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徽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徽音 林徽音女;1905.6.5—1955.4.1曾用名林徽因。福建闽侯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初年任司法总长。幼年随父迁居北平。1919年又随父去英国伦敦读中学。两年后返回中国,从事新文学创作,曾在北平《晨报副刊》等发表新诗。1923年去美国,先后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在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舞台布景。1928年开始在《新月》月刊发表诗作,厕身于新月派诗人的行列。1930年起任教于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后在《诗刊》(徐志摩主编)、《北斗》(丁玲主编)以及天津《大公报·文艺》等报刊发表诗作。她的诗或表现对美好理想境界的追求,或抒发不满于阴暗现实的忧郁和苦闷,虽不免有感伤的情绪,但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艺术上,她善于运用隐喻、借喻、暗示、联想等方式表达深邃的思想和真切的感情,语言凝炼,音韵和谐,有的诗作还具有闻一多所提倡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诗的格律》)。她的诗数量不是很多,也未结集出版,但颇受文坛关注。闻一多编《现代诗钞》时,收录了她的诗《笑》一首。其它作品还有小说《模影零篇》、《九十九度中》、《吉公》,散文《悼志摩》、《窗子以外》、《蛛丝与梅花》,多幕话剧《梅真同他们》等。九一八事变后,曾在北平、昆明、四川等地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等。1955年因病去世。 ☚ 林焕平 杭约赫 ☛ 林徽音 林徽音林徽音 (1903—1955),女,又名林徽因。福建闽侯人。1919年随父到英国伦敦读中学,回国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赴美国留学,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后又在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舞台布景。1928年回国后与人合办文艺杂志 《绿》。1930年任教于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九·一八” 事变后在北京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诗作和小说多发表在 《晨报》副刊、《新月》 月刊等。诗作颇丰,新月社诗人。有小说 《九十九度中》,多幕剧 《梅真和他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林徽因诗集》。 ☚ 胡风 小林多喜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