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shùzhīɡāoɡé┃━━┃ 将东西捆放于阁楼。泛指弃之或存之不用。亦省作“束高阁”“束阁”。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宋·陆游《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 肘后医方 弃智遗身 ☛ 束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唐韩愈《寄卢仝》诗: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 “庾稚恭(庾翼)既常有中原之志”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 “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 ‘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 ” 东晋杜乂、殷浩俱负盛名,而庾翼认为他们徒具虚名,应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等到天下太平,才考虑他们的任职。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gé谓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板架上不去管它。比喻弃置不用。语出《晋书·庾翼传》。 东晋时的庾翼,颇有军事才能,曾任荆州刺史,拜安西将军。他接替其兄庾亮镇守武昌,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等战事中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当时一些徒有虚名、华而不实的书生,只会夸夸其谈,尽说空话,对于危乱的东晋,毫无用处。庾翼非常讨厌他们。据《晋书·庾翼传》载:“京兆杜乂(yì)、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他这话的意思是说:“这种人应当‘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怎样使用他们吧。” 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放着不用,或引申为学而不用,理论与实践脱离。 束之高阁shùzhīɡāoɡé把东西放在高高阁楼上。比喻弃置不用。 ★束手待毙 束手束脚 ★结束 拘束 装束 无拘无束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成〉形容扔在一边不管或弃置不用:手稿被束之高阁│束之高阁三十年。 【反义】爱不释手。 束之高阁(同)置之不理 束之高阁阁:放东西的架子。捆束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对事物弃置不用。东晋武帝时,庾翼曾代替哥哥庾亮镇守武昌,功绩非常突出。当时,长安的杜乂和陈郡的殷浩名气很大,庾翼却认为他们徒有虚名,难当重任。有人向庾翼推荐二人,庾翼气愤地说:“应当把这种人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了再考虑是否可用!”(见《晋书·庾翼传》) 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比喻弃置不用。束:捆。 ☚ 茕茕孑立 投闲置散 ☛ 架子 架子架(支~;书~;衣~;花~;房~;琴~;绞~) 阁(~台;~架;几~) 物体内起支撑作用的架子:骨(骨子;~架;~干;伞~;钢~) 操场上供跨越的框架:栏(跨~;低~) 晾放衣物的架:椸(椸枷;椸架;~无完衣) 衣架 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高阁(束之~) 隔子 存放诗画的小阁:诗龛 存放公文案卷的橱架:档(~案;~板) 放器物的木板或架:庋 古代悬弩的兵器架:錡 供瓜豆等植物攀援的架:栅(瓜~) 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杩槎 架设高压输电线的铁架:铁塔 古代祭祀时放宰杀牲口的架:椇 唐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铃架
另见:支承 放置 ☚ 座子 悬挂乐器的架子 ☛
闲置 闲置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束之高阁 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闲 闲置丢弃在露天里:荒置 弃置闲散:系匏 (放置不用:闲置) ☚ 堆放 陈列 ☛
弃置 弃置措 抛掷 闲置 遗置 错置 委废 放弃 播弃 黜弃 高阁 弃置不用:束阁 束高阁 束在高屋 束置高阁 束在高阁 束诸高阁 束之高阁 置之高阁 置诸高阁 遭谴谪而被弃置:谴弃 驱逐弃置:驱屏 四散弃置:散弃 腐烂弃置:腐弃 (仍在一边,不使用:弃置) ☚ 背弃 抛弃 ☛ 束之高阁捆起来放在架空的高楼上。比喻对人或某件事情置之不理或不管不问。军事上用来比喻对敌人的引诱、挑战不予理会。束:捆。阁:架空的楼。唐代房玄龄等《晋书·庾翼传》: “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束之高阁束之高閣shù zhī gāo gé谓弃置不用,或不去管它。《黄帝内经素问合纂》:“惜乎! 词旨深奥,索解殊难,读不终篇,遂有束之高阁者。”亦作“束阁”。 束之高阁置诸高阁shù zhī gāo gébundle sth up and place it on the top shelf; consign sth to moth-balls; have sth shelved and forgotten; lay aside and neglect; pigeonhole; put aside from duty(/service); put (/lay/cast) on the shelf; put off(doing sth); shelve ❍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选集》269) If we have a correct theory but merely prate about it,pigeonhole it and do not put it into practice,then that theory,however good,is of no significance. 