐, 心烦不寐, 用栀子配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用栀子配伍黄连、黄芩、大黄等药以泻火解毒,清心除烦。清泄肝经之火,是栀子清热泻火作用的又一主要方面,如治肝郁化火,胸胁胀闷疼痛,口苦苔黄的加味逍遥散; 治小儿肝火郁热,夜卧不安,搐搦,脉沉实之泻青丸;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之泻肝散,方中都用栀子以降泄肝火。其用于肝胆郁火者,多与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药同用;用于肝胆实火者,多与龙胆草、大黄等清热泻火药同用。《神农本草经》又谓其“主胃中热气”,丹溪则云:“最清胃脘之血”,故胃中郁热,不论在气在血,均可相机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栀子与藿香、石膏同用,治胃热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热易饥及脾热弄舌;《丹溪纂要》用栀子炒焦煎汤,入生姜汁饮之,治胃脘火热作痛等。张元素等有栀子泻肺火之说,《证因脉治》有栀连清肺汤,用山栀、黄连、黄芩、桔梗等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综上所述,栀子是清热泻火的要药,主要能泻心、肝、胃诸经之火,使从小便下泄,故朱丹溪谓其能“泻三焦之火”。栀子治疗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黄疸,常与茵陈、大黄或黄柏同用,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大黄汤。现代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胆道疾患引起的黄疸,都有较好的清热利湿退黄效果。栀子善清气分之热,而又兼入血分,“解血中郁热”,故凡属实火伤络,血热妄行,导致鼻衄、咯血、吐血、血淋、便血等证,均宜用之。如炒黑研末吹鼻治衄血; 配青黛、海浮石等治木火刑金、咳嗽痰血; 配生地、丹皮等治吐血不止;配小蓟、蒲黄、滑石等治血淋涩痛,均有凉血止血之功。此外,治疗口疮、咽喉塞痛,食不得,《普济方》有栀子汤,用本品配大青、黄柏,煎汤调白蜜含之; 治疮疡初起及丹毒,用栀子研末调敷; 治痔疮热痛,栀子研末,以凡士林调敷,都是取其清热解毒之功。《濒湖集简方》 以栀子研末,少加面粉,鸡子清调敷,治疗扭挫伤,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现仍为民间所习用。历来认为栀子生用泻火,炒炭止血,但近人报道,栀子生用的止血效果,优于炒用。栀子苦寒损胃,凡脾虚便溏,胃寒作痛,以及吐血、衄血之不属火气上逆者,均不宜用。煎服,6~12g。 栀子花、栀子根亦供药用。花: 功能泻肺火,清痰热,凉血止血。与蜂蜜同煎服可治肺热咳嗽;焙干为末吹鼻,可止鼻血。根: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热淋。配白茅根、侧柏叶治吐血、鼻血。外用捣敷治疮疡肿毒。煎服,15~30g;鲜品60g。 实验研究: 栀子果实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 (即都桷子素葡萄糖甙)、栀子新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尚含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藏红花甙(水解后产生藏红花酸)。果皮中含熊果酸。花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乙酸苄酯,另含羟基香茅醛。丁香油酚等。水、醇提取物有利胆作用,水提取物作用较强。其有效成分为藏红花甙、藏红花酸、都桷子素; 它们都能使兔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甙无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但其水解产物一都桷子素此作用颇强。人服栀子煎剂有明显收缩胆囊的作用。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及都桷子素在离体肠管上有较弱的抗乙酰胆碱及抗组胺作用。都桷子素能抑制胃酸、胃液分泌,小鼠口服栀子甙可致泻。栀子醇浸膏有镇静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熊果酸,能引起动物镇静、降温、拮抗戊四氮惊厥及东莨菪碱引起的躁动。水、醇提取物口服或注射,对多种动物有持久性降低血压的作用,大剂量静注可造成心肌损伤及房室传导阻滞。本品还能减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提取物作成油膏有加速软组织挫伤的愈合作用。 ☚ 知母 竹叶 ☛
栀子 栀子本品又叫山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除去杂质,略蒸或沸水略烫,取出,干燥。 果实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 cm,直径1~1.5cm。全体为橙红色或红黄色,顶端有筒状薄皮;底部尖,有果柄痕;表面有5~6个棱,棱间有顺纹。果皮薄,草质,破开内面灰黄色光亮,种子如砂粒团结成球状,呈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本品为少阳人药。功能醒肾之真气,泻四焦火。主要用于口渴引饮,善食消瘦,咽如火烧,小便频数的消渴证,又用于里热证、尿血、便血,咽喉诸证和少阳人里热、阴虚火动、面目口鼻牙病以及少阳人表证或寒热往来、大便不利证。治消渴病以及里热证、尿血、便血、咽喉诸证,如《东医寿世保元》凉膈散火汤,用本品配生地、忍冬藤、连翘各8g、薄荷、知母、防风、荆芥各4g,以泻火滋阴,生津止渴,治消渴病、里热证、尿血、便血、咽喉诸证。本品配滑石、生地、防风、石膏、羌活等,以滋阴清热、泻火除烦,治少阳人里热,阴虚火动,面目口鼻齿牙病。本品配生地16g、木通、黄连、柴胡、覆盆子各8g,以发散解表,滋阴清热,治少阳人表证,或寒热往来,大小便不利证。常用量为5~15g。 ☚ 龟板 滑石 ☛
栀子 栀子蒙古名珠如拉、高莫斯勒。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实。9~11月间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摘取,除去果柄及杂质,洗净,并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矾)中微煮,取出后晒干。 本品味苦,性凉、钝、涩;有清血热,明目,祛巴达干希拉,滋养强壮及调节体素之功效。用于 ❶肝热病,面目发黄,腑器希拉病:与牛黄、麝香、当药等配伍,制成无敌宝丸用。 ❷血热增盛,正血与病血之分离:单味煎汤用。 ❸骚热,肾及膀胱热,尿频等新久热症:与姜黄、蒺藜、黄柏等配伍,祛肾热用;与诃子、川楝子配伍、治骚热、疫热用。 ❹体虚、少精、遗精:与羊睾丸、荜拨配用。 ❺消渴病:与当药、白葡萄干、香菜子等配伍,制成四味栀子汤用。 ❻由希拉引起的结膜病、眼睑赤烂、眼睑浮肿、多眵;血、希拉引起的诸眼疾:配制五味铁衣汤用。 ☚ 藏红花 丹参 ☛ 栀子capejasmine (fru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