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永《倾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柳永《倾杯》《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①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②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③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似织。④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⑤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⑥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⑦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⑧ 【注释】 ①鹜:野鸭。烟渚:见《竹马子》注①。②小楫:小船。楫,船桨,此指代船。③羌笛:笛出自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名。④切切:形容声音轻微。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小弦切切如私语。”此处拟蛩鸣声。蛩吟:蟋蟀名蛩,又名吟蛩。此处“吟”为动词。如织:形容蟋蟀鸣成一片如丝之密织。唐·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 ⑤鳞翼:即“鳞鸿”,鱼和雁。古时有鲤鱼、雁足传书的传说。⑥“绣阁”二句:化用唐·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句。深沉,此处为“遥远”意。⑦楚峡云归:倒装。即“云归楚峡”,谓佳人已离去。战国·宋玉《高唐赋》载:楚王游高唐,梦与神女欢会,临别时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峡,巫山的代称。云,借指心上人。高阳人散:谓酒友离散。《史记·郦生传》载:丽生求见汉高祖时说:“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李白《梁甫吟》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⑧京国:即京师,国都。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 【译文】 野鸭降落在结霜的水中沙洲上,大雁横飞过烟霭笼罩的洲渚,这是多么鲜明的秋天景色。一叶扁舟夜泊在长满芦苇的岸边,投宿在山村的驿馆中。秋夜,月色苍茫,芦花飘白,是何人在那儿临风吹奏起羌笛?那笛声似含有无限的别绪离愁。这时,岸边草丛中蟋蟀的切切低吟,也不断地传入耳中。自那日别后,心上人的美丽面庞不断在脑海浮现。万水千山隔阻了彼此,连书信也无法传递。揣想那深沉绣阁中的佳人,她又怎知我这天涯行客为相思所苦,而憔悴万分。佳人似回归巫峡的彩云,飘摇而去;往日一起畅饮的朋友,也四散离分。旧日疏狂的踪迹如梦,欲寻无迹,只留下眼前的一片空寂。眺望京城,徒然地极尽目力,看到的只是碧翠的遥远山峰。 【集评】 清·周济:“依调‘损’字当属下,依词‘损’字当属上,此类甚多,后不更举。”(《宋四家词选》) 清·潭献:“耆卿正锋,以当杜诗。‘何人’二句,扶质立干。‘想绣阁深沉’二句,忠厚悱恻,不愧大家。‘楚峡云归’三句,宽处坦夷,正见家数。”(《谭评词辨》卷一) 近代·俞陛云:“‘暮雨’二句音节极清峭。毛晋谓屯田词‘音调谐婉,尤工于羁旅悲怨之辞’,此作克副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胳甚明,哀感甚深。起三句,点秋景,‘暮雨’三句,记泊舟之时与地。‘何人’二句,记闻笛生愁。‘离愁’二句,添出草蛩似织,更不堪闻。换头,‘为忆’三句,述己之远别与信之难达。‘想绣阁’三句,就对方设想,念人在外边之苦,语极凄恻。‘楚峡’四句,念旧游如梦,欲寻无迹。末两句,以景结束,惆怅不尽。”(《唐宋词简释》) 【总案】 这首词写得委婉曲折,翻腾起落,极尽铺叙之能事。先由鹜落霜洲下笔,继之以雁横烟渚,点明这是一幅秋色画后,又缀以暮雨乍歇、小楫夜泊,自己独宿山驿,以此衬托其离愁万绪。同时,作者又调动听觉,描述岸边丛草间的切切蛩鸣,月下笛声,真可谓声色并茂。然而他似仍嫌不足,再施起伏转接手腕,把笔触渐渐深入内心世界,直笔抒写自己怀人,又设想对方念己,由己及彼,又由彼及己,直笔与曲笔、虚写与实写交互使用,层层推进词情,从而达到体物写志的最终目的。 柳永《倾杯》柳永《倾杯》柳 永
柳 永 鹜落霜洲①,雁横烟渚②,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③,宿苇村山驿④。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⑤。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⑥。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⑦。想绣阁深沉⑧,争知憔悴损⑨、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⑩,寂寞狂踪迹。望京国(11)。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释 ①鹜(wù):水鸭。②烟渚:烟气笼罩着的水边洲渚。③小楫:小船。楫,船桨。④驿:驿馆,古代官办的交通站。⑤羌笛:双管竖笛,羌族的一种吹奏乐器。⑥蛩(qióng)吟:蟋蟀吟叫。⑦“何计”句:是说无法通书信。鳞翼,指鱼鸟,古时有鲤鱼、雁足传书的传说。⑧绣阁深沉:指爱人住在遥远的地方。⑨损:清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依调,损字当属下;依词,损字当属上。”⑩“楚峡云归”两句:指爱人和朋友都已离散。宋玉《高唐赋》写楚王游高唐,于梦中和神女欢会,临别时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峡,巫峡的代称。云,借指爱人。高阳人,高阳酒徒,泛指酒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生求见汉高祖时说:“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11)京国:京师,指当时宋朝的国都汴京。