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转危为安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593) 二月,诏命杨素在岐州 (今陕西凤翔) 之北监修仁寿宫,杨素奏使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监,封德彝为土木监,平山填谷,大修宫殿。督役严急,丁夫辛劳,修建中,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亡,死尸推填坑坎,不仅无任何标志与安慰,反而上盖土石,筑成平地。开皇十五年三月,仁寿宫落成,文帝先派高颎前往巡视,接着又亲自临幸。文帝听说役丁死者过多,杨素下令焚尸; 又见建制壮丽,过于侈华,大怒道: “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 《资治通鉴》卷178) 杨素听了很是忧惧,去向独孤皇后求援说: “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宫,何足损费!” ( 《隋书》卷48) 在独孤后的劝说下,文帝改变了态度,在第二天召杨素入宫,由独孤后出面慰劳他说: “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 (《资治通鉴》卷178) 并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就这样,杨素由一个 “为吾结怨天下” 的罪臣,一变而成为 “忠孝” 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