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凤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凤祥约1824—1855太平天国将领。一作凤翔。广西武鸣人(一说广西贵县人;一说广东揭阳人);一说壮族。农民出身。早年在广西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年),在永安(今蒙山)参加太平军,随军北上,多任先锋,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历升将军、指挥、检点、丞相。1855年3月,太平军攻南京,凤祥先登凤仪门。旋率军克镇江、扬州,与李开芳留守扬州。5月,奉命北伐,与李开芳率军二万余人自扬州出发,经皖北入河南,节节胜利。6月27日起,在河南巩县乘煤艇渡过黄河,转战豫北、山西、河北。9月克临洛关,大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军,遂向北挺进,逼近保定,震慑清廷,论功封为靖胡侯。为甩开敌人主力,乘虚而东,直取天津,因水阻屯驻静海,为清军所围。1854年2月,粮草不继,主动南撤,经阜城入东光连镇,坚守待援。1855年3月,奋战突围,中箭被俘,在北京英勇就义。同治二年(1863年),追封为求王(一说追封为彰王)。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天国将领。一作凤翔,广东武鸣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咸丰元年(1851年)在广西永安(今蒙山)参加太平军,随军北上。金田起义后,历任将军、指挥、检点等职。咸丰二年随萧朝贵攻长沙。萧牺牲后,继曾水源、李开芳等率军围攻长沙。撤围后连克岳州、汉阳、武昌等地,擢升天官副丞相。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53年3月31日)与李开芳、罗大纲等攻克镇江,次日又取扬州。同年四月一日(1853年5月8日)奉命与李开芳等人率北伐军由浦口出发,入安徽后,破临淮,克凤阳、怀远(今蚌埠)、蒙城、亳州,入河南境地,击溃河南巡抚陆应谷部,占领归德府城(今商丘)。后进围开封不克,乃住朱仙镇。旋于汜水、巩县渡黄河,包围怀庆(今沁阳)。后进山西,克垣曲、曲沃、平阳、洪洞等地。复折河南,从涉县、武安入直隶(今河北)境地,夺临洺关(今永年),大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所部万余人,连攻任县、柏乡、赵州(今赵县)、栾城、藁城、晋州(今晋县)、深州、张登镇,迫近保定,威震北京,清廷为之惊慌。以功封靖胡侯。后为胜保所败,乃东进献县、交河、沧州,占静海,直逼天津。但因缺少衣食又届严冬,被迫于咸丰四年南撤阜城、连镇待援。次年二月(1855年3月)连镇失陷被俘,大义凛然。在敌人寸磔的酷刑面前“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后于北京就义。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求王(一作彰王)。 林凤祥1790—1855亦作林凤翔。太平天国主将之一。广西武缘县(今武鸣县)林圩广寺村人。一作广西桂平人,或作原籍广东揭阳人。壮族雇农, 一说汉族。曾在清军为勇, 后因受虐待而逃离返家, 采用肩挑贩运和算命卜卦的方式,在桂平广结贫民,因聚众抗官而被追缉,避入金田后参加太平天国起义,时已年近六旬,仍身先士卒,1851年(咸丰元年) 十二月因功授御林侍卫。翌年4月率兵为前锋,入湖南疾扑长沙,被提升土官正将军、殿左一指挥。1853年1月率先遣队攻入武昌,先后封为殿左一检点、加封天官副丞相。受命统领陆路大军,连克黄州、九江、安庆。3月19日又率先锋队掘地道入南京城。旋任北伐军统帅,五月间军马北进, 直驱河南, 十月间逼保定, 震惊清廷。因功封靖胡侯。随后东击沧州,进攻天津受阻,兵驻静海。因孤军深入,粮援不继,1854年2月南移,5月突围至连镇,坚持至次年3月,所部六千人战死,被俘槛送北京,于3月15日遇害。后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 林凤祥约1794~1855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武鸣人,一说广东揭阳人。金田起义后,任御林侍卫。骁勇善战,担任先锋,率先登城。历任将军、指挥、检点、天官副丞相。咸丰三年(1853年),与李开芳、吉文元受命为北伐主将,率部2万余人挺进河南,大败河南巡抚所部,渡过黄河,挺进山西,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清军1万余人,直下沧州、青县,攻克天津附近的静海。后因军粮不济,渐入困境,退至东光连镇据守,在连镇孤军奋战9个月。五年被俘后就义于北京。后追封为求王。 林凤祥 林凤祥1790—1855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广西武鸣县人,曾在清军服役,因不堪虐待而出逃返家,后至桂平广结贫民,聚众抗官,避入金田。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身先士卒。