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柞树种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柞树种类species of oak

柞树约有300种,分布于中国的有60余种,用以养柞蚕的主要有辽东柞、尖柞、蒙古柞、栓皮栎以及槲、锐齿栎等。
辽东柞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al)又称辽东栎,落叶乔木,分枝较多且较开展,节间短,幼枝紫褐色,有棱有毛后脱落。顶芽3~6个集生。叶多近枝顶端集生,叶柄长3~4毫米; 叶片为倒卵形,自中部以下渐狭窄; 叶长5~12厘米,宽2.5~7厘米; 叶先端钝或钝圆; 叶基部窄耳形,叶缘有波状缺刻,先端钝圆; 叶侧脉5~10对; 叶背面微被星状毛。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8厘米,下垂,生于新枝的叶腋,雄蕊通常6枚;雌花通常3朵簇生或单生于新枝叶腋,花被6浅裂,裂片半圆形,子房3~4室,花柱3个。橡实为坚果,呈长椭圆形,较小,每千克600粒左右;壳斗苞片覆瓦状扁平,排列紧密,壳斗呈浅碗状,包被果实1/3。辽东柞发芽早,在辽宁于4月末5月初第1次发芽。开花期为5月。果实于9月成熟。辽东柞为深根性树种,在阴坡厚土层上生长最好,多生于pH7.0~7.5之间的中性土壤上。抗寒性、抗旱性较强。但抗病性较差,其叶易得白粉病和早烘病。可用种子繁殖,萌芽力强,适于萌芽更新。
辽东柞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青海、河南、四川、山东等省区,垂直分布在秦岭海拔也不超过2,000米。辽东柞分枝较多且较开展,产叶量较高,叶质好,硬化迟,不论养小蚕或大蚕,丝茧育或种茧育均好。为目前放养柞蚕的一种优良树种。
尖柞 (Quercus acutissima Carr) 又称麻栎,系落叶乔木,分枝多且开展,枝条细长,幼枝黄褐色密生细毛,小枝无毛。芽腋生。叶柄长2~3厘米,但萌芽枝和幼树之叶柄较短,为0.5~1厘米。成熟的老树之叶为椭圆状披针形,但萌芽枝和幼树之叶多为倒卵状椭圆形或鞋底形,叶长8~18厘米,宽2.7~4.2厘米; 叶基部为宽楔形或近圆形; 叶先端渐尖或尖; 叶缘锯齿具有毛刺状尖头; 侧脉12~18对,直达齿尖。雌雄同株: 雄花序呈穗状,数个集生于叶腋,花序长12~16厘米下垂,雌花数朵簇生,花被通常5裂,雌蕊通常4枚; 雌花1~3朵集生于叶腋,子房3室,柱头3裂,被苞片具有红色毛。橡实为卵状球形或卵状圆柱形,较大,每公斤300粒左右。壳斗杯状,包被果实2/3,苞片锥形或狭披针形,下部的先端反卷上部的开展。尖柞春季发芽较蒙古柞晚7~10天,在辽宁5月上中旬发芽。花期5~6月。橡实因受精的延长时间长而于翌年10月始成熟。尖柞喜光,为阳性树种,耐干旱,适于阳坡生长,抗寒性较弱。深根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耐瘠薄,能生长在沙砾土上。种子发芽率高,用种子繁殖,适于萌芽更新。在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外,其它各省区从平原到海拔2,000米以下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各省生长为好。山东、贵州、四川、湖北等省的柞树,均以此种为最多。尖柞分枝多且开展,产叶量高,叶质好,特别是用以养小蚕和丝茧育较好。为目前放养柞蚕的优良树种之一。
蒙古柞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又称蒙古栎。落叶乔木,分枝较少,枝条较直立不开展,小枝有棱。 常有顶芽3~4个集生。 叶多集生于枝顶;叶柄长2~3毫米; 叶片为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宽大,自中下部以下渐狭窄; 叶长5~20厘米,宽3.5~10.5厘米;叶基部近耳形,叶先端凸出稍尖或短渐尖,叶缘有波状钝锯齿先端多较钝尖; 叶侧脉7~15对。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8厘米,下垂,生于新枝叶腋,花被通常6~7裂,裂片三角状线形,雄蕊通常8枚,雌花被6浅裂,裂片半圆形。橡实常2~3枚集生或单生,果柄短,果实椭圆形,比辽东柞的大,壳斗碗状,外被疣状突起覆瓦状重叠的苞片,最上边的较薄较尖。蒙古柞在辽宁于4月末5月初发第一次芽,开花期5月。果熟期8~9月。耐干旱耐瘠薄,多生于pH6.0~6.4之间的弱酸性土壤。