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业区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业区划regionalization of forestry

农业部门区划之一。根据林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和分区研究。是在林业资源调查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分区依据和方法进行分区,提出关于各区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林种、树种布局以及应采取的关键措施的建议, 为合理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和布局, 制定林业规划和建设林业商品生产基地等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 主要包括林业自然资源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和林业区域划分。自然资源调查有: ❶各类林业用地的面积和分布;
❷各种林木的蓄积量、生长量、可伐量和森林覆盖率;
❸林分、林种、主要树种、树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生长量等;
❹经济林的数量、分布、产量和栽培利用情况;
❺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树的株数和蓄积量;
❻立地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等;
❼宜林荒山、荒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社会经济调查主要包括: 林区人口、劳动力数量、交通运输条件、林业生产现状、林产加工和林业总产值状况; 木材、经济林、林特产品的产量、产值; 现有能源种类、满足程度及对薪炭材的消耗状况; 林农收入水平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区的依据主要是: ❶林业自然条件, 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在同一区域的相似性;
❷林业生产特点和林种、树种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
❸林业发展方向、国民经济对林业的要求和营林措施的区内相似性。同时, 确定各级林业区划的主导标志。中国林业区划以气候带、大地貌和林业发展方向为主导标志; 县级林业区划以地貌或代表性树种作为主导标志。
中国林业分区 20世纪80年代由林业部组织制订的中国林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8个地区(见彩图57):Ⅰ.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8%; 采伐更新比例失调, 后备资源不足; 工农业发达, 交通运输方便。今后主要林区要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 在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 国营造林与群众造林并举, 使森林覆被率达到70%; 在平原农区和西部牧区要建设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护牧林。Ⅱ.蒙新防护林地区。干旱风沙严重; 森林覆被率不到1%, 且大部分分布在中、高山地;由于滥垦滥牧,生态环境恶化。要保护好现有林木, 因害设防, 大力营造林带、林网和片林, 建设防护体系; 在有条件的沙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带; 在水热适宜的山地要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并举,扩大森林面积。Ⅲ.黄土高原防护林区。水土流失,形成纵横交错的黄土沟; 森林稀少,植被恢复不快,生态环境面貌未变。今后对现有林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经营方向, 对宜林荒山要大量造林和实行封山育林, 对水土流失严重无力改造的陡坡耕地, 要逐步退耕还林还牧;在黄土坡、梁、峁等处尽可能种植各种林木、灌木丛和草地;逐步把黄土高原变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地区。Ⅳ.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存,土地垦殖率高,水热条件好, 自然灾害频率高;由于森林破坏严重,木材、烧柴、肥料、饲料缺乏。今后在山区要封山育林;在阴坡半阴坡要保护幼树,尽快绿化;在阳坡要先封禁,育灌养草,改良立地条件,为今后造林打下基础。在丘陵区要适当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在平原地区进行四旁绿化,发展农田林网,实行农林间作。V.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地区。由于海拔在4 500米以上,低温干旱,风大, 日照强烈,乔木正常生长受到限制。今后只能在村镇附近搞四旁绿化,有条件的地方可种植部分灌木。Ⅵ.西南高山峡谷防护、用材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大部分属高山峡谷地貌;是中国第二大林区,森林中成林、过熟林比重高,重采轻造,采育失调,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今后主要林区要调整采伐量,确保森林的蓄水、保土作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加速森林更新,将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营造成冷杉、云南松等生产基地。Ⅶ.南方用材林、经济林地区。热量丰富,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森林覆被率达25%,以幼、中龄林为主; 可采伐资源少,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油桐、油茶等经济林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今后要利用本区水、热资源优越的条件,加速杉木、马尾松等速生林和经济林的营造;在大河上游要积极营造水源林,平原地区和湖滨,要搞好平原绿化和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Ⅷ.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本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高等植物有7 000种以上;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今后要贯彻保护、恢复热带林和发展热带林并重的方针,逐步扩大森林资源,建设好滇南和海南岛热带林自然保护区, 建设沿海防护林区和台湾用材、经济林区。

