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热hay fever又称花粉热。由接触各种花粉引起过敏性反应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是眼和鼻黏膜季节性地发生刺激性过敏性炎,不一定都伴发体温升高。 枯草热 枯草热枯草热是一种季节性发作的呼吸道过敏症。首先报道本病的英国医生认为此病可能与接触枯草有关,故命名为枯草热。实际上本病发病与枯草无关,也不发热。但因袭历史沿用此名。 病因 现已明确,绝大多数由吸入花粉引起,有过敏性花粉症之称。少数病人由霉菌或其它季节性致敏原诱发。引起枯草热的花粉多属风媒花,其特征是花形细小、色不鲜艳、味不芳香,少数有臭味,属非观赏花。花粉颗粒一般直径约20~30μm,易在空气中飘散。据调查可于远离海面400海里海面或海拔14 000m高空发现。部分风媒花粉颗粒较大,因有翼状气囊,可在空气中飘浮很长时间。致敏霉菌大部亦可浮游在空气中,致敏成分可以是霉菌孢子、菌丝或其代谢产物。自然界中霉菌种类浩繁,最多见的有曲霉、根霉、青霉、毛霉等十余种。其他尚有某些昆虫如沙蝇、螨等。据调查,螨在我国的繁殖旺季为6~10月,也可能是少数枯草热患者的致病原因。由于致敏原的存在与地区、气候、季节和环境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发病情况也常与之有关。 发病机理 由于致敏原有地区性或季节性,故需在致敏原存在的环境中生活多年后始可发病,婴幼儿中绝少见及。初期吸入花粉或霉菌等致敏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待经过3~4个致敏季节,体内已使特异性抗体积贮至相当水平时,再于花粉或霉菌季节大量吸入致敏原后,导致抗原抗体反应释出介质,而出现典型的枯草热发作。 临床表现 如在上呼吸道则与过敏性鼻炎相似; 在下呼吸道则与支气管哮喘雷同,约半数患者两者兼而有之。一般先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数年后始出现支气管哮喘。除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外,有时尚出现明显的眼部症状如结膜炎、皮炎或咽喉部过敏性炎症。根据上述症状,结合病史和必要的花粉或霉菌特异性检查或激发试验,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 主要为特异性致敏原的脱敏治疗。据北京协和医院20余年脱敏疗法的疗效分析,总有效率可达89%。另外亦可采用发病季节的易地治疗或短期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色甘酸二钠治疗,亦可达到安全渡过发病季节的目的。 ☚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
枯草热 枯草热枯草热也称“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花粉症”,是因鼻、眼、咽喉粘膜对各种花粉抗原引起的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枯草热的植物花粉因地区而异,常见的有蒿属,其次为蓖麻、大麻等。发病季节各地略有差异,春、夏季多见。亦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者。 主要临床表现有鼻、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粘膜充血、水肿、苍白、发痒、流清涕、剧烈喷嚏,眼结膜搔痒充血等。发作期间鼻分泌物含有多量嗜酸粒细胞,周围血嗜酸粒细胞轻度或偶见明显增加。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抗原的皮肤过敏试验,鼻粘膜激发试验可作出诊断。本病须与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区别。 枯草热无特效治疗。以过敏原作皮肤脱敏疗法有时可获痊愈。抗组胺类药物和局部麻黄素或去甲麻黄碱治疗可缓解症状。色甘酸二钠鼻吸入或噻呱酮口服可预防复发。对上述药物无效的严重病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二丙酸氯地米松气雾鼻吸入。保持室内清洁,避免接触致敏花粉。 ☚ 肺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肺过敏性脉管炎 ☛ 00018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