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条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条螟sorghum striped borer

旱粮及甘蔗蛀茎螟虫。又名高粱条螟、蔗螟。学名Procerasvenosatu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福建、广东、台湾。为害高粱、玉米、甘蔗、谷子等。
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5~32毫米。额圆形,白色至黄灰色,下唇须长,乳白并有棕色细点; 胸部及翅基片淡灰黄至褐,有深色点。前翅翅脉间淡灰黄色,有纵条纹,中室端有一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排成一直线,缘毛淡灰黄色。雄蛾后翅淡灰黄色,雌蛾接近白色。卵粒扁平椭圆形,表面有龟甲状纹,卵块裸露呈“人”字形排列两行,由几粒到10余粒组成,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深黄色。初孵幼虫乳白色,后渐变淡黄至黄褐,末龄体长20~30毫米;夏型幼虫各体节背面有4个黑褐色斑点,排列成正方形,前两个斑点椭圆形,后两个接近长方形;冬型幼虫越冬前蜕一次皮。黑褐斑点消失,体背出现4条黑褐色纵线,腹面白色。蛹长12~16毫米,纺锤形。体红褐色至暗褐色,腹部各节间有白色环线,末端突细。
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年生2代;江西3代;广东台湾4~5代,以末龄幼虫在高粱秸秆中或甘蔗的枯叶鞘内侧结白茧越冬。在北方越冬幼虫5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0~15天,下旬至6月上旬化蛾。在江西4月上旬见蛾,广东汕头3月中至4月下旬见蛾。河北第一代卵全部落在春高粱、春玉米的心叶期。1代幼虫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期30~50天。末龄幼虫7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10天,7月下旬化蛾。2代7月末8月初始见。盛期在8月中旬,卵大部产在夏高粱、夏玉米的心叶期,小部分产在高粱穗期。2代幼虫在心叶期为害方式同第一代。成虫夜间活动,白天多栖居在寄主植物近地面部分的茎叶下面。产卵前期2天,卵多产在叶背基部及中部,每头雌蛾产卵200~250粒,产期5~7天。幼虫孵出迅即钻入心叶,群集为害。小幼虫咬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咬成不规则小孔,咬食生长点。3龄后,在原咬食的腋间蛀入茎内,使高粱或甘蔗形成枯心,受害心叶,以后还可伸展生长出叶片。受害的茎秆内常有几条到十几条幼虫在一条孔道内。幼虫个体间差异很大,5~9龄不等,一般6~7龄。初孵幼虫先在叶片中脉基部为害,然后由叶腋侵入,取食茎髓,茎秆被咬空一段,阻碍养分输送,影响灌浆,形成瘪粒。为害甘蔗,形成枯心、枯梢或螟害节。遇风雨多倒折,造成减产。条螟在玉米上为害,一般要比玉米螟晚10天。
北方越冬基数大,发生为害重,处理秸秆,可压低虫源,1代、2代是防治关键时期。在蔗区要清洁蔗地,处理蔗头,低斩收获。田间蚁螟孵化后,群集心叶为害期,及时用对硫磷、乙酰甲胺磷、螟蛉畏颗粒剂,杀螟畏等水稀释液喷雾。蔗田可释放赤眼蜂、红蚂蚁捕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