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板桥题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板桥题画

板桥题画

绘画论著。清郑燮撰,此著系后人从其画中题跋钞存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作官前后均卖画于扬州。工诗词,善书画,尤妙于兰竹,以草书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书法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全集》。
郑燮只画兰竹石头,其题跋亦限于此,但所涉画理又不限于此。他道出了创作的思维规律和艺术借鉴等重大问题,虽非专著,不成体系,却为画界所重视。郑燮不满现实,常借绘画来舒郁泄愤。如自题《柱石图》云:“谁与荒斋伴寂寞,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就可见“扬州八怪”托物寓意、以画抒情的创作特点。题竹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亦然。
郑燮能用简炼形象的语言探讨艺术创作规律。他在关于晨起看竹,遂有画意之后接着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这既有眼中、胸中、手中的变化、联系,又有定则与化机的区别和转变,确实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他继而将自己的“胸无成竹”与文同的“胸有成竹”作比较,认为自己的随手写去照样可以神理具足,得出了“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的结论,可见更重视“趣在法外”的“化机”。联系他所称道的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可见“化机”并非随心所欲可得,创作必然受着“道理”的制约。
郑燮自诩“胸无成竹”,重在“化机”,不仅牵涉到创作规律,更与他对继承与创造的态度有关。石涛毕生以革新、创造为职志,郑燮为之低首,但他认为石涛“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他对石涛取“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的态度,并云“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这种“以我为主”的态度正是石涛精神的底蕴,在继承中有创造,不限死于以古为法,只有这样才能出新。他关于画丑石“丑而雄,丑而秀”,以“陋劣之中有至好”一反米芾的“但知好之为好”,同样体现出创造精神。郑燮以自己不学郑思肖、陈元素画兰竹,而向不甚画兰竹的徐渭、高其佩学习,说明“师其意不在迹象间”的道理,认为伟大的作品“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都表现出逾越常规的眼光和做法,是艺术借鉴的正确道路。
郑燮强调实践,“无所师承,多得于红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认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作画“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的态度;“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改画以后,不留一格”的灵活创造;推崇“虽无真相”却“有真魂”之作等等,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艺术的真知。其画跋较之系统而无创造性的著作更得人推重,并非无因。
有《巾箱小品》、《美术丛书》等版本。而以《郑板桥集》最全。

☚ 冬心画跋   小山画谱 ☛
板桥题画

板桥题画

中国画著录书。清郑燮※撰。是编录在《郑板桥集》中的一个部分。有存《琅𤣳馆丛书》本,1卷。共录题画60则。未刊行。旧刻《郑板桥集》中,有关题画的文字,计48则。1961年,中华书局编印新的《郑板桥集》,增收题画竹56则,题画兰15则,题画兰竹石23则,题自画及别人之画10则,辑为《补遗》。其题画诗来自现实,言中有物,有感而发,富有艺术活力,诗格亦清新自然。

☚ 柜台   松年 ☛
000027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