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柿果脱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柿果脱涩deastringency of persimmon将柿果中可溶性单宁物质转化为不溶性的技术。涩柿脱涩, 才能食用。涩柿的涩味来自单宁。1962年伊藤等证明是无色花翠苷的一种, 命名为柿子素(diospyrin),见结构式: 图 1 柿果肉内的单宁细胞 脱涩方法 温水法 采收后, 将涩柿浸在温水中, 使柿果处于无氧呼吸的环境。9月中旬采的大磨盘柿, 绿色,涩味极强烈, 水温应在33~40℃之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采的大磨盘柿, 色正转黄, 涩味较轻, 水温15~25℃,经过16~18小时即可脱涩。温水脱涩的柿子,肉质仍脆, 但不耐藏, 商品价值低。 二氧化碳法 有: ❶自发定温法。把果实密闭在容器内, 使果实容积与剩余空间的比例为1:1.29, 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到60%以上,氧气浓度降到1%以下, 在25℃下,3天可脱涩, 肉质鲜脆。 ❷恒温快速法。即在恒温条件下, 用高浓度二氧化碳进行短时间处理的脱涩法。二氧化碳脱涩过程分为脱涩诱导期和自动脱涩期两个阶段。首先在20℃下, 经18~24小时的预处理,然后用二氧化碳处理18~24小时(20℃),最后开封保温(20℃, 2~3天), 处理时用塑料薄膜帐把20~30箱果实罩封,充二氧化碳使其接近100%。在外界气温低时, 可用电热丝加温。此外, 需在帐内用小型扇风机, 使温度均匀。脱涩后不发黑不变软, 不发生二氧化碳生理障碍, 耐贮藏。 ❸干冰脱涩法。密封容器或用塑料袋加瓦楞纸箱在运送过程中进行。100升的容器充满二氧化碳需要200克干冰。用纸包二层,放在容器底部。上面铺上5厘米厚的棉花, 然后装上柿子。划着火柴检测, 确认二氧化碳已充满容器后, 密封好, 防止气体外泄。一般3~4天就能脱涩。 酒精法 用缸或箱子盛柿子, 以75%的酒精或白酒喷于果面上, 密封4~5天, 果实变为红色, 略带橙黄, 质软甘甜。改良酒精法是用15千克装的纸盒, 按纸盒大小用0.03毫米厚的聚乙烯做成薄膜袋, 将柿子装入袋中, 按每千克柿子加入4毫升酒精。为避免酒精直接接触果实可使用固态酒精, 把1~2块固态酒精(含40%)直接放入纸盒底部, 然后密封。亦可在果面铺一层比较厚的吸湿纸, 使酒精吸到吸湿纸上, 然后密封(图2)。此法称吸湿纸酒精蒸气脱涩法。用此法脱涩, 柿子软化现象减少。并可用在运输途中, 亦称运输脱涩。 混果法 将柿子与少量成熟的苹果、梨等混装于容器内密闭。利用成熟的果实所产生的乙烯, 促进柿子的无氧呼吸, 产生乙醛脱涩。在26℃下,3~7天即可脱涩。脱涩的柿子质地稍软, 味芳香。 图 2 吸湿纸酒精蒸气脱涩示意 混松叶法 在容器底部铺垫切成小段的松叶一层(厚约10~13厘米), 装入柿子, 并在顶部再覆盖松叶一层, 密闭。由于切断的松叶呼吸作用强, 比柿子大10倍, 耗氧快, 迫使柿子进行无氧呼吸。在室温下经3~5天即可脱涩。 熏烟法 挖一底部中央凸起的坛形土穴, 把柿子贴穴壁环堆于穴内, 然后在穴底中央的土台上点燃少量木柴, 待木柴燃着后, 密闭穴口。熏烟中含有大量的羰基化合物, 其中有醛, 能使可溶性单宁凝固, 从而使柿子脱涩。约经2天即可脱涩。这种方法脱涩的柿子色艳而软, 不适于运输, 南京一带常用此法。 石灰水法 将柿子浸于3%的石灰水。如用热水配制石灰液, 由于液温增高, 石灰水对皮层有轻微破伤刺激作用, 促进了分子内呼吸产生乙醛导致可溶性单宁的凝固,1天即可脱涩。石灰液脱涩的果实质地鲜艳。 冻结法 人类自古已知冻结的涩柿经过放置便能脱涩。据近代研究, 在-20~-30℃左右脱涩最好。冻柿脱涩是由于柿子冻结时, 原生质死亡, 细胞中获得更多的氧, 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单宁被氧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 这种脱涩可能是由于一种单宁脱水变性的结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