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奈瑞典博物学家。生于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去世。生物分类双名命名法的创始人。他研究植物花器官的构造,发现花的雌蕊、雄蕊、花瓣等可作为分类的标志。青年时代到西欧各国进行植物、动物野外调查,并收集标本,进行生物分类研究,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用拉丁语将每一种动、植物属名、种名组合成为一个世界通用的学名,建立了生物界按种、属、目、纲的分类系统概念。一生论著180多种。林奈的重要著作有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1737年出版的《植物种志》等。建立了生物界按种、属、目、纲分类的系统观念。在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正式提出双名法。根据花的雄蕊数目和特征把植物分为24纲。根据动物心脏血液、呼吸、生殖器官等将动物分为6纲。林奈的分类直到19世纪才为自然分类法所代替。1788年英国成立了伦敦林奈学会。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他的手稿和采集的动、植物标本都保存在学会。 林奈 林奈1707~1778LinnaiC.von Linne又译林耐、林内。瑞典博物学家。他竭尽毕生精力,从事于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学研究。他周游过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出版了名著《自然系统》及其他植物学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学基础》、《植物学评论》、《植物属志》和《植物种志》。动物学专著只有一本《瑞典动物志》。他采用“双名命名制”(即“双名法”)和简洁的拉丁文叙述法,鉴定和命名了数以千计的植物和动物,使过去紊乱不清的动植物命名,归于统一,便于使用和交流,至今为全世界生物学家所采用,这是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创举。他认明植物生殖器官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因而主要用生殖器官来鉴别植物和建立分类系统。用花的性状以区别属,用叶的性状以区别种。这样做十分恰当。虽然他的分类系统是人为的,至19世纪才为自然分类系统所代替,但他仍然是对当时所知的植物第一个建立完整分类的人。正因为他对近代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学有杰出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绩,1788年英国成立了伦敦林奈学会,以后瑞典又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 罗伯特·虎克 拉马克 ☛ 林奈 林奈1707—1778Linnai,Carl von Linne瑞典博物学家。中学时期即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把许多时间放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标本。入大学后他学习医学,但仍努力于植物学的学习,当时他确立了一个目标,要为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命名。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已在乌普萨拉大学讲授植物学,接触了很多著名植物学家,曾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行程4 000英里,采集大量标本,发现了100多个新种植物,写成了一本《拉帕兰植物志》。1735年他在荷兰哈德维克大学获博士学位,回瑞典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讲授植物学,极受听众欢迎,因此听他上课的人就多达200—400人,其中有许多是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他参加筹建了斯德哥尔摩科学院,任该院第一任主席。在乌普萨拉大学曾任植物学、解剖学、药物学、博物学教授,重建了该校植物园,园中栽培植物达1 600种。他一生著作达180种,在植物学方面有影响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系统1735》、《植物种志1753》、《植物属志1737》等。他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法,把过去多名、三名等混乱的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学研究影响很大。第二建立了人为分类系统,他选用单一性状,如雄蕊数目、长短、结合情况、性别等人为地把植物分为23纲,另有“隐花植物”为一纲,共24纲,一时被欧洲各国广泛应用。直到19世纪才为自然分类法所代替。林奈原认为物种是永恒不变的,晚年已看到一些变异现象,因此在《自然系统》最后一版中,删除物种不变这一概念。他去世后的第10年,即1788年,英国专门成立了伦敦林奈学会,后来很多知名学者都争当林奈学会会员并引以为荣。 ☚ 达尔文 天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