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永《采莲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柳永《采莲令》柳永《采莲令》柳 永
柳 永 月华收①,云淡霜天曙②。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③,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④。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⑤、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⑥,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注释 ①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②曙:黎明时的天色。③翠娥:美女,这里指作者之恋人。临歧:分别。歧,岔路口,古人送别,至岔路口而分手,故以“临歧”代指分别。④争:即“怎”。⑤行色:出行的神态,这里指行程。⑥重城:高城。 秋塘野艇图 【明】 项元汴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当为作者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秋离苏州任,将家室安排在汴京,行前别妻之作。全篇通过送别描写和别后感怀,抒发了惜别相思之情。 写离别时的场景,开篇便点出了离人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月收云淡,霜天初晓,正是一派清冷气氛。“西征”点明了出行方向和旅程之远,“情苦”概括了词旨,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奠定了基调。“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依依难舍之情态。“执手”“临歧”“开户”“伫立”“无言有泪”等一连串动作,把离别时恋人的神态描写得细致逼真。“无言有泪”,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出了送别者的那种复杂心情。“无言”,隐含了送别者有意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表现得过分悲伤,好让行人放心上路之意。“有泪”,是送别之时的伤心之情的流露。“断肠争忍回顾”,欲回顾而不忍回顾,心中不忍离别之情可见一斑。 下阕集中写行人之“离绪”。“恁急桨”“贪行色”,写出了行舟之急。既然双方都是不忍离别,那为什么要急挥船桨贪赶行程呢?“岂知离绪”“断肠争忍回顾”,原来是为了不忍见分别之时那种悲伤的情景,因此要匆匆离去。这种欲擒故纵,倍加反映了行人离别时那种不忍回首的伤心之情。“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行将天各一方,这种心思,又能向谁诉说呢?终于还是忍不住回顾。待到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时,高城已不可见,只是在那“寒江天外”,隐隐约约地点缀着三两棵迷蒙的“烟树”而已。“重城”句化用了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的诗意。此时,情人已然是远远地消失在视线之外了,只剩下了一片苍茫的伤心景色。全词以此作结,显得愁思悠长,余韵无穷。 近代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柳永此词正是如此。全词以景起兴,以景作结,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使得景中寓情,情景相生,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感受,不愧为送别词中的佳作。(李飞跃) 集评 唐圭璋:“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真。‘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唐宋词简释》) 秋山游览图(局部)【明】文伯仁 上海博物馆藏 链接 词体术语“片”的由来。片,由音乐概念的“变”或“遍”演变而来。《周礼《 大司乐》记载乐曲即有“九变”之语。至唐宋时代,文献中记载乐舞也仍见袭用“变”的概念,如《新唐书《礼乐志》云:“仪凤二年(677),太常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但唐代更通用“遍”的概念,乃大曲体制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又称“排遍”或“摘遍”,常常省作“遍”。唐宋大曲体制特别宏大,结构也十分复杂,一般由器乐曲、歌曲和舞曲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乐曲少则数段,多则达数十段。“遍”即指大曲的歌唱部分,往往要多次重复歌唱同一曲调,重唱一次称“一遍”,反复重唱故称“排遍”。由于唐宋词调一部分乃摘取大曲歌唱部分的曲调而来,称“摘遍”曲,于是“遍”的概念也被借用来指称歌词的体段。这种用法宋代已经开始出现,如北宋词人贺铸《谒金门》词序云“李黄门(李清臣)梦得一曲,前遍二十言,后遍二十二言”。所谓“前遍”“后遍”,即指歌词的前段、后段,或者上段、下段。后来又借用同音近义词“片”字,如张炎论苏轼词云:“东坡次韵质夫《水龙吟》,后片愈出愈奇。”明清近代以来,“遍”的概念虽然在一些词话著作中仍见使用,但“片”作为指称词的体段的专门术语已经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柳永《采莲令》《采莲令》·柳永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柳永的这首词和他的《雨霖铃》堪称写别离词的双璧,各有特色。《雨霖铃》以景起,以情结,抒情则一泻千里,而寓有哲理。《采莲令》则以景起以景结,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词一起点月落天明景色,淡云在空霜满地,早晨本是美景,而以“西征客、此时情苦”,则无心赏此良辰。一句景,一句情,配合得极为巧妙。“翠娥”二句写送行者的情态,“执手”、“送临歧”、“开朱户”这几个动作,次序应该是开门、送行、执手,这里迫促写来,强调执手之不忍分离。“轧轧”就是叹息。“千娇面”三句,又是倒叙见其精彩。“断肠争忍回顾”,“争忍回顾”,不忍回顾,实际上是回顾了,看到那“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一刹那成永恒,也是一顾难忘,写透写尽两情的依依惜别。换头,“一叶”三句又是写景写情。写别后舟行“贪行色”,只图完成行程,哪知人的心思,这是一层。“万般”句,再写别后心中之恨,只能饮恨吞声,这是第二层。“更回首”三句,但见江天辽阔,烟树几点迷离。以景结,无限之景寓无限之情,这是第三层。总之,是一层深一层,多层次地铺写离情别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