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牧《金谷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牧《金谷园》杜牧《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是诗人杜牧过洛阳金谷园旧址时所写的一首伤春吊古之作。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西晋富豪石崇曾在此建造别墅,繁华富丽,盛极一时。石崇有妓名曰绿珠,美艳绝伦。孙秀求之不得,乃矫诏问罪。时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 “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见《晋书·石崇传》)。唐时之金谷园业已荒废,成了供人凭吊的古迹。诗人感而赋此,以寄托人世无常繁华如梦的思古之幽情。 独步荒园,诗人思飞今古:昔日金谷园的繁华已随岁月的风霜永远飘散,连当年园中的香尘芳雾也无影无踪,不留一点痕迹。“繁华事散逐香尘”,这起首之句,便浓缩着多少沧桑之感,而且包含着无限的人生感叹:何止金谷园如此,古往今来一切“繁华”的事不是都如梦如烟一去不复返了吗?正是由于这富有哲理性和历史深度的内容,才使这首诗一开头便显示出沉甸甸的艺术重力,令人浮想联翩,回味咀嚼。另外这句中的“逐香尘”三字用得实在巧妙妥贴,“香尘”二字令人联想起昔日金谷园中美人的云鬟雾鬓、丰肌弱骨与淡汝浓抹的姿影,而今这无穷的娇美都早已化作香尘飘散;而一个“逐”字又把“繁华事散”这一略嫌抽象的概括性词语具象化,仿佛是一个个绮丽的梦随着香尘飘逝到云外的。这一关键性动词标志着诗人推敲斟酌的匠心与功力。 “流水无情草自春”乃眼前之景。但它与上句紧密联系,依旧渗透着沧桑之感与对往事的追怀感叹:繁华如梦香尘已散,而金谷园中的绿水照样流,金谷园中的茅草照样青,流水与青草不管人世的更迭、兴衰、消亡,依然如故。诗人用“无情”与“自”两个词语将流水与芳草人格化,从而反衬出世事之无常,繁华之短暂。这里这个“自”字用得特有意蕴,它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相仿,乃“自管”、“自长”之意而又不能为之代替,亦与“无情”相似。 一般绝句是上二句写景,下二句抒情,而本绝句第三四句仍为写景。何也?乃因其情皆已融于景物之描写中矣!你看“日暮东风怨啼鸟”,这个“怨”字,不是如上句中的“无情”和“自”一样满含着感情色彩,因而不也是诗人情感的间接表露吗?而且落日西沉(“日暮”),春风阵阵,此刻声声鸟鸣传到诗人耳中,这鸟鸣如怨如慕,仿佛在怨“东风”的骀荡轻薄……其实“鸟”是无所谓“怨”不“怨”的,这“怨”正是诗人凄凉哀切之情绪的外射和对象化,鸟之怨即人之怨。诗人本来独步荒园追怀往事就凄恻不已,加之日暮风冷,啼鸟声声,就更加难耐伤情,更引起诗人悲哀的是随风飘坠的朵朵落花,令人想见坠楼的绿珠,她在生前不也是像花一样美丽而短暂吗?她的死不也是如落花一样飘忽而轻易吗?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她死得太倏忽太轻率;同时她也是一位被人摆布的奴隶,命运无法自主,她的死不也像落花一样可怜吗?诗人在落花与坠楼的绿珠之间找到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自然的、诗意盎然的联想,使结尾更富隽永的意味。而且又一次与诗题紧紧相扣,丰富饱满了诗的含量。 杜牧《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 “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 “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 “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 “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 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