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官Fasheng qiguan
发声器官应包括:
❶喉部。位于颈前正中部位,上通咽,下接气管,(成年男性可见有突起于颈前上部的喉结,俗称喉头。)喉部由软骨、韧带、喉肌和粘膜等构成。喉部是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与将这些软骨连结在一起的膜与肌肉组成,形成喉部结构的支架。甲状软骨是一对骨板,后面大部分是空着的,正好将环状软骨包围于内侧,左右软骨板形成角度,形如打开的一本书。女性与儿童两骨板间角度约为120°角,成年男子随着声带的伸展,两骨板向前突出,形成只有90°左右的角度,通常叫它喉突起,“亚当的萍果(Adam’sapple)”,亦即喉结。勺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端,与气管顶端相连,形似指环,前狭后宽。勺状软骨是一对锥体形的小软骨,底部与环状软骨形成关节,能自由活动,因之对改变附着于前方的突起(声带突起)的声带张力及改变声门的大小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厌软骨呈叶状,其茎部连于甲状软骨内侧。
❷声带。喉腔中部,有上下两对粘膜皱襞,下一对能在气流冲出时,振动发音,称为声带或声襞。两声带之间,呈三角形缝隙,叫做声门,吸气时声门打开,发声时声门闭合。喉内勺状软骨、韧带、横纹肌等相互配合动作,使声带分开、闭拢,并调整其长度、厚度和张力,发出高、低、强、弱等不同的声音。与声带平行,上方有一对皱襞,称为假声带或室襞,两者之间的裂隙比较宽大。声襞与室襞之间称为喉室,室襞上为喉腔前庭部,前上方为会厌,上通咽腔,声带下方称为声门下腔,与气管相连。

发声器官图

声带闭合图
人类发声的全部过程,为发声系统各部器官高度协调,在大脑下达发声指令后,自动反馈运动的结果。发声时,首先呼吸器官运动产生呼气气流,成为发声的动力,使喉部声带闭合振动发出声音,再经过各共鸣腔体(咽腔、口腔、鼻腔等)加以共鸣扩大,再经唇、齿、舌等咬字器官的作用,发出人类带有语言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