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陵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陵区

咸阳市辖区。位于咸阳市区西部60公里处,是1949年后我国建立的一座农业科学城,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农、林、水、牧、渔各业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隔河相望,西及西北与扶风县接壤,东及东北与武功县相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1万亩。地势北高南低,南、东、北三面环水,北部为台原区,占总面积的94.3%,海拔最高516米;南部属渭河平原,仅占总面积的5.3%,海拔最高410米。区政府所在地海拔480米左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4℃,日照2196小时,无霜期220天左右。境内有渭河、𣲗河和漆水河三条河流。全区常住人口10.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1万人。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辖大寨、杨村、寺台、五泉4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因隋文帝杨坚陵墓在此,故名。杨陵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为有邰故址,后一直归武功县管辖。1956年设杨陵镇;1958年又分设杨陵公社,只管辖农村,社镇并行; 1979年成立武功县杨陵特区; 1982年6月成立杨陵区,归宝鸡市管辖;1983年10月划归咸阳市管辖。该区的主要古墓,有隋文帝和皇后的合葬墓,在区政府北3公里处;有唐代文学家苏许公墓,在区政府西北1公里处。主要遗址有庆善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该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8.3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3%以上。1990年粮食总产3964.2万公斤。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林、牧、副业也有一定发展。农村照明、农副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了电气化和机械化,人均机械总动力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县区之一。区属乡以上工业企业28户,职工800名,1990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 乡以上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653万元,占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的44%。陇海铁路和西(安)宝(鸡)公路(中线)东西穿境而过,还有42.3公里的区乡公路。有邮电局(所)8个,邮程12.5公里。该区商业体系初步形成,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188万元。年财政收入368万元。该区教育事业发达。在这里的科研、教学单位有:陕西省农业科研中心、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水电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林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等。各类科研教学人员4000多名。全区有普通中学8所,教职工567人,在校学生6800多名; 小学48所,教职工593人,在校学生1.27万名。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医护人员360人,病床360张。1900年,全区财政收入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6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