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赠花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历来对这首诗的意见颇不一致。胡应麟以为是增成都姓花的歌妓,不确。盖杜甫同时有《戏作花卿歌》:“成都猛物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此花卿即同一人,名敬定,原为西川牙将,曾平定梓州段子璋之乱,其部下乘势大掠东川,本人亦恃功骄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僭用天子礼乐,罪名未必成立,黄生已言其非,然而此诗有所讥讽,却是没有问题的。 “锦城丝管日纷纷”——写花卿在成都无日不宴饮歌舞。虽泛言“锦城”(成都),根据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知此处“丝管日纷纷”并非泛指,而是就花卿幕下而言。“纷纷”二字给人以急管繁弦之感。“半入江风半入云”——这句不但写出那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美妙,而且写出了它的缥缈。“半入云”三字又逗起下文对乐声赞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将乐曲比着天上仙乐,看来是对乐曲的极度称美了。晚唐李群玉就化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歌妓:“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唐人常把宫廷乐曲比着“天乐”。(刘禹锡《与歌者何戡》:“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自天宝后,梨园弟子多流落人间。随着玄宗入蜀,宫廷艺人亦有流离其间。故宫中音乐颇多外传。刘禹锡《田顺郎歌》云:“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常开君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可见民间流传宫中曲,算不得什么“僭越”。然而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暗示了花卿的享受几乎等同帝王。联系花敬定其人的恃功骄奢,和结语“即赞为贬”的《戏赠花卿歌》,这里显然是有所谲谏的。只不过投赠之什,措意相当微婉罢了。所以杨伦《杜诗镜诠》高度评价此诗云:“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①,半入江风半入云②。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寓居成都。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牙将。见《旧唐书· 崔先远传》、《高适传》。卿:对友人的爱称。诗中极力赞美音乐的美妙,淋漓尽致。明焦竑《杜诗详注》云:“公之绝句百馀首,此为之冠。”清杨伦《杜诗镜铨》亦云:“此等绝句,亦复何减龙标、供奉。” 【注释】 ①锦城:即成都。见前李白《蜀道难》注。丝管: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纷纷:众多貌。 ②以江风形容音乐之清,以人云形容乐音的响亮。 赠花卿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新婚别 下一篇:北征 →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花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象。卿,对人的尊称。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