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锈fruit rust果实表皮形成的木栓化组织。果锈一般在果实胴部发生, 也有发生在梗洼称为梗锈。果锈可为斑点状、网纹状, 但也有面积较大而呈片状的, 因之可分为锈斑、条锈、片锈3种。果锈影响果实外观和正常发育。 成因 生态因素和机械伤害, 是引起果锈的主要外因, 苹果中的金冠、橘苹、梨中的茌梨等品种, 在空气湿度大,早春低温的地区或年份, 果锈普遍发生;风、雨过急, 幼果期喷药过早, 特别是喷波尔多液等铜制剂, 会加重果锈程度。幼果期间枝叶磨擦, 是柑橘、枇杷、石榴、桃、李等果实果锈发生的重要原因。苹果幼果初期如遇霜害, 则在萼周形成环锈。果皮的结构, 如表皮细胞排列情况, 蜡质厚薄、皮孔密度等则是果锈内因。此外, 已经发现苹果的金冠品种, 果锈的发生与遗传性有关。即易锈的突变单系, 可以通过嫁接传递。 机理 果实在发育过程中, 表皮细胞, 有些形成木栓细胞, 在正常发育时, 由于细胞不断分裂, 木栓化部分遂即脱落, 达不到显现的程度。如幼果发育受阻, 表皮细胞分裂减缓, 木栓化程度深化, 扩大至亚表皮,果面就呈现锈斑; 果实表皮细胞停止分裂后,外界机械伤害触及表皮,而引起表皮或亚表皮层断裂,随着木栓化加深扩大, 也可形成果实表面锈斑。 预防途径 锈果的发生, 一般在谢花至生理落果期, 花前对花序, 或落花后对幼果套袋,可防止果锈,果皮光洁美观; 增强树势、改善树冠结构, 以利通风透光, 幼果初期, 避免喷波尔多液, 预防霜冻及幼果的机械伤害, 实行人工授粉,增强幼果生理机能等,可以免除或减轻果锈发生。欧美等国, 用合成树脂类被膜剂喷布果面, 代替套袋, 于谢花时开始连续喷2~3次。被膜剂除用合成树脂(polyvinyl)混入碳酸钙外,也可用附着性强的展着剂混入碳酸钙。荷兰为减轻金冠果锈, 在落瓣期每隔10天连续喷4次5~10ppm赤霉素4+7(GA4+7),或单喷赤霉素4或赤霉素7(GA4、GA7), 但有抑制花芽形成的缺点。 果锈russet果面浮生的一层黄褐或赤褐色木栓组织。按其发生部位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仁果类苹果、梨的某些品种如金冠、赤阳、茌梨等较多。在花期和幼果生长发育期,若遇多湿多雨、相对低温、温度变化大、铜离子等药物刺激,或营养失调等都会导致果锈发生。可通过套袋、喷二氧化硅保护剂、覆盖塑料薄膜、喷赤霉素等抑制木栓形成层等措施保护果实。生产上在幼果期第一次农药采用多菌灵药剂,可收到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