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甫评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甫评传 杜甫评传杜甫传记。今人金启华、胡问涛著。该评传为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丛书”之一。对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进行系统的评述。传文中所引用的杜诗、杜文均按杨伦《杜诗镜铨》注明了页码,诗题的删节亦从之。但引诗、引文及标点却不拘于上书,而是择善而从。评传的正文前后分别附加著者的引言及结束语,对杜诗的思想艺术作了论述。全书共分二十五章,以时间、地点为次序,结合当时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 杜甫叙论 杜甫评传 ☛ 杜甫评传 杜甫评传杜甫传记。今人陈贻焮著。本书规模空前。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计一百零八万余字。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将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诗坛面貌、诗歌的创作与批评比较等等内容熔于一炉。其上卷仅自杜甫诞生叙至乾元二年杜甫自洛阳回华州时的创作活动,已四十万言,其所以如此,正如林庚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此书“盖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杜甫虽亲身经历天宝乱后的一些年月,而其安身立命之处,沉郁顿挫之际,实又孕育植根于盛唐时代,这正是上卷中精神之所在”。传中有评,脉络分明,精于考订,敢发新见,雅俗共赏,富于诗情是本书的特点。而内容的博赡,文笔的活泼,尤为世人所瞩目。本书上卷于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首载林庚序、傅璇琮序及作者自识;中、下卷于1988年5月出版,下卷后附葛晓音跋及作者赘语。 ☚ 杜甫评传 杜诗笺 ☛ 杜甫评传陈贻焮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二十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上卷)、1988年(中卷、下卷)出版。著者对历代研究杜甫的浩繁资料爬梳剔抉,去芜存菁,广泛地吸收了前代和当代学者研究杜甫的众多成果,运用综合考察、纵横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突破了前人侧重笺注辨义和笼统评述的传统研究方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一、著者从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音乐、舞蹈、书法等)、社会风俗、典章制度等各方面,完整而详尽地论述了盛唐及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时代和创作的关系,杜诗所由产生的社会条件,诗人生活、经历、素养、性格、心境等个人因素对其创作的影响等等,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二、《评传》按历史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刻地揭示了杜甫处身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所形成的复杂的思想性格,细腻地勾勒出他的整个思想发展过程。著者对杜甫的生平做了详细精审的考证,从大量人所熟见的材料中勾稽出前人所未曾发现的行迹,并直接使这些考据成果为杜甫思想及作品的研究所用。作者既充分地肯定了杜甫与人民大众在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生动地再现了他与当时官僚权贵往来应酬的生活图景和社交气氛,令人从中具体地感受到他在为人处世中表现的一贯忠厚、耿直、热诚之外,也有违心地应酬交际、庸俗世故的一面。由于《评传》避免了对杜甫评价一般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注力于从生活的各个侧面塑造杜甫的丰满形象,因而能够使人信服地证明伟大诗人的一切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根源于他的时代环境、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三、《评传》广泛联系先秦、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以及与杜甫同时代的许多作家,进行纵横比较。并在诗歌艺术的分析中探讨有关的创作理论,对杜甫诗歌艺术的独创性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见解。如评李杜优劣之争的渊源;杜诗对盛唐诗歌“旧法”的突破及对中晚唐诗歌的影响;盛唐和中唐“奇思”的差别;作家素养对创作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想象和生活实感的关系;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功与否不以比兴、形象为唯一目的等等。四、《评传》写法上独具特色。著者以杜甫的代表诗作为主线,夹叙夹议,兼传兼评,对具体诗篇的阐释,能将注解、典故、赏析、翻译融为一体,文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雅俗共赏,富于诗情,正如林庚先生所评:“《评传》之作,盖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 杜甫评传金启华、胡问涛著,陕西人民出版社84年版。此书共分三十五章,即少年时代、南北漫游、陆浑山庄、李杜交游、旅食京华、献赋待制、授官前后、流亡鄜州、陷身长安、投奔凤翔、北归羌村、重返长安、贬谪华州、洛阳之行、旅居秦州、陇蜀道上、草堂春秋、以诗论艺、避难梓州、成都幕府、沿江东下、西阁秋兴、瀼西草堂、滞留荆南、老死孤舟。作者试图对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进行系统的评述,一方面对杜甫的一生、杜甫的品格作了介绍,另一方面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杜甫的诗作,从而使读者对杜甫及其作品有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