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农牧(渔)复合经营
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林为主的林、农、牧相结合的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林农牧立体化、将地—水—肥多用,低投入高收益; 利用农牧业的近期收入弥补林业的远期见效,林业的后期收入填补了农牧业远期的短缺,即长短结合,可以保持经济效益的持久稳定性。林农牧立体化,使地上部分高低交错,充分利用光和热资源,使地下根系深浅分布,分层利用水和肥; 林农牧立体化还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动植物种类,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持续发展及和谐统一。
林农牧复合经营的生态效益为林农牧复合经营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据研究表明,农桐间作使风速降低40%—5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7%—10%,绝对湿度提高2000毫巴,蒸发量减少34%,土壤含水量提高7%—10%,显著地减少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
经济效益上林农牧复合经营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应的时间内获得二至三种以上产品的收获,这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较单一种植优越得多。在造林初期间种粮食、经济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以短养长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对林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以耕代抚降低了抚育成本。
社会效益上林农牧复合经营有多种产品输出,如粮食、油料、畜禽、果品、蔬菜、药材、木材等,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其次,农林复合经营具有集约性的特点,要求投入密集的劳动力。因此,有利于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另外,农林复合经营不但能够增加短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长期收入,因此,这种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