束之高阁shu zhi gao gelay aside on a high shelf 束之高阁lay aside on a high shelf;shelve;pigeonhole;lay aside and neglect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阁:搁置东西的小房子。把东西捆好,放在高阁上面。比喻把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shelve, put on the shelf, put aside, on the shelf, be in cold storage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解义】束:捆、扎。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上。 【典故】东晋时,庾翼执掌兵权,镇守武昌。有人向他推荐玄学家殷浩和杜乂(yì),说:“这两人有才学,可当官。”庾翼不同意,说这两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不可重用……只可把他们当做无用的东西放在高楼上,等将来战乱结束了,再安排他们出来做事。(《晋书·庾翼传》) 【用法】形容人才、物件甚至学问弃置不用的,都可用此语。 【例句】再好的理论,如~,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近义】置之不理 【反义】物尽其用 束之高阁《辞源》源云:《世说新语·豪爽》“庾穉恭(翼)既常有中原之志。”《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又见《晋书·庾翼传》。也作“束高阁”。唐·韩愈《昌黎集·五〈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远经究终始。”又省作“束阁”。宋·陆游《剑南诗稿·二一〈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按,此语所源不错。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也作“置诸高阁”、“置之高阁”、“庋之高阁”。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十六回:“总署诸公闻得开战二字,都吓了一大跳,把琉球国事竟置诸高阁了。”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场三场,置之高阁,去取只在头场。”清·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清·朱彜尊《书〈成都文类〉后》:“自杨氏志行,而袁氏之文类庋之高阁矣。”庋,收藏,置放。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比喻弃置不用。“束”,捆住;“高阁”,储藏东西的高架。《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yi),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束之高阁东晋的时候,玄学十分流行。有位出身名门贵族的名士殷浩对玄妙的老庄之学也非常喜爱,从小就读了许多有关玄学的名著《周易》《老子》等,不到20岁,他就对玄学相当精通,小有名气了。 一次,有人问殷浩:“即将赴任当官的人梦见棺木,将要得到钱财的人梦见粪土,这该如何解释呢?” 殷浩毫不犹豫地回答:“官职和钱财本来就是腐臭和粪土之类的东西,所以得官得钱的人都会梦到这些东西。” 殷浩的回答成了当时名士自表清高的名言,他更加出名了,连一些达官显贵也纷纷上门求教。 当时正力图收复北方的大将庾翼请殷浩出任司马,殷浩自命清高,坚决推辞。庾翼因此认为殷浩是浪得虚名,不能重用。他常常对别人说:“像殷浩这种人,只好把他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了,再考虑让他出来做点事。” 公元343年,东晋康帝驾崩。不久,庾翼和丞相何充也相继去世。东晋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殷浩被推荐为扬州刺史,他推辞不过,只得赴任。 公元351年,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管辖五个州的军事。他奉诏北上,但屡战屡败。公元352年,殷浩在许昌被秦军击败;接着,又被假意投降东晋的羌族首领姚襄击溃。 殷浩的政敌桓温乘机要求朝廷惩处殷浩。于是,殷浩被废为平民。 殷浩虽然很有名望,但没有实际的本领。可见,庾翼当初对殷浩的评价还是比较正确的。 后来,人们用“束之高阁”这个成语,来比喻扔在一边,弃置不用。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阁:小楼,古人多用以藏书。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比喻弃置一旁。《晋书·庚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试验既终,书籍~,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近〕置之高阁 〔注〕“阁”不能写作“搁”。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释义】比喻放着不用。 束:??. 阁:??. ??? ??? ?? ?? ??????. ??? ?? ?? ??. 【例句】这是常用工具书,随时要用,怎么能束之高阁呢? ??? ? ?? ???? ????? ??? ??? ??? ?????? 【近义词】置之不理 不闻不问 【反义词】爱不释手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阁:搁板,架子。将东西捆起来放到高架之上。比喻弃置一旁,不再理会。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出处〕《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变式〕束诸高阁 置之高阁 〔近义〕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反义〕爱不释手 〔辨析〕“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和“什袭而藏”都有“放在一边”的意思。