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枇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枇杷果木名。《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柿,楟柰厚朴。” 枇杷 枇杷中国古代笑话。沈生予谓有送枇杷与一令者,错写作“琵琶”。令笑口号曰:“‘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适有客在坐,足之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大叹赏。参见464页“琵琶结果”条。 ☚ 画公婆的手段 松寿 ☛ 枇杷pípá常绿小乔木,开小白花。果实也叫枇杷,橙黄色,味道甜,是常见水果。 枇杷pípá❶ 〈名〉一种常绿乔木,多生长在温暖地区。 枇杷;琵琶◉ 枇杷pí·pá 名 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例〉~止咳露/ 良种~/ 我最喜欢吃甜甜的本地~。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枇杷 枇杷 pípá 果木。薔薇科。常緑小喬木。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花白色,芳香。圓錐花序頂生。果圓形,黄白二色,核數枚,棕褐色。可生食,味甜美,亦以木名稱。木材可製梳,根、莖、葉、花、種子入藥。原產四川。分佈於東南沿海各省區及長江流域一帶。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柿,楟柰厚朴。”《周禮·地官·場人》“樹之果蓏珍異之物”鄭玄注:“珍異,蒲桃枇杷之屬。”《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一引晉·周處《風土記》曰:“枇杷,葉似栗子……四月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枇杷》:“宗奭曰:‘其葉似琵琶,故名。’……按郭義恭《廣志》云:‘枇杷易種,葉微似栗,冬花春實。其子簇結,有毛,四月熟。大者如鷄子,小者如龍眼。白者為上,黄者次之,無核者名焦子,出廣州。’”參閱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卷一。 枇杷【同义】总目录 枇杷粗客腊儿蜡兄 枇杷(-pá)常绿乔木,果实也叫枇杷。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弦子 三弦 ☚ 弦乐器 琴 ☛ 水果 水果桃:桃(桃子;雪~;早~;蟠~;扁~;蹊~) 仙果 仙木 妖客 余甘尉 短命花 ☚ 果实名 穗子 ☛ 枇杷loquat冬季主要蜜源植物。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上部有粗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下密生锈色绒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各花梗密生绒毛;萼片5枚,密生绒毛;花瓣5枚白色;雄蕊多数,蜜腺位于花筒内。果实黄色或橘黄色。 枇杷loquat蔷薇科枇杷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又名芦橘。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1. 果枝; 2. 种子; 3. 果实纵剖面; 4. 雌蕊5. 花纵剖面; 6. 花 枇杷生长发育要求较高温度, 一般年均温12℃以上即能生长, 15℃以上更适, 冬季及初春的低温对开花及幼果发育影响极大,低温应不低于-3℃。要求年降水量1 000~2 000毫米。因叶大怕风, 沿海多台风地区宜选避风处种植并造防护林。对土壤适应性广,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易积水为佳, pH5~6.5均可栽培。 主要品种 枇杷品种很多, 按果肉色泽可分为红肉(红沙)类及白肉(白沙)类,前者肉色橙红或橙黄,后者肉白色, 尚有红白杂交而近于白色者。一般红肉类生长强健, 易栽培, 产量高, 果皮厚, 肉质较粗, 耐贮运, 适于制罐; 白肉类生长较弱, 栽培较难, 较低产, 果皮薄, 成熟期多雨易裂果, 肉质细、品质好,适于鲜食。 红肉类 优良品种有: ❶大红袍。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圆形, 重约37克, 果皮浓橙红色, 果粉厚, 茸毛长, 皮韧而厚, 易剥。果肉厚, 橙黄色,甜多酸少,肉质致密,较粗,汁液中等。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 ❷夹脚。产浙江余杭塘栖。果椭圆或卵形, 多歪斜, 重约33克, 果皮麦秆黄色, 厚而强韧, 茸毛长且密。果肉厚, 淡橙黄色, 质粗, 甜少酸多味浓。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 ❸大钟。福建莆田的主栽品种。果倒卵圆形, 基部尖削, 重约50克。果肉厚, 橙黄色, 质地中等致密, 甜而微酸, 味较浓, 品质中上。当地5月上旬成熟。 ❹解放钟。大钟实生选种后代。果大, 重约61克, 倒卵形至长倒卵形, 果皮橙红色, 中等厚, 易剥皮。果肉厚, 橙黄色, 肉质细密, 甜酸适度, 风味浓,5月上中旬成熟。 ❺富阳。江苏吴县主要品种。果圆球形, 重约30克, 果皮橙红色, 茸毛甚多, 皮薄易剥。果肉橙红色, 致密细腻, 汁多味甜但较淡。 ❻光荣。安徽歙县主要品种。果短卵形, 重约45克, 果皮橙黄色。果肉厚, 橙黄色, 质粗, 甜而微酸,多汁、品质中上。