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妻哭城典源出处 汉·刘向 《列女传》卷四:“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孟子·告子下》、《礼记·檀公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韩诗外传》卷六都只有杞梁妻迎丧而哭事,并无哭城城崩事。《孟子 ·告子下》宋 ·孙爽疏言杞梁妻名孟姜,后世遂演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战死,其妻极其哀恸,在城下枕尸悲哭十日而使城墙崩坍。后用此典表现妇女痛悼亡夫情意深挚、感动天地,也借指这样的贞妇烈女。 用典形式 【杞妻】 三国 ·曹植:“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唐·李白:“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城崩】 唐 ·李白:“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明 ·李东阳:“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崩城】 南朝梁·刘孝威:“衔石伤寡心,崩城掩孀袂。”清·吴伟业:“崩城身竟殒,填海怨难偿。” 【杞妇哀】 唐·皮日休:“处处鲁人髽, 家家杞妇哀。” 【杞梁妻】 汉·枚乘:“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长城忽崩】 明 ·李东阳:“长号一声天为怒,长城忽崩复为土。” 【长城哭崩】 唐·周朴:“长城哭崩后,寂寞至如今。” 【杞妻崩雉】 清·钱谦益:“杞妻崩雉真怜汝,莒妇量城莫惎它。” 【杞梁贞妇】 唐·僧贯休:“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崩杞妇城】 清·黄景仁:“九泉誓共郗生穴,一恸真崩杞妇城。” 【哭坏杞梁城】 北周 ·庾信:“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杞妻哭城【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既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雕玉集》:“一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煞之,并筑城内。(孟)超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 【释义】 古代有杞梁殖之妻哭倒城墙的传说,后来又演变为杞良在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逃走后与孟仲姿结为夫妻。后杞良被官吏打死将尸体筑入城中。仲姿向城号哭,而将长城一面哭倒。后以此典形容人悲痛至极,感发出惊人之举。 【例词】 崩城 长城哭崩 城崩坏长城 杞梁城 哭倒长城 杞妇 杞妻 杞妻哭梁 杞梁妻杞妻崩雉 哀崩高城 杞妻感【用例】 〔哀崩高城〕 晋·左九嫔《齐杞梁妻赞》:“夫卒莒场,郊吊不宾。哀崩高城,诉情穹旻。” 〔崩城〕 南朝梁·刘孝威《公无渡河》:“衔石伤寡心,崩城掩孀袂。” 〔城崩〕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碑》:“竹死城崩,杞妇湘妃之怨。” 〔哭倒长城〕 元·关汉卿《窦娥冤》:“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 〔杞妇〕 宋·李清照《祭赵湖州文》:“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杞妻感〕 晋·皇甫谧《让征聘表》:“邹子一叹,霜为之降;杞妻一感,城为大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