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诗镜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诗镜铨

杜诗镜铨

杜诗注本。诗二十卷,文二卷。清杨伦撰。伦(1747—1803)字西河,又字敦五,号西禾。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任邑宰。少游名场,即工声韵之学,晚年主讲武昌江汉书院。杨氏自称用力于杜诗近二十年,鉴于“宋以下注杜者名有千家,迩来论列者亦不下数家,然繁简失中,卒少善本”(自序),“注家繁称远引,惟取务博矜奇……近时仇注,月露风云,一一俱烦疏解”,“浦解好为异说,故多穿凿支离”(凡例),遂用五年时间,删减仇本繁注而成此书,同时对前代、当代注家在注释微词奥义和时事方面的疏略,亦略有补正。此外,还精选一些前人论诗评语。其以“镜铨”作为书名之意,则可求之自序:“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合乎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像未离铨’者。”“镜像未离铨”本杜甫诗句,此处借用,是说己作如镜中之像,有待铨衡,乃自谦之词。此书特点,一是精简,不作繁琐的征引和考证;二是平正通达,不故为异说;三是裁择各本之长,以归于至当;四是款式清晰,省翻检之劳。如该注本置词语注释于句下,章法字评置于行间或栏眉之上,简评则附诸篇末。杨伦注本因其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而版本多达十余种。初刻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柏山房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九柏山房刻本铅印成上、下两册。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杜又将此本再版重印。该本卷前载郭绍虞前言、毕沅序、朱珪序、周樽序、杨伦自序。 卷后附张溍《读书堂杜工部文集注解》二卷。又有附录传志(包括两《唐书》本传、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年谱、评论(诸家论杜)。

☚ 杜诗偶评   杜诗集评 ☛

杜诗镜铨

诗文注。清人杨伦(1747—1803)撰。二十卷。伦字敦五,一字西河(一作西禾),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苍梧知县。晚年主讲武昌江汉书院七年之久,门人多尊信之。与同里学人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黄景仁、吕星垣、徐书受等,号为“毗陵七子”,有《九柏山房集》。博极群书,其诗得力于杜少陵。此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系二十多年研读杜诗、采录旧说,“凡阅五寒暑”而纂成。以编年为次,录杜甫各体诗。作者对前人诸本编次详加校勘,故在注杜诸本中为编次最善者。各诗词语注释附于句下,章法字评,置于行间或置栏楣之上,简评附诸诗末。作者广泛参阅自宋迄清各家注评,裁择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心得,融会贯通。引援旧说之处,择善而从,且对前人之失,多所补正,唯对影响较大之钱(谦益)笺,几无涉及。全书注评简当扼要,不穿凿附会,无烦琐之引证与考据,平正通达,简洁明快,深便初学。有乾隆五十七(1792)年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民国间有六种刊本。一九五六年台湾新兴书局刊本,一九五七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杜诗镜铨

二十卷。《附录》一卷。《年谱》一卷。清杨伦 (1747—1803) 撰。杨伦,字西木,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历任邑宰,江汉书院山长。是书非注杜之作。是将各家注杜之说,勘削纰缪,涤去芜杂俾杜诗真面目,真精神,洗发呈露,如镜之下被于照,而无纤毫之障翳。杜诗自宋元明以来,笺注者数十余家,各有所长,是书博采众家之长,弃其糟粕,搜罗古集,考核遗失。凡有关杜诗之片言只字,皆节取而存录,久积而存帙,求精髓神骨于语言文字之外,是杜诗注本中之佼佼者。是书二十卷,体例以编为序,近于集注。在剪裁之中,间有考证。注解附于句下,章法字句之评价刻于行间或眉端。时人评语,取佳者附于篇后。今人郭绍虞评论称:“一方面能正仇、浦诸家之误、补朱注之缺;一方面再能裁择各本之长,以归于至是。”是书有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初刻及同治十一年(1872)重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有标点本行世。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