5月下旬成熟。 白肉类 优良品种有: ❶软枝白砂。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倒卵形、圆形, 重约25克, 果皮淡黄色, 极薄,易剥。果肉黄白色或乳白色,品质极佳。当地6月上旬成熟。 ❷照种。江苏吴县栽培最多的品种。果圆形或略扁, 重约30克, 果皮淡橙黄色, 果粉厚, 皮薄易剥。果肉黄白色, 汁多, 质地细腻, 糖多酸少, 品质极佳。当地6月中旬成熟。 ❸白梨。福建莆田主栽品种。树冠半开张, 枝条分枝多。果实圆形,果顶平,基部钝圆, 重约30克。果皮淡黄色, 果粉多, 皮薄易剥。果肉乳白色, 质地细腻, 汁多、甜而带清香, 味浓。 栽培技术要点 常用嫁接法育苗, 切接、腹接、劈接、嵌接均可。用共砧。种子洗净阴干即播, 宜浅播,播后不盖土, 用木棍滚压种子入上, 再盖稻草。幼苗喜阴, 搭荫棚或间作物遮荫。5月播种,9月疏苗移栽,苗高70厘米以上可嫁接,以春梢萌动前后为最适期。秋植或春植, 株行距3×4米。果实需钾最多, 氮、磷次之, 成年树每公顷施氮、钾各195~225千克,磷150~195千克, 分3~4次施用, 着重采果后夏梢抽生期、开花前及幼果迅速增大期施肥。果成熟期雨水过多易引起严重落果,要注意排水; 日照强烈又易焦灼果实,可中午喷水; 夏秋干旱花穗变小,注意灌水或树盘覆盖。整形多用变侧主干形, 修剪主要疏除过密枝、枯枝和徒长枝。为调节叶果比, 提高果实品质,须疏花疏果。易裂果的品种宜于果皮转淡绿时套袋。主要病虫害有枇杷烂脚病,为害主干及侧枝,炭疽病, 为害果实; 黄毛虫、天牛、木蠹蛾、蛴螬等, 分别为害叶片、枝干及根。除冬季清园, 加强管理, 增强树势外, 对烂脚病刮除病斑和涂波尔多浆或1:4纯碱水,对炭疽病可在谢花后幼果期喷1 000倍50%托布津液或1 000倍50%瑞毒霉液,对黄毛虫等虫害分别用相应杀虫剂喷杀、灌注或淋杀。 经济价值 枇杷果实成熟于春末夏初, 正是水果淡季, 果肉柔软多汁, 甜酸适度, 风味佳良,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果实除鲜食外, 可制罐头、酿酒、制果膏、果露等, 有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功效。叶用作镇咳剂和利尿剂。树冠整齐美丽, 周年常绿, 冬花春实, 是优良的庭园绿化观赏树和冬季蜜源植物。 枇杷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2x=34。小枝粗壮,密被锈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圆形,长12~3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缘中上部具疏齿,叶面皱、叶背具灰棕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具芳香,花期10~12月;梨果肉质、近球形,径约2~4cm,5~6月成熟时橙黄色。产中国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湖北、四川仍有野生;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也有栽培。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至酸性土壤。通常用种子繁殖,优良品种用嫁接繁殖。生长慢,寿命长,移植宜带土球。一般实生苗4~5年生开始结果。主要的病虫害有枇杷黄毛虫、举尾虫、枇杷天牛、枝干腐烂病、炭疽病等。枇杷树姿优美,花、果、叶均可供观赏,是园林绿地中习见栽培的观赏树种。 枇杷药名。出《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果实。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及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甘、酸,凉。入肺、脾经。润肺,止渴,下气。治肺热咳喘,咯血,燥渴,呕逆。生食:适量。果肉含脂肪、糖、蛋白质、纤维素、果胶、鞣质、维生素B1、C、隐黄素、β-和-γ胡萝卜素及钠、钾、铁、钙、磷等。 枇杷loquatEriotrya japonica Lindl.,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栽培品种均属普通枇杷。原产中国。其原生种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栽培品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树高6~10 m。树干灰褐色,粗糙。新梢密被茸毛。叶近于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叶缘有锯齿缺刻,叶背密被锈色茸毛。花多数复总状花序,秋冬开花;萼片宿存;雄蕊多数;子房下位,通常5室,每室有2个胚珠,一般2~6个发育成种子。果皮橙红或淡黄色。夏初成熟。2n=32,34。果实可供鲜食,并可制糖水罐头、果膏和果子露食品。果和叶子可入药。花为蜜源。也为优良绿化观赏树种。 枇杷 枇杷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原产中国西部,1世纪各地已普遍栽培。唐代枇杷传入日本。全属20余种,中国产11种。树高6~10 m,叶片长椭圆形,长12~30 cm,宽3~9 cm。梨果球形至椭圆形,直径2~ 5cm,重25~50 g。花期10~12月,果熟期次年5~6月。分布区年平均温度15℃以上。-5℃时易受冻害。枇杷果实含水分85%~90%,含糖8%~12%。单叶互生,花两性,顶生圆锥花序。最大果重150g,黄色。鲜食或加工果酒、果酱、罐头。枇杷核含淀粉20%。