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是新疆著名石窟之一。“柏孜克里克”,维吾尔语,“山腰”之意。千佛洞的位置,正处在火焰山主峰北坡的山腰中木头沟峡谷内。洞窟有的是在峭壁上开辟出的平地前穿凿而成,有的是在岩坡上用土块砌成,鳞次栉比,雄伟壮观。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供僧侣坐禅修行的“毗诃罗窟”,有供信徒们礼拜的“支提窟”,有纪念功德过人高僧的“隐窟”,有供僧侣休息的“僧房”。窟群中尚有壁画的40多个,大多毁坏比较严重,但保存壁画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米。开凿年代自6~14世纪,唐代称“宁戎窟寺”。现有石窟大部分是9世纪中叶回鹘高昌王国时期改建和扩建的,其壁画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12世纪以后,回鹘王国势力渐衰,佛教胜地也受到影响。13世纪后,石窟渐趋衰落,洞窟壁画遭到严重挖剥破坏。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石窟下的积土中,发现了早期废弃的窟室、回鹘文、西夏文、汉文、梵文、婆罗谜文、粟特文残经、塑像肢体碎块、壁画残片及珍贵雕版印刷物,同时还发现了相当宏伟的木质斗拱16件,这说明,在高昌回鹘时期,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外,还有十分高大的殿堂、回廊等建筑。所有这些,都为西域历史、文化、艺术、语言文字、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bǎizīkèlǐkèqiānfódòng 座落於新疆吐魯番市東北一百里。“柏孜克里克”係維語音譯,意爲美麗的裝飾之所。始建於南北朝末期,迄於元代。共編號五十七窟,洞窟多采取開鑿石崖與土坯砌建並用形式,以横頂直洞爲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雙套洞與圓頂方形洞。壁畫大部殘毁,但仍相當豐富,内容多爲大立佛、西方淨土變、文殊等。第三十七號窟内菩薩立像,爲西域人相貌,其他洞窟中亦可見回鶻與蒙古供養人形象。此係古代高昌地區保存最好、内容最豐富之石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国新疆景点。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火焰山沟谷中,沟谷两岸,陡壁峭立,在沟西的崖壁上,或就崖开凿,或依崖垒砌,一个个洞窟整齐栉比,已编号的洞窟有77个,其中保留壁画的4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200 m2。现存较早的洞窟大约是公元6世纪遗存,直至13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重地。最繁荣时期是9世纪中叶,这里成为回鹘国王的王家贵族寺院,因而回鹘壁画中,数量最多且最具特色的是以大型立佛为中心的佛本行经变故事画,在第15、18、31、33、38、42号窟中最具代表性。也有西方净土变故事画,绘有楼阁、池水、莲花、游鸭、伎乐等。这是10世纪末11世纪初的壁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品。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84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东北。为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所建的石窟。洞窟建于南北朝末期至元代。壁画大部分残毁,但现存部分仍很丰富。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土变、文殊等。在石窟中可看出各民族的人物及服饰,说明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亲密关系。 ☚ 额敏塔 艾提尕尔清真寺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50公里处。“柏孜克里克”,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装饰之所。洞窟始凿于南北朝,迄于元代,系古代高昌地区保存较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现已编号的洞窟77个。其中部分窟室建有殿堂、佛台,有供僧侣坐禅的毗诃罗窟、供礼佛的支提窟、珍藏高僧舍利的隐窟及僧房。洞窟以长方形纵券顶窟为最多。也有横券顶、穹窿顶、套头顶。洞窟壁画大部分残毁,但内容仍相当丰富。第18窟隧道平棊顶尚存北朝时期绘画。采用石青、石绿、白等冷色,淡雅肃穆。在九世纪中叶以后回鹘壁画中,多为佛本行经变故事,以15、18、31、33、38、42号窟最有代表性。画中央为近3米高、身披红色褊衫的立佛,佩环钏璎珞,手施各种印记,脚着草鞋,踏盛开莲花。周围绕以天部、菩萨、比丘、婆罗门、国王等形象。33窟残存涅槃经变中举哀弟子和举哀比丘图,形象生动,为艺术珍品。在十世纪末或十一世纪初的壁画中,出现了“西方净土变”等故事。绘有楼阁、池水、莲花、伎乐等形象。16窟的伎乐图,线条流畅,晕染得当,肌肉丰满,是一幅精美作品,对研究古代新疆音乐、舞蹈很有价值。 ☚ 台藏塔 白石头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东25公里,傍火焰山。已编号洞窟57个,其中保留壁画约40余窟。壁画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建筑形式多样的一处石窟群。现存较早洞窟约是6世纪麹氏高昌时期遗存,后历经唐、五代、宋、元各代,直到13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佛教重地,是回鹘文化艺术宝库。15世纪以来,因宗教原因逐渐废弃。本世纪初遭帝国主义探险家洗劫,勒柯克从这里割剥的壁画,可放满柏林博物馆一个展室。斯坦因1907年一次从此挖取壁画400余箱。近年在清理塌塔洞窟和积存垃圾中发现上千件文书。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国古代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北四十五公里胜金口木头沟西崖。始建于北朝,隋唐至元续有兴凿。现存沿窟六十四个,其中四十二个有壁画。近年在崖下废墟中清理出一批文书残片,对隋唐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图31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