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果树整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果树整形training

应用修剪等措施, 使果树的骨干枝和树冠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形状的技术。整形可以克服多年生果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枝群拥挤,自生自灭, 过密过疏,参差不齐的弊端, 而使树冠各类枝条如主枝、侧枝及结果枝组等有一定的比例和明确的主从关系。使树冠按果树生长特性长期维持一定的形状,藉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 达到既有牢固骨架, 又能早期丰产, 长期优质高产, 延长盛果年限。

图 1 几何形整枝


简史 果树栽培的初期是放任生长的, 17世纪中叶, 法国为使庭院果树配合景观, 把果树树冠强制性的修整成立体的几何形状(图1),以追求果树的姿态美观。19世纪末, 果树栽培由庭院向郊区扩展, 对减少投资, 节省劳力, 充分利用空间有了新的要求, 繁琐的人工强制整形,被自然形整枝所取代。20世纪初,针对自然形树冠过大, 结果部位外移, 内膛容易空虚等弊端, 又从自然形逐步改进为人工自然形的整枝。20世纪30年代英国培育出了苹果的矮化砧木,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生产上开始推行苹果短枝型品种, 随着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 要求降低树冠高度,缩小树冠体积,减少骨干枝级次,增加枝组和结果枝的比例,果树整形技术再次发生变革, 出现了树篱形与纺锤形等树形(图2)。