林业区划forestry division

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林业现状和历史基础等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地域上的区分。林业区划是大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用来反映林业地理布局和发展方向的区域分类,有了林业区划,有利于对林业进行分类指导、宏观调控和确定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中国的林业区划分全国、省、县三级,各级区划自成系统,又互为联系,上一级控制下一级,各级区划之间相互协调。全国区划为8个林业地区:
❶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
❷蒙、新防护林地区;
❸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
❹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
❺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地区;
❻西南高山峡谷防护、用材林地区;
❼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
❽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50个林区。省级区划是在全国50个林区的控制下进一步区分,县级区划是在省级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并提出每个区划片的林业发展方向、林业战略目标和关键性措施等。

林业区划

林业用地的分类。在搞清各地区气候、土壤、生物状况的基础上,从自然、技术、经济的角度,研究各地区生产条件、布局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性规律,通过分区划片提出各区生产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利用改造途径。是林业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

林业区划

林业区划

林业省级区划1985年前曾进行过3次。1954年4月,根据林业部指示,省厅成立规划办公室,历时八个月,编写了《湖南林业发展规划》。1964年6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开展农业区划工作的通知》,由农、林两厅统一领导,采取先收集资料、后现场调查,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进行,历时一年零8个月编写出《湖南省一级林业区划报告(初稿)》。1979年9月,根据林业部全国林业区划工作会议精神,省林业厅成立区划办公室,历时6个年度,于1985年完成初稿。区划方案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区划研究会、林业部区划办公室等单位的28位专家、教授鉴定,认为“区划合理,依据充分,整个区划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分析细致,论据有力,体现了研究报告及相关图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全省大农业的综合发展和林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1985年10月,获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1986年2月获湖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1991年开始,历时一年多,于1992年初完成了《湖南省林业资源评价及区域开发规划》。该规划划分为森林资源现状、林业资源评价、林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分区开发规划等4个部分。对全省林业开发条件和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评价,因地制宜分区提出了林业区域开发的目标、重点和布局,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政策。确定了全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全省林业开发的“七个基地”、“五条线”、“三个目标”。七个基地: 500万亩名特优水果基地; 500万亩干果、药材林基地; 50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基地; 500万亩竹林的改造和发展基地; 2000万亩丰产林用材基地; 1000万亩松脂林基地; 1000万亩庭园林业。五条线: 年产60万吨木竹纸浆生产线; 年产中密度纤维板150万立方米、胶合板10万立方米、刨花板15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线; 年产1500万件家具生产线; 年加工150万吨果、食品加工线; 年加工30万吨松香、冰片等林化产品生产线。三个目标: 经过10年努力,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山区60%以上,丘陵区40%以上,湖区10%以上); 力争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 林果业和林副产品增收占农村人均新增收一半左右。1992年,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和省国土局统一部署下,编制了《湖南省林业及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方案分为林地利用现状、林地利用发展规划、自然保护区用地规划三部分。对全省林业及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林业用地需要。经过比较论证,确定到2000年全省林业用地为1.72亿亩,其中五大林种占91%,灌木林占5.2%,其他林业用地占3.8%; 规划到本世纪末,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9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3%。全省林业基地用地6078万亩。

☚ 湖南省林业厅   林业标准与专利 ☛
林业区划

林业区划

系农业内部的一种部门区划。它依据林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的类似性和林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将全国、一省、一地区或一个县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特点的林业区,科学地制定林种、树种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林业发展计划。林业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它一般是既考虑林业布局,又考虑农、林、牧三者之间的协调; 既考虑客观自然条件,又考虑社会经济情况对林业的要求;既以长远为目标,又考虑现实的可能。林业区划的结构层次一般是与农业区划的结构层次一致。一级(全国)林业区划保留县级完整;二级(省级)林业区划保留乡级完整; 三级(县级)林业区划保留村级完整。

☚ 商品材   森林经营 ☛
000009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