9月参加平南官村之战,击溃清军向荣部,指挥克永安之役,屡建奇功。12月,受封御林侍卫。翌年4月,入湖南克长沙,晋土官正将军。12月克益阳、岳州,升殿左一指挥。1853年1月与李开芳率先遣队攻克武昌,升殿左一检点,旋加封天官丞相,受命统领陆路大军,连克黄州、九江、安庆。3月,率先锋队攻克南京,旋克扬州。5月,奉命率太平军北伐,挺进河南,强渡黄河,入直隶境,直逼保定城。以战功封靖胡侯。随后东击沧州,进攻天津受阻,兵驻静海。因孤军深入,粮援不继,1854年2月南移,5月突围至连镇,坚持至次年3月,被俘押送北京,3月15日遇害。1863年追封为“求王”。 ☚ 谭绍光 李开芳 ☛ 林凤祥?—1855太平天国杰出将领。亦称林凤翔。广西武缘县(今武呜县)林圩广寺村人。壮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人放牛和帮工为生。爱习武,尤善骑射。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二月,洪秀全在东乡称王,因其剽悍善战,授御林侍卫。翌年,随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萧阵亡后,坚持苦战,升土官正将军。十月,奉命率师攻克湘北要塞岳州,缴获大量军需武装,升殿左一指挥。十二月,又克湖北重镇汉阳和武昌,擢殿左一检点。因屡战皆捷,加封天官副丞相。旋与李开芳率先头部队进军南京,沿途克黄州、九江、芜湖、和州等城镇。三年(1853)二月,率先攻破南京仪凤门,击毙两江总督陆建瀛,为太平军长驱入城扫清道路,以功授丞相。又奉命与李开芳、罗大纲等帅师攻克镇江、扬州,加封靖胡侯。后奉命与李开芳、吉文元领大将衔率师从浦口入皖北,迅速攻克滁州、临淮关和凤阳府。五月,入河南,克永城,破归德府,杀清参将正伦、知县吕赞扬等,兵迫开封府,因清重兵把守,未克,转攻朱仙镇、郑州、汜水、巩县等处。六月,从巩县洛河口强渡黄河,围怀庆。因清援军阻击,绕道山西破曲沃,克平阳府。八月,从武安入直隶境,在临洺关大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兵临保定城,强攻不下,率军绕道深州、献县、沧州、静海,欲由天津夺取北京。清军云集天津西北杨村,以堵太平军北进。因孤军深入,粮援不继,于次年二月被迫南撤阜城待援。为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钦差大臣胜保等率兵追迫,后退连城,立栅、掘壕坚守近十个月,清军死亡枕藉。因弹尽粮绝,“军士羸饿至不能举戈”,连镇遂陷。身受重伤被俘,威武不屈,怒叱僧格林沁:“妖奴汝快砍吾首去,毋污我!”后被押往清京,于咸丰五年(1855)二月英勇就义。同治二年(1863),被天朝追封求王。 林凤祥约1794—1856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武鸣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农民出身。早年在紫荆山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任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初,攻克武昌时率先登城,因功升至天官副丞相。建都天京(今南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奉命与李开芳、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率精兵二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仪征攻入安徽,连克滁州、临淮关、凤阳、蒙城、毫州等地。在皖北捻军配合下,挺进河南,大败河南巡抚陆应谷所部清军,攻占豫东重镇归德府。6月渡过黄河。9月挺进山西,旋折回河南,由武安东进直隶,攻克临洺关,大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清军一万余人,清廷大震,咸丰帝拟逃承德。捷报传至天京,论功封为靖胡侯。继率军由深州下沧州、青县,直取天津,攻克静海。后因孤军深入,工粮草不继,又时届寒冬,渐入困境。16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战死,又退至东光连镇。1855年2月清军急攻连镇,他督师苦战, 屡创清军。3月城陷,他受伤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义。后追封求王。 林凤祥1825—1855一作凤翔。清代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人。农民出身。一说壮族。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历任将军、指挥、检点、天官副丞相。他骁勇善战,与李开芳同为太平天国的虎将,克武昌时率先登城,破南京时先登仪凤门。清咸丰三年(1853)四月初与李开芳率军北伐。后北伐失败,于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同治二年(1863)追封为求王(一作彰王)。事迹见“太平军北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