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休妻
《水浒全传》 第八回描写了林冲受权奸高俅的陷害,刺配沧州,临行前与其妻张氏生离死别的一段故事。俗话说: “看了 《水浒》学打架”,足见《水浒全传》主要是一部表现 “阳刚之美”的作品。可是,就在这样一部作品之中,作者偏偏也插入了一些表现 “儿女情深” (金圣叹语) 的镜头。这些镜头看似与 《水浒》 的基调极不协调,实则是 “绵里藏针”,柔中有刚。这不仅使作品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光彩照人,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溶 “阴柔”和 “阳刚”为一炉的呢?
首先,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林冲休妻虽然适宜于表现 “阴柔之美”的风格,但其概括的社会内容却并非一般的儿女情长,小桥流水可比,这就决定了作者有可能在“阴柔”之中加入“阳刚”的成分。林冲为什么要“发配沧州”?主要是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高太尉; 他为什么会得罪高太尉?主要是因为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想要调戏而不得,所以才设了一条一条的毒计来加害林冲,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因此,林冲休妻,既不是因为夫妻不合,也不是因为其它原因,而是在权奸的逼迫之下不得不这样做的。作者之所以在林冲发配的途中要选择这样一个能表现 “儿女情长”的场面,其用心是十分明显的: 林冲越是要 “休”掉与自己 “并无半点相争”的妻子张氏,读者也就越能体会到权奸害人之烈,越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急迫和林冲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林冲的妻子张氏越是不忍心与丈夫分别,甚至“一时哭倒,声绝在地……半晌万才甦醒,兀自哭个不住”,作者对于权奸当道,直害得人妻离子散的黑暗政治的控诉也就越加强烈! 与此同时,这场农民起义的原因也就被揭露得越发深刻! 这样,作者也就很自然地在适宜于表现“阴柔”之美的题材中加进了悲歌动地,气贯长虹的内容,使 “阳刚”与 “阴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其次,从写法上来看,作者的艺术构思也不同凡响,独具匠心。古往今来,在我国灿若群星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曾有多少作家表现过夫妻送别,情深意长的画面。可是,以“休妻”的形式来表达 “爱妻”的内容,恐怕为数并不算多。从根本上说,林冲不仅很爱他的妻子,而且也很珍视他和妻子的幸福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夫妻“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假如不是这样的话,他也不会再三为妻子与高俅等人发生冲突,以致于招来杀身之祸。按理说,林冲夫妇既然如此相爱,那他们在生离死别之时肯定会抱头痛哭,甚至张氏陪林冲一起发配沧州也并不过分。然而,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作者写出了林冲“绝情绝义”,定要休掉妻子张氏的“奇文”! 不仅要休,而且态度还很坚决: “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表面上看来,林冲确实很“绝情”——他的妻子并没有“半些儿差池”,为什么林冲要狠着心把妻子休掉呢?其实,林冲之所以要“休妻”,正是为他的妻子着想,正是对他的妻子爱得深切的表示。这是因为,其一,做为高俅的下属,林冲是深知其为人的阴毒的。一旦得罪了他,性命难保,与其让他妻子年轻守寡,不如让她早些嫁人;其二,既便他“挣扎回来”,也成了一个“配军”,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其三,他更害怕妻子再遭高衙内毒手: “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因此,作者越是写林冲“绝情”,实际上也就越是表达了他的“儿女情深”,作者越是写林冲“绝情”,也就越是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表现了他的英雄本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冲休妻,一方面是林冲爱妻爱到了极点的表示,其中无疑有“儿女情深”——也即“阴柔”的内容;另一方面,林冲的“儿女情深”,又是大丈夫的“儿女情深”,绝非卿卿我我的男女私情之可比,其光明磊落,豪气千古,堪称为“柔中有刚”。这样,作者虽然在主要是表现“阳刚之美”的作品中加入了“儿女情长”的内容,但其“阴柔之美”非但与“阳刚之美”不矛盾,反而使“阳刚之美”获得了更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