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屾1687~1784中国清代著名农学家和教育家。字双山,陕西兴平人。他厌恶科举制度,毕生居家讲学务农,对农、医、天文、音律都有研究。时当地无蚕桑,他便自己栽桑,从浙江嘉兴、湖州购蚕种,试养成功;又试养柞蚕取得经验。清政府因他推广蚕桑有成绩,奖以匾额鼓励。陕西巡抚陈宏谋特设蚕局及蚕馆,请杨屾主持,促进了陕西蚕桑的发展。当地还相传所用的铁辕犁、活柄锄、大轮车和轻便水车等,都经过他的改进。他在农业方面著作较多,《知本提纲》是其授课的讲义,其中“修业”章专讲农业,由其学生郑世鐸详加注释。他又将本书中修身、治家两部分抽出,由其学生齐倬注释后,另成《修齐直指》一书。他还著有蚕桑方面的著作《蚕政摘要》和《豳风广义》。在《豳风广义》中还附有《养槲蚕法》、《纺槲茧法》、《饲养猪羊鸡鸭》、《养素园》等文。杨屾晚年在其养素园中除讲学外,还种植果、蔬、药材等。逝世后,当地人民因其对乡里有贡献,在兴平立双山祠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杨屾 104 杨屾清代农学家。字双山,陕西兴平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享年98岁。杨屾,生当“康乾盛世”,毕生研究农业生产,著有《知本提纲》,其中的修业章“农则耕稼条”,是他的农学著作。这部书的特点是,正文是大纲,故称“提纲”。此外,他还著有《修齐直指》、《豳风广义》等著作,总结农桑生产经验。杨屾的农学著作是中国古代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农业生产的代表作。 ☚ 张履祥 古代农学思想 ☛ 杨屾 杨屾1687~1785yang shen字双山。清代兴平县(今兴平市)桑镇人,乾隆年间监生,关中大儒李颙弟子。参加乡试时不满对考生搜身的制度,拂袖而去。从此绝意仕途,设馆办学,从事著述,成为清代著名教育家、农学家。提倡平民教育,反对“学而优则仕”;倡导实践,反对虚华。主张学校要耕读兼具,教养并举,促进士农结合。在故乡创办养素园,内设储学育才馆,把农耕、桑蚕、植树、畜牧融为一体,事必躬亲,以验其说。乾隆六年(1741)上书陕西布政使“陈农桑实效”。翌年,陕西布政使颁其书于各县进行推广,求法学艺者纷至。通音韵,精程朱,熟针灸,懂医药,善养生。曾上书皇帝,力主简化礼仪,改革社会弊俗,提倡男女平等。其农桑与文教著作有《知本提纲》《论桑蚕要法》《蚕政摘要》《豳风广义》《修齐直指》等,共计5部33卷。医药著作有《医论》《医学四刍》《医学称赞》以及《经验备急录碑》5种,供乡人备急使用。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享年98岁。临终遗嘱,不棺敛,不穴葬,遗体安放于养素园明经洞之石床上,以生前心爱之书覆盖。 ☚ 杨光明 杨争光 ☛ 杨屾1699~1794清代农学家。字双山,陕西省兴平县人。早年师从理学大师李颙。后在家乡设馆教学,摒弃仕途,致力农桑,潜心著述。他提倡“耕读兼营”,将农道纳入教学,并定为学生必修的四业(农、工、礼、乐)之首。他指出过去农书多有“虚华不实”之处,是因“知文者多未亲身经历,亲身经历者多不知文”,主张凡农桑之事,须“精心探讨,躬亲验习”。为此,他亲自种植棉、麻,力图改变关中农业生产单一,农民生活困难的状况。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写出《豳风广义》一书,介绍植桑养蚕技术,在陕西布政使帅念祖的支持下,于雍正六年(1728年)刊行后,推动了关中地区蚕桑业的开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