抗寒性强,能耐-50℃低温,抗病性较差,叶易罹白粉病和早烘病。可用种子繁殖,萌芽力强,适于萌芽更新。蒙古柞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海拔200~800米)、长白山(海拔400~1,300米),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区。蒙古柞叶质较硬,放养柞蚕价值一般,但育种、繁种和春用养小蚕较好。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 又称白里柞、软木栎等。栓皮栎多系落叶乔木,栓皮层特别发达,厚可达10厘米,且很软。分枝多且开展,小枝紫褐色或暗褐色,幼枝淡黄褐色,初生有毛后脱落。芽腋生。叶柄长0.5~2.5厘米,萌芽枝或幼树之叶柄较差,叶片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叶长8~15厘米,宽3~6厘米:叶基部广楔形或圆形;叶先端渐尖或尖; 叶缘锯齿具毛刺状尖头; 叶正面深绿色。背面密被灰白色毛层; 叶侧脉9~16对,近平行直达齿尖,正面凹入背面隆起明显。雌雄同株。雄花穗状,生于新枝下部,下垂,通常数朵丛生,花被3~5裂,淡褐色,雄蕊5枚。雌花单生于新枝叶腋,具短梗,子房3室,花柱短。橡实近球形或短柱状球形,顶端平圆,较大,长1~1.5厘米,直径1~1.5厘米,壳斗杯状,外被苞片线形或锥形,伸长并反曲,密生细毛。栓皮栎发芽比尖柞稍早,花期在5月。果熟期因受精延续时间长而于翌年10月。栓皮栎喜光为阳性树种,深根,耐干旱,对瘠薄土壤、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均能生长。多用种子繁殖,萌芽力强,适于萌芽更新。栓皮栎在中国分布较广,北起辽宁南部、华北(海拔1,000米以下),西至甘肃东部、四川、西藏、云南(海拔1,900米),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均有生长。栓皮栎叶质硬化快,放养柞蚕价值一般,但用于丝茧育较好。
槲(Quercus dentata Thunb)又称槲柞、槲树等。槲系落叶乔木,分枝少,2年枝灰色,1年枝较粗有棱,密生黄灰色绒线。芽大,叶柄甚短仅2~3厘米,密被绒毛。叶为倒卵状长圆形,向下渐狭。叶长10~40厘米,宽6~30厘米,叶基楔形。叶尖钝,叶缘具疏波状大圆钝锯齿。叶正面深绿色,初生有毛。背面灰绿色密生绒毛;侧脉6~10对。雌雄同株。雄花序生新枝叶腋,穗状,下垂,长8~12厘米,数花序集生,花被通常7~8裂,裂片披针形,雄蕊8~10枚。雌花数朵生于新枝顶端。子房3室,花柱3个,橡实近球形,花柱宿存,壳斗苞片线状披针形,排列疏松,质较薄软、向外反曲。发芽比尖柞稍早。开花期在5~6月,果熟期在9~10月。槲喜光,为阳性树种,多生于阳坡,深根耐干旱。可用种子繁殖,萌芽力强,适于萌芽更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云南等省区。槲叶质差,叶片大且多有毛,一般不宜养小蚕,养大蚕则蚕体肥大但虚弱。养蚕价值较差。
锐齿栎 (Quercus acutidentata Koial; Q. alienavar. acutiaentata Maxim; Q. aliena var,acuteserrataMaxim) 又称锐齿槲栎、尖齿槲栎等,落叶乔木,分枝较少,芽多枝顶集生。叶柄长1~3厘米; 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叶长9~20厘米,宽4~10厘米; 叶基楔形;叶尖渐尖。叶缘有锐锯齿,齿尖较长且内曲尖头。叶面绿色,背面略带灰白色密被星状毛层,侧脉14~18对。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下垂,雌花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柱头3裂。橡实椭圆形,壳斗碗状,灰褐色,苞片卵状披针形,排列紧密。发芽较早,分枝较少且不开展,叶质硬。花期在5~6月,果熟期9~10月。喜生于凉润气候及湿润土壤抗病抗虫性较强。种子发芽率较高,宜于种子繁殖,萌芽力强,适于萌芽更新。在中国辽宁以南,西至陕西,甘肃东部(海拔1,000~2,000米)、湖北、四川、南至浙江、湖南、贵州、云南(海拔1,000~2,500米),东至沿海各地,虽数量不多但均有分布。该树不宜养小蚕,养蚕价值较差。
在中国可用以放养柞蚕的柞树,还有槲栎 (Quer-cus aliena Bl.),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