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死因关于杜甫之死自唐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饫死”、“溺死”、“病死”三说。“饫死”说,最早见于郑处诲《明皇杂录》:“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新、旧《唐书》及蔡兴宗年谱均从此说。清初钱谦益主张尤力。“病死”说,首见元稹《杜甫墓志铭》:“扁舟不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吕大防、鲁訔、黄鹤诸人从此说。清人仇兆鳌首次论证了杜甫不是死于牛酒,而是死于风疾,浦起龙、杨伦均从此说。萧涤非先生在《论<;风疾舟中>;一诗确为杜甫绝笔》、《论杜甫不饫死于耒阳》等论文中充分考证了杜甫绝笔诗,补充了仇氏的一些空白,进一步证明杜甫之死系因“风疾而致”。这是对杜甫死因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重大贡献。“溺死”说源出李观的《杜传补遗》,向被视作“小说家言”,荒唐不可信,少有从此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