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振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杨振宁
杨振宁华裔美国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即入研究院深造。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49~196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年起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兼任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65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设,次年为吴健雄小组的实验所证实,因而与李政道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夏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1人。他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校名誉教授,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杨振宁 杨振宁1922.9.22~Yang Zhenning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安徽合肥县(今合肥市),1942年,在西南联大物理学系毕业,并进入该校研究生院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国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杨振宁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R.L.密尔斯共同提出杨—密尔斯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研究的新领域,为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规范理论(包括弱电统一、量子色动力学、大统一理论、引力场规范理论等等)奠定了基础。这一理论被数学家唐纳森引用之后,获得了拓朴学理论的重大突破。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设及实验检验的途径,并为次年吴健雄的实验所验证。为此他和李政道共同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1949年,他和李政道及M.罗森布拉斯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存在的理论。1952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李—杨定理。1957年,与R.奥赫梅及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C和T不守恒的分析,同年和李政道合作发表中微子二分量理论。1961年,与N.拜尔斯合作,对磁通量子化作出解释。1962年,提出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4年与吴大峻合作提出CP不守恒理论。1974年提出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5年与吴大峻合作研究了规范场和纤维丛的关系。1967~1985年,和邹祖德合作研究高能碰撞理论。1971年夏天来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并对中美科技交流合作、中美建交起了促进作用。他还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普利高津 李政道 ☛ 杨振宁1922—Chen Ning Yang物理学家。生于中国合肥。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曾受费米、特勒指导。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次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从事高能物理研究,1955年升为教授。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翌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物理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巴黎大学客座教授。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并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对统计力学、极高能基本粒子反应的性质、规范场理论研究有贡献。获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主要著作有《基本粒子》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