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离开汴京、流落川鄂一带时的作品。全篇抒发了“天涯行客”的孤独之感和对京城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上阕写离愁心绪,着重于景色的描绘;下阕写闺情相思,着重于感情的抒发。 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宁谧和谐的水乡山村图画。水鸭和大雁纷纷归巢,一个“落”字和一个“横”字,极具流动之感,剪辑出了一幅生动的水滨秋色图。“暮雨”三句交代了泊舟的时间和地点。暮雨初歇,小船悠悠,静宿山村,给人一派萧疏淡雅、清新凉爽之感。这一切景色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和让人无忧无虑。但“霜洲”“烟渚”“暮雨”三个冷色调的秋色意象,也仿佛在暗示着有一种情绪在潜滋暗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是一词转折处,全词由此从写景切入抒情。因闻听笛声,触发“离愁万绪”,揭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起”字用得惊心动魄,仿佛行将伴随暮色沉睡的离愁万绪一下子被呜咽的羌笛声给叫醒了。这一声羌笛,也彻底打碎了如画秋色,醒过神来的作者被一片蟋蟀叫声包围,心中的离愁也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离愁一旦被激发,下阕就直接转入了相思之情的抒发。水遥山远,音信皆无,因为思念闺中人而精神憔悴,身体瘦损。此句可谓一箭双雕,既写出了闺人念行人在外之苦,又写出了行人对闺人相思之深,语言极其凄恻哀婉。接下来用巫山神女之事来写离合之情,隐含了对往日欢会的追忆之情;用高阳酒徒的典故写酒友,隐含了欢聚不再之意。作者孤自飘零,眺望曾经快乐生活的地方。“远峰凝碧”将深深地思念定格在上面。一个“凝”字蕴涵了几多情愁,几多离恨,也写出了作者久久伫立,望眼欲穿的神情。然而一个“空”字,又对此努力作了否定,一切都是白费工夫,就是两眼望穿,天各一方,又有什么用呢?透出了一种无奈之感和悲哀之情。 全词濡染秋景,渲染离情,沉郁顿挫。记叙曲折,脉络分明,萧疏凄凉。作者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的活动空间,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广阔的天地,无疑是词史上的一个创举。因此,陈匪石《宋词举》称:“此在柳词为委婉曲折者,所以屯田为慢词之开山人也。”(李飞跃) 千林曳杖图 【明】文徵明 故宫博物院藏 集评 清《谭献:“耆卿正锋,以当杜诗。‘何人’两句,扶质立干。‘想绣阁深沉’二句,忠厚悱恻,不愧大家。‘楚峡云归’三句,宽处坦夷,正见家数。”(《复堂词话》) 俞陛云:“‘暮雨’三句音节极清峭。毛晋谓屯田词‘音调谐婉,尤工于羁旅悲怨之辞’,此作克副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倾杯》词牌。《倾杯》,又名《倾杯乐》《古倾杯》等,原为隋代旧曲,唐代翻为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唐玄宗时曾作为配合马舞的乐曲。唐宣宗时,又制《新倾杯乐》,已非昔日之旧。敦煌曲子词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词牌,有一百零九字与一百十字两体,仄韵。宋代词人柳永在其《乐章集》中有八首,都是双调,仄韵,但这八首词的宫调各不相同,共计五种,字数也从一百零四字至一百十六字不等。 一调多体。词体中同一词调的作品有若干不同的体式体格,谓之一调多体,也称同调异体。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衬字、添声、添字、摊破、减字、转调、换韵,乃至词调体式的演变等等,均可造成多体或异体现象。它在唐五代即已产生,“《花间集》同一调名,而人各一体,如《荷叶杯》《诉衷情》之类,至《河传》《酒泉子》等尤甚”(清邹祇谟《远志斋词衷》)。上举《荷叶杯》一调,温庭筠所作为单调二十三字体,顾敻所作则为单调二十六字体,而韦庄所作则变为双调五十字体。至宋代,一调多体现象更为常见。如柳永所作《倾杯乐》就有九十四字、九十五字、一百零四字、一百零七字、一百零八字、一百一十六字等六种体式。又如《满江红》一调,有仄韵体与平韵体之分。又如《满庭芳》一调,《钦定词谱》列晏幾道、周邦彦、黄公度、程垓、赵长卿、元好问、无名氏等七种体式,注云:“此调以此词(晏幾道词)及周词为正体,若黄词之减字,程、赵、元三词之添字,与无名氏词之转调,皆变体也。”对于一调多体的词作,一般以最早出现或最为通用的一种体式体格为“正体”“正格”,其他则多被视为“变体”“变格”或“又一体”等。(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柳永《倾杯》《倾杯》·柳永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间岸草、切切蛩吟似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柳永一生蹭蹬功名,浪迹异乡,写下不少羁旅行役之作。本词也是一首迂回曲折的游子悲秋吟。 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落”、“横”二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引出行客:满面风霜、踽踽而行的行客形象,透过秋江暮色呈现在读者眼前。“何人”两句,展开山村夜景,“离愁万绪”四字说到正题,揭出行客内心活动,接着以“蛩吟似织”烘托离愁。 换头“为忆”三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念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就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楚。“楚峡”三句,转笔归到目前境遇,前句暗指歌舞消歇,后两句即“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之意,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人散,如今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 末尾两句,以景结情,在这幅秋景中注入行客自身的感情色彩,借以透露相思之意,怅惘之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