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脂三3105名松仁。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松脂 松脂 sōngzhī 亦稱“松膏”、“松肪”、“松香”、“白松香”、“松膠”。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其同屬植物樹幹中提取的油樹脂,經蒸餾除去揮發油後的遺留物。不規則半透明塊狀,上附黄白色霜粉,常温時質堅而脆,易碎。斷面似玻璃狀。加熱則溶化。主治金瘡,惡瘡,風濕痹痛,痔瘻。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松脂》:“一名松膏。一名松肪。”明·蘭茂《滇南本草·松香》:“一名松脂。”又:“一人得癘風,皮膚瘙癢……用白松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松》:“松脂,别名松膏、松肪、松膠。” 松脂【同义】总目录 松香松脂沥青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梦溪笔谈·技艺》:“先设一铁板,其上以~、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覆盖。) 松脂pine oleoresin属树木受创伤或经药物刺激分泌出的树脂。树脂是固态树脂酸溶于液态萜类的一种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油分挥发逐渐变稠,变成白至黄色块状物。松脂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原料。 简史 希腊2 500年前已有生产松节油的记载。中国在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有“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作药物的记载。4世纪初葛洪《抱扑子》有“凡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于凿取及煮成者。……”人工取脂的记载。五六世纪之交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采松脂法,……以桑灰汁或酒煮软挼,纳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11世纪苏颂《图经本草》载“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黄砂于茅上,厚寸许。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频添热水。候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即凝,又蒸”的记叙松脂加工的方法。17世纪宋应星《天工开物》刊有“取流松脂”图。1979年浙江松阳出土文物有1195年随棺入葬的松香,其树脂酸组成与今日马尾松松香基本一致。17世纪随着海军与航海对松焦油需求的增多,欧洲在北美的移民发现美国南方松树受伤可流出大量松脂,用它可烧制松焦油,于是开始用人工开割,收集松脂,沿用至今。 采脂树种 中国供采脂的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南亚松,以及从美洲引进的湿地松等。马尾松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松脂产量占总产量90%左右;云南松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思茅松分布在云南思茅地区;南亚松分布在海南岛等地,湿地松分布在中南、华东。主要采脂省(自治区)有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湖南、四川、安徽、浙江。美国采脂树种是湿地松、长叶松;苏联是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印度是喜马拉雅长叶松、乔松、卡西亚松;墨西哥是卵果松、普林葛尔松、平滑叶松、劳宋松;葡萄牙是海岸松。 化学成分 ❶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沸点较低的挥发物为单萜,是松节油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尾松松节油主要组分为α-蒎烯与β-蒎烯,沸点分别为156℃和162℃,两者含量90%左右。其次是莰烯、苧烯(外消旋为双戊烯)、β-水芹烯。此外尚有少量香叶烯等。其他国家松脂中存在较多的△3-蒈烯在中国松脂松节油中含量极少。单萜能进行多种反应,如异构、氧化、热裂、加成、氢化、脱氢、聚合等,是多种产品的合成原料。沸点较高的挥发物为倍半萜,是中国马尾松重级松节油的主要组成,其中长叶烯、石竹烯共占倍半萜80%左右。其余的倍半萜是长叶蒎烯、长叶环烯、依兰烯等。这些倍半萜沸点一般在260℃左右,因此马尾松松脂蒸馏时需较高的温度和较长时间。 ❷非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非挥发性部分为树脂酸及少量树脂酸酯和二萜醛醇等。树脂酸通常具有一个羧基和两个双键,能进行酯化、氢化等多种反应。松脂中树脂酸的主要组分为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新枞酸、枞酸、海松酸、异海松酸、去氢枞酸、山达海松酸及二元酸等。前四种树脂酸的两个双键共轭,统称枞酸型酸,容易进行歧化、异构、聚合和加成等反应。中国马尾松松脂树脂酸中枞酸型酸含量占80%左右。左旋海松酸因蒸馏时经过较高温度,发生异构,几乎不存在于松香中。(见松节油、松香) 松脂的组成,因树种、地理位置及个体遗传因子不同而异。对树脂酸中组成而言,湿地松松脂中异海松酸含量高达20%以上,而华山松、马尾松松脂中含此酸甚少; 南亚松松脂不含其他树种常含有的海松酸而含二元酸; 华山松不含去氢枞酸,而枞酸型酸含量达90%以上。从单萜的组成而言, 思茅松、南亚松的α-蒎烯为正旋; 湿地松及云南思茅地区北回归线以北的思茅松(或称为云南松的一个类型)含β-蒎烯20%以上; 马尾松β-蒎烯含量有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是地理位置的影响。同一树种个体间某些组分含量之差可达数倍。 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标准LY 223—81马尾松脂分特、一、二、等外4个级别,前三个级外观为黄或白至灰白流体或半流体,不含黄色块状松脂;松节油含量百分比分别不低于23、17、13; 机械杂质不大于0.5厘米,小于0.5厘米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不大于0.3、0.3、0.6; 各级松脂不应有游离水。为了保持松脂质量,松脂在收集与贮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氧化和松节油的大量挥发,大量贮存时应加水保护。 松脂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即松香,详该条。 松脂oleoresin,naval stores松树中含有的一种无色透明滞状液体。主要是固态树脂酸(70%~80%)溶解在液态萜烯类(20%~30%)中所形成的溶液。松脂加工后,固态树脂酸和液态萜烯类分别成为松香和松节油产品。松脂是松树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是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当松树的枝、干被割伤后就有松脂流出。开始透明,日久就成为白色而具有小颗粒的浓稠物。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其中的松节油挥发就逐渐变成黄色半固体状。松脂是生产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按色泽、松节油含量、机械杂质和水分含量分级。 松脂松树中的一种无色透明含油树脂。主要由树脂酸和萜烃2种物质构成。一般含树脂酸70%~80%,萜烯类20%~30%。松脂中树脂酸包括枞酸型酸和海松酸型酸2类。松树单株松脂年产量马尾松、云南松约为3~5 kg,思茅松为4 kg,南亚松8~10 kg。中国的松脂加工有蒸汽法和直接火法2种方法,加工产品主要有松香和松节油2种。 松脂一种天然树脂。松树树干受伤后渗出的油状粘稠液体,为固体树脂酸和液体松节油的混合物。可蒸馏出挥发性松节油,剩余的固体物为松香。 松脂sōng zhī《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松(110)。药名。 【性味】苦,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 ❶《本经》:“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❷《别录》:“除胃中伏热,咽干消渴,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 ❸甄权:“煎膏,生肌止痛,排脓抽风。贴诸疮脓血瘘烂。塞牙孔,杀虫。” ❹《大明会典》:“除邪下气,润心肺,治耳聋。古方多用辟谷。” 松脂 松脂即松香,为松树分泌的树脂经加工提炼而成,是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60个行业400多种工业品都离不开它。我国松香产量居世界第1位,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松香产量居全国第2位,主要产地在苍梧、藤县、岑溪、贺县、昭平、蒙山、钟山、富川等县,最大的松脂工厂是梧州松脂厂。 ☚ 肥牛树 五倍子 ☛ 松脂sōngzhī松香之别名。详该条。 松脂ros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