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梁妻歌 杞梁妻歌古代音乐传说。见晋崔豹撰《古今注》卷中。相传春秋时杞梁随齐庄公伐莒后战死。其妻叹息说:“我上无父,中无夫,下无子,人生的苦已尝尽了。”于是放声痛哭其夫,城墙感之而崩。她最后投水而死。其妹明月(《中华古今注》为“朝日”)悲悼其姊对爱情的忠贞,于是作歌,歌名叫《杞梁妻》。 ☚ 走马引 列女传 ☛ 杞梁妻歌汉代流传的琴曲。东汉蔡邕《琴操》著录。其曲题材来源于先秦时就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春秋时齐庄公攻莒(今山东莒县),令杞梁(后亦传作芑梁、杞殖)为先锋,战俘而死。庄公归而凭吊之,其妻痛而不受,这是此事的最早记载。其后,《礼记·檀弓》和《孟子·告子》录载此事时着力渲染的则是“其妻迎其柩而哭之哀”及“杞梁之妻善哭而变国俗”,将此事作为一个善于哀哭的著名事例。西汉初韩婴所作《韩诗外传》中提到“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说明汉初已有以此为题材并重点表现杞梁妻悲哭情状的歌曲在传唱。汉宣帝时著名文学家王褒在所作《洞箫赋》中形容箫声之悠扬时曾说:“钟期、牙、旷怅然而愕立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将善于歌哭的杞梁妻与先秦著名音乐家钟子期、伯牙和师旷相提并论,至少表明以此为题材的歌曲其曲调是悠扬哀惋、极为感人的。西汉末年,刘向在《说苑·善说篇》及《列女传》中记录此传说时,已出现了杞梁妻恸哭而城垣为之崩摧的情节。自此,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已经基本定型。到了东汉时,不仅琴家在此题材歌曲曲调的基础上创作了琴曲,并创作出了托名杞梁妻所作的琴歌,《琴操》著录了该曲并记载了传诵千古的曲辞:“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坠。”为研究这一著名琴曲及传说的内容流变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后来此曲仍有流传,晋崔豹《古今注》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沭水注》都曾著录此曲,只是对其内容的解说有所不同,如《古今注》说杞植战死,其妻长哭而杞都城“感之而颓”,其妻亦投水死。其妻妹朝日“悲其姊之贞操,乃作歌,曰《杞梁妻》也”。后世因此曲的流传,这个传说的本事则又演变为孟姜女哭长城。这些都证明此曲所具有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