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淡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淡秋1906—1981

浙江宁海(今三门)人
中共党员。作家。曾任杭州大学副校长,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席等职。著有《黑暗与光明》、《雪》、《交响》、《业余漫笔》,译有《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国的新生》、《未来的欧洲大战》等。
原名:林泽荣
笔名:林淡秋、淡秋、丁三、旦公、应服群、应彬之、林彬、服群、钱逸、萧颂明、萧崇明、崇明

林淡秋

省委宜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林淡秋同志在
杭逝世
 浙江日报1981年12月18日
珍贵的遗产——献给爸爸林淡秋同志
怀念林淡秋同志
林厚标等
姜椿芳
浙江日报1981年12月19日
人民日报1981年12月22日,新华文摘
1982年2期
怀念淡秋同志
凭栏笑迎君归来——怀念林淡秋同志
王元化
周 群
解放日报1981年12月27日
浙江日报1982年12月19日

遥望西湖——忆林淡秋同志
林淡秋同志生平
昨夜西风凋碧树——记上海部分老作家悼念林
淡秋同志
姜德明
本刊编辑部
东方1982年1期
江南1982年1期
江南1982年2期
严冬深情祭淡秋
论林淡秋的著译
林淡秋与杂文
记一次追忆“孤岛”文学的会见——怀念林淡秋
同志
姜椿芳
余凤高
魏 桥
陈梦雄等
江南1982年2期
浙江学刊1982年2期
西湖1982年3期
西湖1982年3期
润物细无声——悼念林淡秋同志
怀念林淡秋伯伯
林淡秋自传
吴 岩
王克平
新文学史料1982年4期
西湖1982年12期
资料与研究(上海)1982年66期,新文学
史料1983年1期
林淡秋“孤岛”时期著译编目 资料与研究(上海)1982年第66期
林淡秋同志的生活历程和文学活动
回忆孤岛时期的林淡秋同志
忆淡秋
林淡秋传略
闻 平
唐 康
谷斯范
杭州大学学报1983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4期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446页

林淡秋

新闻界名人:林淡秋(1906—1981) 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429页
林淡秋(1906—1981)京 声 溪 泉新中国名人录第196页
林淡秋

林淡秋1906—1981

小说家、翻译家。浙江三门人。1926年入上海大学英文系,后入中山大学,再转入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去新加坡教书,半年后回国,开始文学活动。1933年入“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加入“左联”并任常委。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文化工作,参加编辑《上海一日》。1942年到苏中抗日根据地任报社编辑、总编辑。著有短篇小说集《黑暗与光明》《雪》,杂文散文集《交响》,译作有潘菲洛夫的《布罗斯基》、卡达耶夫的《时间呀,前进》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兼文艺部主任、杭州大学副校长等职。有《林淡秋选集》。

☚ 石灵   邵洵美 ☛
林淡秋

林淡秋1906.11.8—1981.12.4

原名林泽荣。笔名有林彬、应服群、钱逸等。浙江宁海(今三门)人。早年曾就学于上海大同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艺术大学。后失学到新加坡教书。1930年回上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短篇翻译作品和小说。1932年春参加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活动。1935年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常委。1936年春, “左联”解散,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抗战爆发,曾参加编辑《上海一日》,翻译出版了挪威包以尔著的长篇小说《大饥饿》(1937年)。后参加上海文化界赴内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黑暗与光明》(1940年)、杂文散文集《交响》( 1940年),翻译出版了苏联作家潘菲洛夫的长篇小说《布罗斯基》(1939年)和卡达耶夫的《时间呀,前进》(1941年)。1942年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先后任苏中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编辑、《青年知识》主编、《滨海报》社长、《苏中报》总编等职。抗战胜利奉命回上海,进苏联塔斯社创办的时代社编《时代日报》和《时代》杂志。出版短篇小说集《雪》(1946年)。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副总编辑、文艺部主任,杭州大学副校长。有短篇小说集《散荒》(1955年),杂文集《业余漫笔》(1958年)。去世前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等职。

☚ 林淑华   林疑今 ☛
000047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