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杷杷;捌杷;扒扒;耙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杷杷;捌杷;扒扒;耙耙p‘a21p‘a55pa21pa55聚拢或疏散柴草粮食的器具。长柄,一端成扇状,有齿,一般屈竹为之。汉王褒《僮约》: “屈竹作杷。”褒字子渊,今四川资阳人。《僮约》亦自谓“神爵三年正月十五日,资中男子王子渊,从成都安志里女子杨惠买亡夫时户下髯奴便了,决贾万五千”。“神爵”为汉宣帝年号,三年为公元前59年。可见蜀中“屈竹作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元王祯《农书》卷十四《杷扒门》: “王褒《僮约》曰揉竹为杷。……《竹杷》诗云: ‘揉竹为杷指爪如,强于穰稿易渠疏。仆僮有约供薪爨,一务谁知用有余。’”清光绪四年《彭县志》卷三《民事门·田功志》亦载其制作流程: “凡收谷桩,敛散以竹柭,敛之亦曰劳,散之亦曰𢮎。柭之式,密剖竹而编之,以其下为柄,火之而屈其末以为齿,既轻且灵,于劳薪草宜,古人谓之蔿也。”或作“捌杷”、“扒扒”、“耙耙”。清李调元《卍斋璅录》卷一: “爬,以竹为之,所以推引、聚禾谷也。蜀人呼为捌杷。”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过人疯》: “进门来狗又多围在地坝,儿无奈才出去㧯根扒扒。”此谓用扒扒这种用具驱赶围攻客人的狗。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农业用品》:“竹耙耙、背篼、晒簟。”以上并同词异形。今蜀中农村仍如《僮约》所言“屈竹作杷”,其制作方式流传至今,亦可见其历史悠久。叠言为“杷杷”,用后起字“筢”,亦颇有理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