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逻辑命题表达式
传统逻辑研究A、E、I、O四种主宾式的命题,分别表示
所有S是PA
所有S不是P (E)
有的S是P (I)
有的S不是P (O)
在谓词逻辑中用“S(x)”表示“x是S”,用“P(x)”表示“X是P”,则上面四种命题可以有下面的谓词表达式
∀x(S(x)→P(x)) (A)
∀x(S(x)→P(
x)) (E)
∃
x(S(
x) ∧ P(
x)) (I)
∃
x(S
(x) ∧⋀P(
x)) (O))
把传统逻辑的全称命题表示成一个蕴涵命题,涉及到一个主项是否存在的问题。在主项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S(
x)为假,则整个蕴涵命题为真,例如,“所有的天使都是美丽的”在这种表达式中成为一个真命题。这与传统逻辑的原意不符,因为传统逻辑预设了主项的存在,它不讨论主项不存在的情况。因此,也有用下面两个表达式来表示传统逻辑的全称命题的:
∀
x(S
(x)→P(
x)) (A)
∃
xS
(x) ∧ ∀
x(S
(x)→→P(x))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