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权1919—1982

福建闽侯人
高级农艺师。曾任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著有《中国栽培育种技术讲话》。
别名:启宗、启𫔻

林权línquán

〈名〉 林木所有权。

林权línquán

〈名〉林木所有权。
 ◇ 稳定林权,颁发林权证,使群众树立长期营林思想。(人民日报.1981.7.10)
 ◇ 当地矿农和干部群众将矿权、林权、地权混淆在一起。(人民日报.2000.11.28)

林权línquán

林木所有权。例如:“其他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侵犯国有林权,随便到林区和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采伐、收购和外运木材。”(《红旗》1973.8.60页)

林权

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根据中国森林法的规定,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者外,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在植树造林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除合同另有规定的,归承包者所有。全民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林权问题发生争议时,应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

林权forestry rights

法律确认的对森林所享有的权利。林权包括对森林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理权。中国的森林主要属于国家所有和林农集体所有,此外还有属于工矿、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单位所有,以及属于个体的自留山和家前屋后的自造林木。对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森林,以及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核发林权证。由于林权归属不同,对林木的处理也不一样。国有林业局生产的规格材,由国家统购;集体生产的规格材,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下,允许留下部分木材自行处理;林区非规格材和个人所有的木材,国家不予统购。除林农采伐自有的零星林木外,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规定进行采伐。

林权

林木归属的法律形式。包括林木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国家通过法律予以保障。中国的山林树木所有权,主要归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少量林木属个人所有,允许继承。

林权

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指对森林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规定,根据宪法关于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规定,森林属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农民在房前屋后和生产队指定地点种植的树木,归农民个人所有。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厂矿等单位,在政府指定地点种植的林木,归本单位所有。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得侵犯。

林权

林权

森林的所有权。包括对森林的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我国森林主要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厂矿、农场、牧场等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地方种植的林木,归本单位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员在房前屋后、自留山和集体组织指定的地方种植的树木,归社员个人所有,允许继承。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山林树木,或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林木,由县或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保障其所有权。稳定林权对发展林业和调动人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 三北防护林体系   造林面积 ☛
林权

林权

即森林的所有权。包括对森林的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条有关规定,森林属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农民在屋前屋后和人民政府指定的地方种植的树木,归个人所有,允许继承。国家保护全民、集体和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不准随意改变全民、集体的所有权,不准平调集体、个人的树木。

☚ 森林保护   森林更新 ☛
林权

林权

森林的所有权,即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林地上经营森林所获得的林木和林木副产品归谁占有、处理和使用。国家在林权上实行谁造谁有的政策。包括: 国家和集体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造林,林权归国家和集体; 国家在集体土地上造林,林权在国家; 国家、集体合作造林,林权共有;零星分散的国有荒山,国家不便经营,交各村组造林,林权在村组; 农户承包集体荒山新造林木,按合同规定,或属集体所有,或集体与承包农户共有,或农户个人所有。

☚ 林业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000050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