图 2 纺锤形整枝


中国古代果树整形技术比较简单。一般均任其自然生长,多数为自然形。19世纪后期, 从欧美和日本引进苹果、洋梨、樱桃等果树的同时, 也传入了整形技术, 初期强调人工强制造形, 影响果树适龄结果。20世纪30年代起, 逐步转向人工自然形, 北方落叶果树创造了主干疏层形、自然开心形、三挺身形及丛状开心形等; 南方常绿果树,则以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及变则主干形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 提出了中干小冠形、二层开心形等树形(见树形)。
整形依据 果树整形不仅要考虑单株个体的合理树形,还要注意果园群体结构的变化过程, 使果树的一生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幼树个体独立性大, 空间充裕, 光照条件好, 单株树形结构可稍密集, 可以高留中心干(见骨干枝), 树形可稍高, 随着树龄增加, 树体扩大, 树冠开始交接, 树冠内膛和下部光照逐渐恶化时, 树形也要有所变化, 如疏除中心干,逐步落头开心或加大层间距,骨干枝回缩等等。果树整形要依树种、品种不同的生长势、发枝习性和结果习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苹果、梨、枣、柿、橄榄等果树干性强, 宜采用有中心干树形;核果类和石榴等果树干性弱, 宜采用无中心干树形; 柑橘、板栗、核桃、荔枝等, 介于其间, 可采用自然圆头形或自然中干形; 葡萄、猕猴桃等蔓生果树, 则宜用棚架或篱壁形。果树整形还要依据栽植地区的环境条件, 如土壤肥沃、雨多、生长期长的地方, 宜用骨干枝稀疏的大树冠, 反之, 则用小冠形。冬季低温, 决定果树是否要埋土防寒, 如葡萄在冬季无需埋土的地方, 可采用高宽垂形, 而越冬需埋土的地区, 则宜用小棚架单干形, 苹果则需采用匍匐形。
树形结构 树形由两类枝构成,一类称骨干枝,包括主干、中心干、主枝、侧枝, 构成树形的骨架; 一类称枝组, 由各类营养枝、结果枝和辅养枝构成整个树冠, 并起营养树体和结实的功能, 整形过程主要是确定主干高度, 中心干的有无, 主枝数目和在中心干上分生的位置与开张角度,以及侧枝数目与着生位置。主干的高矮与栽植密度、果园位置及最后树高有关,一般树冠高度, 不能超过行距的3/4。在干寒多风、瘠薄山地的矮生果树, 树干宜矮, 如20~30厘米;在高温多湿、肥沃平坦土地上稀植的高大乔木果树, 树干宜高, 如40~60厘米。高干, 树生长较慢,顶端优势强,成形迟; 矮干, 树生长快, 成形早, 结果期也早。具有中心干的树, 容易维持树势, 寿命长, 结果面积较大, 但容易出现树冠上强、内膛空虚的问题; 无中心干的树形, 树冠内膛光照好, 果实质量较高, 但树势不易长期维持。在生产中, 有干树形常采用前期留中心干, 成龄或树冠交接后逐步回缩中心干,落头开心;而无中心干的树形, 常在生长后期, 在其中某主枝上选留斜生向内上方生长的假“中心干”,以维持树势,主侧枝的数目, 一般宜少不宜多, 或先多后少, 有中心干的树, 主枝应分层选留, 第一层主枝分枝角度宜较大(50°~70°), 第二层稍减小, 以保持上、下层之间有一定空间, 改善树冠内膛光照, 保证下部、内膛的叶片每日至少能有2~3小时直射光照。各层主枝的方向宜错落分开, 便于充分利用空间, 主枝间的生长势应维持平衡, 使下层强于上层, 主枝强于侧枝。开张角小, 留枝量多时, 枝势转旺; 反之则转弱。故可以通过改变各主、侧枝延长枝的开张角度和疏留各枝上的营养枝数量予以调节。
整形原则 果树整形是幼龄果树修剪的一项主要工作, 首先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结果习性, 栽培管理制度, 土壤气候条件确定树形, 采用人工自然形的整形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因树修剪, 随枝作形 果树在生长过程中, 芽的萌发和枝的发生是不尽相同的,在苗木质量不一致,砧木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在实践中几乎很难找到两株在发芽抽枝方面完全相同的幼树, 如果严格按预定的树形结构去整形, 必然将不合要求的枝条全部剪除, 令其重发新枝, 这样必然延迟成形, 推迟结果年限。因此, 只能随枝整形, 培养与标准树形相似的骨干枝结构。以主干疏层形为例,对第一层3个主枝,既可邻近, 也可邻接,1年或2年选定均可, 偶有4个也可, 只求相互方向错落, 而开张角度大小也可逐年培养, 称之谓“有形不死、无形不乱”。这样成形易、结果早。
统筹兼顾、轻重结合 整成合理树形, 是为了长期高产, 要求骨架牢固。修剪时, 应保证骨干枝的生长优势, 但为了提早结果, 又必须尽量多留枝叶, 促发花枝, 因此整形初期应当兼顾。果树每年抽生发育枝, 随着树龄增长, 在发育枝数量激增的情况下, 除选留骨干枝外, 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辅养枝, 或作为未来骨干枝的预备枝, 这在有中心干的树形, 或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等整形上都要有全面的规划。所以, 在幼龄时期应以轻剪为主, 多留枝叶, 扩大营养面积, 同时, 对骨干枝应重剪助势, 对辅养枝宜轻剪缓势, 为早成花, 早结果创造条件。以后随着枝群增加, 树势缓和, 逐步加重修剪量, 以维持骨干枝的生长优势。
平衡树势、从属分明 不同植株之间, 或同一植株的各类枝条之间, 生长总是不平衡的。整形时, 就应通过抑强扶弱, 正确疏截, 以保持果园树株群体之间长势近于一致, 一树的各主枝之间及上下层骨干枝之间的长势平衡和从属关系, 实现果树上下、内外均衡结果, 高产优质。
整形方法 主要通过休眠期的修剪完成, 必要时辅以支撑、引缚等手段, 使骨干枝能按计划的方位和角度形成。在生长旺盛, 生长季节长或矮化密植等情况下, 为加速成形, 常辅以生长季节的摘心、短截,疏枝、拉枝、拿枝等方法, 效果更理想(见夏季修剪)。整形的第一步是按主干的高度加上整形带 (要求抽生主枝的枝段)修剪,称定干。在第一个生长季的后期, 从主干整形带内发生的枝条, 选留主枝和中心干。如生长旺盛, 在第一个生长期中主枝或中心干已达预定的长度, 则可在适当部位选留饱满芽摘心, 使按预定方向向外延伸, 并维持树势, 加速成形, 其余枝条则按其生长势处理。一般采用轻剪长放, 拉平等措施, 增加枝叶量, 但以不妨碍中心干或主枝的长势为度。第二年除继续培养主枝或中心干外,再以上法选留侧枝,并区分骨干枝与枝组的不同修剪方法(见修剪)。对于干性强的树种或品种, 为防止上强下弱, 中心干可令其弯曲上升, 干性弱者, 中心干应长留使继续维持优势。一般5~7年可完成整形过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