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柏梁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柏梁体 柏梁体七言古诗之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唱和,每人赋七言诗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后遂称为“柏梁体”。但原诗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当为后人伪托。 ☚ 古绝 新体诗 ☛ 柏梁体 柏梁体七言古诗的一种。源于《柏梁诗》。《艺文类聚》卷五六称:“汉孝武皇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其诗汉武帝赋首句:“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继之云:“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以下,作者二十四人,至东方朔止,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全诗共二十六句,因作于柏梁台,故名之《柏梁诗》。明清间顾炎武《日知录》据《史记》、《汉书》纪传年表,称《柏梁诗》的年代与官名多相乖舛,因以为是“后人拟作”。现代学者亦多为此说。但《艺文类聚》于《柏梁诗》后,录宋孝武帝《华林都亭曲水联效柏梁体》、梁武帝《清暑殿联句柏梁体》、梁元帝《宴清言殿作柏梁体》三首,均为各诗的作者倡首句,以下则是其臣下接续,虽长短不同,而其体式全同《柏梁诗》,再参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孝武爱文,柏梁列韵”的议论,可见南北朝时人不仅确认《柏梁诗》为汉武帝时所作,而且竞相仿效。后人遂称此种诗体为柏梁体。清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柏梁体也。” ☚ 屈宋 苏李 ☛ 柏梁体一种句句押韵的七言古诗。宋严羽《沧浪诗话》:“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佚名《古文苑》:“柏梁诗: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座。”南朝宋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均句句押韵。南北朝后变作隔句用韵,句句用韵的七言诗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诗体。 柏梁体 柏梁体一种句句押韵的七言古诗。宋·严羽《沧浪诗话》:“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佚名《古文苑》:“柏梁诗: 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座。”南朝宋·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均句句用韵,南北朝后变作隔句用韵,句句用韵的七言诗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诗体。 ☚ 神智体 歌行 ☛ 柏梁体 柏梁体诗体名,指句句用韵的七言古诗。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据辛氏《三秦记》(疑为汉代人作,已佚,清代有辑本)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集群臣于柏梁台联句,每人出一句,以后就把这种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并且押平声韵的七言古体诗称为“柏梁体”,或叫“柏梁诗”“柏梁歌”。多用于应制奉和。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逮至汉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实际上“柏梁体”并非汉武帝君臣的创造,在南北朝以前,七言诗多是句句用韵的。汉武帝君臣联句的《柏梁诗》见于无名氏《古文苑》卷八,世人多疑此诗为后人拟作。 ☚ 古风 柏梁诗 ☛ 柏梁体 柏梁体汉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刘彻在都城长安北门里的柏梁台上举行宴会,规定年俸在二千石米以上,且能写七言诗者的官员才能参加。于是诸侯王、大司马、御史等文武大臣与武帝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他们各出一句,互不关联。首先是汉武帝吟道: “日月星辰和四时”,接下是梁王的“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的 “郡国士马羽林材”……全诗一共二十六句,诗意表现了汉初君臣夸矜升平、歌颂大一统江山的得意心情。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柏梁联句是比较平庸的,但汉武君臣的这种一韵到底的联句诗却被后世固定为一种模式,即就是“柏梁体” 诗。汉以后有众多的仿作,如南朝宋孝帝、梁元帝以及唐代一些帝王,在君臣宴饮赋诗之际,也纷纷作 “柏梁体” 以尽歌功颂德之兴。清沈德潜称汉武帝的柏梁体为“七言权舆” ( 《说诗晬语》)、“联句之祖” (《古诗源》卷二),可见其影响。 ☚ 慈禧诗 宫体诗 ☛ 柏梁体七言诗体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唱和,每人赋七言诗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故称。因原诗与史实不符,后人疑为伪作。 柏梁体七言诗体之一。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联句赋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联成一诗:“日月星辰和四时(武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武),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路博德),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杜周),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贺),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尉豹),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李成信),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陈掌),蛮夷朝贺常会其(典属国),柱枅𣝍栌相枝持(大匠),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这种每句用韵的七言诗世称“柏梁体”。本诗被认为是“联句之祖”,但后人多疑其为伪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