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柞蚕气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柞蚕气象zuocan qixiangmeteorology of tussah柞蚕生长、发育、病虫害和蚕茧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柞蚕是变温吐丝昆虫, 整个幼虫阶段放养在野外柞蚕场, 它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风、干旱和北方的早、晚霜冻都能导致大批死亡。40年代初中国顾青虹、日本田中义磨等先后研究了柞蚕化性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70年代以来, 中国先后开展了关于柞蚕发育界限温度, 柞蚕茧丰歉、茧丝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 柞蚕幼虫期发育有效积温指标,柞蚕低温冷害等方面的研究。 不同温度下饲养的经过时间/d
光 光照度与光周期(昼长)均对柞蚕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柞蚕幼虫如长期在黑暗条件下生活,龄期延长,蚕茧量和茧层量下降,产卵减少。光照度过强对蚕也不利,蚕在就眠时,若所眠光枝受到烈日直射,蚕体虚弱引起蚕病发生。光照不足也不利于柞树光合作用,造成叶质不佳,间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光周期与柞蚕化性变化的关系密切,是柞蚕滞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柞蚕化性变化主要是幼虫期,特别是受4、5龄期光照时间所支配, 16小时以上的长光照表现为二化性,12小时以下的短光照为一化性。苏联学者认为光照13小时幼虫发育成滞育蛹,而在14~15小时的光照下成为不滞育蛹,在8~13小时范围内光照对休眠蛹的产生最适合。 风 风可以调节放养场地的小气候,促进蚕健康成长。1龄收蚁期,适宜在静风条件下, 小蚕期适宜在1~3级风之间,若小蚕期风力大于4级、壮蚕期风力大于5级,不仅能将蚕吹落于地,还影响柞蚕幼虫的正常食叶活动。稚蚕期及眠中时受害最大。无风会使蚕场高温闷热,蚕体蒸发受阻、体温增高,导致蚕病发生。 柞树与气象 柞树的叶量和叶质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能保证柞叶较高的营养价值。柞树是阳性树种,宜生长在温暖向阳的地方。柞树的生物学零度在5℃左右。温度过低柞树发芽晚,生长慢,温度过高发芽快,易老化,柞树适宜的温度范围大致在20~30℃。柞叶含水量在53%~66%,柞根含水量一般在40%~44%为宜。柞树生长初期需水较多,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水分过多,低洼地柞树常叶黄枯萎死亡。 生产与气象 包括气象灾害和气象条件对病虫害、蚕茧质量的影响。 气象灾害 低温霜冻是柞蚕生长中主要气象灾害。在中国北方蚕区柞蚕整个放养期,尤其在春小蚕期,温度持续偏低,热量不足,将使蚕发育迟缓、不健壮。春蚁蚕如受晚霜冻害,轻者壮蚕期易发脓病,重者1、2龄即死亡。秋霜来临前,若满足不了柞蚕全发育期所需积温,则蚕不能正常结茧,造成低温冷害,产量、质量下降。若秋蚕在老熟营茧前,受早霜冻害,则大多不能营茧。柞叶也因遭霜而干枯,蚕无叶可食而死亡。在无霜期短,热量不多的二化性蚕区,易遭低温霜冻危害。通常一年放养一次。 柞蚕病虫害 柞蚕病虫害的发生和消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常见的有脓病、微粒子病、软化病等以及饰腹寄蝇、黑广步行甲、线虫等。❶脓病。如果越冬种茧长期感受5℃以上的温度,或蚕期遇长时间35℃以上高温,或小蚕期低温持续时间长或在阴雨连绵的天气条件下,吃日照不足的柞叶等,到了壮蚕期就会大量发生脓病。 ❷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由病蚕中大量孢子借助雨水传染柞叶,使蚕食叶后大量蔓延,水越多该病危害性越重。 ❸软化病。春稚蚕期遇低温寡照,秋稚蚕期遇干旱,柞叶老化时易发此病。 ❹寄蝇。对3~5龄春蚕危害异常严重,它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风向、风速、雨量有关。无风的晴天、高温羽化多。15~20℃时活动频繁、蔓延快,每逢繁殖盛期,少雨干旱更严重。阴雨低温蔓延缓慢。羽化后1天产卵,18~22℃为产卵盛期。 ❺黑广步行甲。阴天、无风、闷热、多湿的晚间或降雨前后,黑广步行甲活动最为猖獗,危害最重。风速7米/秒以上,温度小于17℃,成虫活动明显受到抑制, 当地温达-6~-10℃时, 大多数步行甲被冻死。 ❻线虫。线虫在多雨年份平均寄生率达60%以上。遇中到大雨时,线虫的幼虫可借助雨水顺着树干上树,在雨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土温在18℃以上时,能上树寄生;土温低于15℃则不能。线虫在蚕体内寄生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平均温度22℃时, 可寄生14~18天,温度越低摄取养料越多,危害时间越长越重。 柞蚕茧质量与气象 蚕茧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蚕体本身的发育状况及饲料的质量.这两方面又均受气象因子制约。蚕期如果高温、干旱,则蚕体小,茧形小,茧质差; 如雨多、柞树叶质好,则蚕体大、茧形大、茧质好。营茧时,若遇低温、多湿或日较差大,所吐的丝不能迅速干燥,则茧层上的缩皱亦随之变密,因而影响解舒和丝的品质。若遇高温干燥或日较差小,则缩皱疏松解舒较好。各产地因气候条件不同,茧质差异较大。全茧量和茧层量一般以辽宁茧最重,南部蚕区茧较轻。茧层率则以南部蚕区较高,北部蚕区稍低。二化性蚕区的春茧都不如秋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