“束之高阁”着重在“弃置不用”,多用于对具体东西;“置之不理”着重在“不管不理”,可用于对人对事,语意较广;“什袭而藏”指珍重地将心爱的东西收藏起来,多含褒义。 放着不用束之高阁;置之高阁格式 会意式。 释义 束:捆住。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上。 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举例 这件东西被我~,多年不用了。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置之不理 zhi zhi bu li 【束之高阁】 捆起来放在高架上。比喻弃置不用。源出《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义、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语意重在“不用”。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不加理会。语意重在“不理”上。 ﹝例﹞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阁:放东西的架子。比喻弃置不用。 〔例〕《张中行作品集》:“其实我很忙,又幸而此事周先生不再过问,我有回旋余地,就以暂时无暇修改为理由辞谢,文稿~,日久天长,连有这么回事也忘了。” 【提示】“阁”不能写作“搁”。含贬义。 束之高阁shùzhīɡāoɡé束:捆。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置不用,或撇在一边不管。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解释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比喻弃置不用。 出处 《晋书·庾翼传》:“京兆杜、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庾翼,字稚恭,东晋著名大臣。庾翼仪态秀伟,年轻时便胸怀经国济世的大略。当时京兆人杜乂、陈郡人殷浩同以才华闻名天下,但庾翼并不重视他们,常对别人说:“这类人应当暂时弃置不用,等到天下太平时,再谈论他们的任职吧。” 庾翼担任太守后,安抚百姓,颇得民心。后来又镇守重镇武昌,由于他年纪很轻,又身居高位担当重任,大家都很关注他,认为他有可能不称职。但庾翼勤劳谦恭,毫不懈怠,军政严明,谋略深远。几年之中,就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一致称赞他的才能。庾翼忠心国家,以收复北方为己任,但在四十一岁时不幸病死。 近义 置之不理 例句 那些过时的书籍,早就被我束之高阁了。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弃置不用。也作“束在高阁”、“束之高屋”、“束置高阁”、“束诸高阁”、“置之高阁”、“置诸高阁”。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解义】 束:捆、扎。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上。 【典故】 东晋时,庾翼执掌兵权,镇守武昌。有人向他推荐玄学家殷浩和杜?,说:“这两人有才学,可当官。”庾翼不同意,说这两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不可重用??只可把他们当做无用的东西放在高楼上,等将来战乱结束了,再安排他们出来做事。(《晋书·庾翼传》) 【用法】 形容人才、物件甚至学问弃置不用的,都可用此语。 【例句】 再好的理论,如~,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近义】 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反义】 物尽其用、爱不释手 束之高阁shù zhī ɡāo ɡé阁: 搁板,架子。将东西捆起来放到高架上。比喻扔在一旁,不去理会。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束之高阁shu zhi gao ge束:捆。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 【也作】束置高阁置诸高阁 【近】置之不理置之脑后 【注意】阁,不可写作为“搁”。 不屑一顾 束之高阁bù xiè yī gù;shù zhī gāo gé屑:值得;顾:看;束:捆绑;阁:放东西的架子。指对某种东西不想再看,放起来不再理睬。李丽《“贺年片”的思考》:“如此浪费钱资不说,也徒耗精力,对收到的贺卡,又往往~,天长地久积上厚厚灰尘,以后干脆进了垃圾箱。”[辨析]“屑”:读作xiè,不读xiāo。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gé阁:阁楼,也指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置不用。 【例】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他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144M【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阁:放东西的板架。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gé〔述补〕 阁,小楼。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表示不用或不管它。语出《晋书·庾翼传》:“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 多用于比喻不用或不管。 【近义】庋之高阁 置之不理。 也作“庋之高阁”、“束之高屋”、“束置高阁”、“束在高阁”、“置之高阁”、“置诸高阁”。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束:捆、绑。高阁:高高的楼阁。即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比喻扔在一旁,弃置不用。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也作“置之高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