花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果实、叶片入药,清热、化痰、止咳。优良品种上百个,主产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果实较小的野生种枇杷有麻栗坡枇杷、栎叶枇杷、怒江枇杷、香花枇杷、云南枇杷、大花枇杷、台湾枇杷,这些种类是枇杷育种和园林观赏的优良树种,应发掘利用。 枇杷 枇杷pipaEriobotrya japonica又称卢桔,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苹果亚科。常绿小乔木。叶革质,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皱缩,背面密被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有芳香。花柱5,离生。梨果球形或椭圆形,黄色或桔黄色。花期冬季。性喜温暖湿润,宜于荫处生长。原产我国,以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栽培最盛。用种子、嫁接或压条等法繁殖。品种颇多,其中优良品种有浙江塘栖 “软条白沙”、“大红袍”,江苏洞庭山 “照种白沙”,福建莆田 “大钟”等。果生食,可制罐头食品。花为良好蜜源。木材可制木梳、手杖等。 ☚ 蔷薇 梅 ☛ 枇杷 枇杷果品之一。又名 “蜡丸”、“琵琶”、“卢桔”、“金丸”。为我国原产,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史。司马相如 (前179~前117年)的《上林赋》中就有关于枇杷的记载。历代诗人常咏赞枇杷,白居易诗云:“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李白诗赞:“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微画尚带酸”。明代高启也有诗句:“居僧记取南风后,留过金丸待我尝”。枇杷,四月熟,“大者如鸡子,小者如龙眼,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无核者名焦子,出广州”(李时珍《本草纲目》按郭义恭《广志》)。现今,我国枇杷品种繁多,有白沙、红种、草种三大品种,江南特产。浙江余杭县的塘栖、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和福建莆田的宝坑,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枇杷产地。枇杷果肉营养价值高,除作鲜果外,还可制成果酱、果酒,有止渴、下气、利肺气、润五脏等功效。 ☚ 杨梅 胡桃 ☛ 枇杷 枇杷Pipa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12-30厘米,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0对。圆锥花序顶生,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径1.2-2厘米;花柱5,子房下位。梨果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我国原产。四川、湖北野生。陕西、甘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有栽培,北方仅见温室栽培。果生食或酿酒;叶可药用,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气功效。木材红棕色,可制手杖、农具等。 ☚ 苹果 梨 ☛ 枇杷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多年生常绿小果树。果实球形或椭球形,果皮橙黄色或浅黄色,外有细小绒毛,果肉柔软多汁,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有机酸和磷、铁、钙等矿物质,不仅酸甜合口,而且营养丰富。可作水果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露、罐头食品。成熟后容易脱落。我国已有数千年栽培历史,福建、江苏、浙江多有栽
☚ 桑椹 柿子 ☛ 枇杷pí pá《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枇杷(19)。药名。 枇杷 枇杷西汉长安上林苑植物之一。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性喜温暖湿润,宜荫。用播种、嫁接或压条等法繁殖。中医以叶入药,有清肺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呃逆等症。原产我国湖北西部与四川东部一带。《西京杂记》所载上林苑名果异树中有:“……枇杷十株。” ☚ 梅 石榴 ☛ 枇杷 枇杷湖南特产水果。主产于沅江、益阳、汉寿、临沅等地间或存之。据史载,沅江产枇杷,产量仅次于柑橘。以果大、形美、味佳享有盛誉。主要品种有红沙、白沙、牛奶、大红袍、满天星等。以白沙为上品,色泽嫩黄,肉质细嫩柔软,入口香甜略有微酸,清香爽利,汁浓盈口,肉厚核小少渣。 ☚ 祁东藕柿 金香柚 ☛ 枇杷loquat 枇杷loguat 枇杷loquat 枇杷水果名。因其叶形似琵琶而得名。《本草纲目·果部》载:其树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夏月实熟。果正圆形,淡黄色,外有茸毛,皮肉甚薄,内核大如栗,黄褐色,果味甘酸多浆,供食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枇杷橪柿,椁柰厚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