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果园防护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果园防护林orchard windbreak为防御自然灾害,在果园四周或园内营造的林带。以减轻风害、寒害和旱害, 并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沿海滩涂果园的林带,对减弱台风、海风的危害有重要作用。防护林可以提高果园内空气湿度, 缓和气温变幅, 防止水土流失; 如果选用适宜的蜜源或绿肥植物配栽, 还可增加果园经济收入。 主副林带平面示意图 果园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范围为树高的25~30倍,而最有效的防护范围为树高的15~20倍。所以主林带之间的距离, 应以乔木最终生长的高度为依据。设置方向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副林带则与主林带垂直。主林带间距, 通常为200~400米; 副林带间距, 则为500~1000米。主林带宽幅一般为10~12米, 多风地带土地较多时, 可加大到20米左右; 副林带约为6~8米, 也可加宽到10米(见图)。 林带类型 大致分为两类: ❶紧密型林带。由乔、灌木混合组成,中部为4~8行乔木, 两侧或乔木下部,配栽2~4行灌木。林带成长后,上下左右枝叶密集,气流较难从林带内部顺利通过, 防护效果明显, 但强风遇林带受阻后, 被迫上升, 翻越林带, 不远即迅速下降,容易恢复风速, 故防护范围较窄。 ❷疏透型林带。又称透风林带。由乔木组成, 或两侧置少量灌木, 使乔灌木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容许部分气流从中、下部通过。达到降低风速的目的。大风经过林带后, 风速不易恢复, 故防护范围较宽, 但效果略逊于紧密型林带。 树种 果园防护林的乔木树种,要求生长迅速,树体高大, 枝叶繁茂, 林相整齐, 寿命长, 根系深, 适应性强, 并与果树无共同性病虫害的乡土树种; 灌木则应选用再生性强, 枝叶茂密, 且有早期经济效益的种类。北方果园常用的乔木树种有加拿大杨、毛白杨、美杨、各种杂交杨、刺槐、臭椿、苦楝、白桦、白榆、核桃楸、油松、侧柏和水杉等; 灌木有紫穗槐、荆条、杞柳、枸橘、枸杞、玫瑰、花椒等。南方果园常用的乔木树种: 有水杉、刺槐、马尾松、华山松、川白杨、桉树类、银合欢、木黄麻、冬青、青冈栎、麻栎、槠、女贞和竹。柑橘园以丛生竹, 华南滨海以木黄麻最好; 灌木有紫穗槐、胡颓子、木槿等。此外, 乌桕、油茶等经济树种, 也可以适当采用。 营造 防护林应在果树定植前2~3年开始营造,最迟也应与果树同时栽植, 才能切实起到防护果树的目的。乔木树种的行株距最初按1.0~1.5米×1.0米,3~5年后间伐成1.5~2.0米×1.0米,乔木树冠较大者,最终可留2~3米×2米;灌木的行株距,通常均为1米。林带与果树之间应挖深沟,以隔断林木根系侵入果园,并可兼作果园排水沟。果园的道路多依林带设置, 既节约土地, 又便于管理。栽植后, 要加强抚育, 避免缺株和破损林相。 果园防护林orchard shelterbelt为保护果树稳产高产,按防灾(防止暴风、旱风、寒风等风害和流沙的危害)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要求而设置的各种防护林带的总称。以防害风为主的果园防护林带可由3~9行乔木组成,防护范围通常为树高的8~10倍。沙地果园防护林带其乔木两侧还应各配置1~2行灌木。主林带与主要害风风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由3~5行乔木组成,间距约为300~500 m。防护林树种应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又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林带的设置应尽可能与道路和排灌系统相结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