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颀 李颀690?—751?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少时家居颍阳(今属河南)。早年倜傥任侠,后折节向学,苦读十年,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后弃官隐居。性格疏放、超脱,慕神仙,与王昌龄、王维、高适等名诗人唱和。边塞诗悲壮苍凉,感喟深沉,《古从军行》是其名作;《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音乐诗摹拟声情,飘逸潇洒;人物诗磊落豪放,形神俱足,代表作有《送陈章甫》、《别梁锽》等;七律气势雄壮,为明七子所师法。有《李颀诗集》。 ☚ 孟浩然 王湾 ☛ 李颀 李颀李颀 (?—757?) 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一说东川 (今四川三台)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隐居在河南嵩山、少室山一带。以五七言歌行与七律见长。其边塞诗、赠别友人诗及两首写听音乐感受诗广为传诵。诗风慷慨奔放中,亦有秀丽清幽之气。有《李颀集》 传世。 ☚ 过融上人兰若 题璇公山池 ☛ 李颀 李颀690?—753?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后调新乡尉,时已作吏数年,并已过中年。殷璠称“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河岳英灵集》),后归隐颍阳。仍常往还于京洛之间。天宝八载(749)秋,高適任封丘尉,颀有《赠别高三十五》诗,其去世约在此后数年间。李颀与王维、高適、王昌龄、崔颢、张旭、綦毋潜、岑参、皇甫曾、朱放等著名诗人皆有交往,名重当时。工诗,尤善七言。殷璠评云:“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胡应麟谓其七言歌行“音节鲜明,情致委折,秾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编卷三)。名作边塞诗如《古从军行》、《古意》等豪壮奔放,慷慨深沉;赠别诗如《送陈章甫》、《别梁锽》、《赠张旭》等写友人怀才不遇、傲岸不羁的性格,笔墨传神。《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卷一三二至一三四收其诗三卷,《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另有辑佚之作。事见《国秀集》卷下、《河岳英灵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二○、《唐才子传》卷二。 ☚ 阎防 杜甫 ☛ 李颀约690—约751籍贯不详,或云东川(今四川三台县一带)人,长期居于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后因久不升迁,归隐颍阳,炼丹求仙。《全唐诗》存其诗一百二十余首,编为三卷。 李颀 李颀(690-751)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东川人,东川 即今四川三台;一说他是赵郡人,赵郡即今河北赵县。但他少年时候就一 直住在河南登封。年轻的时候,结交一帮富家子弟,吃喝玩乐,狂放不羁, 后来大彻大悟,折节读书,在颍水附近苦读十年,也就是他在诗中所说的 “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 非”(《缓歌行》),终于考中进士,做了八品的小官新乡尉,而且一做就是多 年,毫无升迁的希望。于是又一次大彻大悟,弃官不做,归隐了。 他此后就在河南一带交友、游赏,据说信奉了道教,还亲自炼过丹。王 维给他的诗中就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 翼?”(《赠李颀》) 李颀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描写音乐的诗也写 得很好。 比如那首传诵极广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他描写音乐的《琴歌》《听万安善吹觱篥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 房给事》等,都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 此外,他的送别诗也很有名。 李颀的诗,《全唐诗》录为三卷,现存约一百一十七首。 李颀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 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故论其数家,往往高于众作。 欧阳公好称诵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及杨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两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恻,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颀诗意主浑成,遂无斫练,然情思清澹,每发羽调。七言古诗善写边朔气象,其于玄理间出奇秀。七言律体如《送魏万》、《卢司勋》、《濬公山池》等作,可谓翛然远意者也。 李颀不善五言,而善七言,故歌行与七言律皆有高处。 李颀七言律,最响亮整肃。 李颀七律,诗格清炼,复流利可诵,是摩诘以下第一人。 李颀劲浑,是储、王一派,而润洁处微逊之,时有奥气出纸墨外。 李律仅七首,唯“物在人亡”不佳。“流澌腊月”,极雄浑而不笨;“花宫仙梵”,至工密而不纤。“远公循迹”之幽,“朝闻游子”之婉,皆可独步千载。 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 李颀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七言古在达夫之亚,亦是唐人正宗。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 李颀五言不拘律法者则字字洗练,故更有深味。盖李七言律声调虽纯,后人实能为之; 五言调虽稍偏,然自开、宝至今,绝无有相类者。 王元美云:“七言律,李有风调而不甚丽,岑才甚丽而情不足,王差备美。”愚按: ……李较岑、王,语虽熔液而气若稍劣,后人每多推之者,盖由盛唐体多失粘,讽之则难谐协,李篇什虽少,则篇篇合律矣。 盛唐之有李颀,犹制艺之有袁黄,古文词之有李觏,朽木败鼓,区区以死律缚人。 吾于唐诗深恶李颀,窍附孔子恶乡原之义,睹其末流,盖思始祸,区区子羽者流,不足诛已。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 李颀诸体俱佳,七律中之 《题璿公山池》、《宿莹公禅房》、《题卢五旧居》,亦是佳作。惟《寄卢员外》、《寄綦毋三》、《送魏万》、《送李回》者,是灿烂铿锵、肤壳无情之语。 唐李颀诗虽近于幽细,然其气骨则沉壮坚老,使读者从沉壮坚老之内领其幽细,而不能以幽细名之也。惟其如此,所以独成一家。 李颀七言古诗,佳者本多,其《杂兴》二句云:“济水至清河至浊,周公大圣接舆狂”,亦偶然兴到语耳,而乐天独叹服此语,以为绝伦。 李颀五言,犹以清机寒色,未见出群,至七言,实不在高适之下。《放歌行答从弟墨卿》曰:“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真善写文士下笔淋漓之状。又《送刘十》曰:“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诸兄相继掌青史,第五之名齐骠骑。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曲折磊落,姿态横生。至“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每一读之,胜呼龙泉、击唾壶矣。 旧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称,虽襄阳、嘉州与辋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题。至嘉、隆诸子以李颀当之,则颀诗肤俗,不啻东家矣。明诗只顾体面,总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恶习,不可不察也。 李颀赋笔轻新,以作七律,流丽婉润,自觉胜人。所垂七篇, 尽为济南标录。 东川比高、岑多和缓之响。 东川七律,故难与少陵、右丞比肩,然自是安和正声。自明代嘉、隆诸子奉为圭臬,又不善学之,只存肤面,宜招毛秋晴太史之讥也。然讥诸子而痛扫东川,毋乃因噎而废食乎? 东川诗典赡风华,兼复音调句亮,盛唐能手。 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律于东川乎!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 李东川七言古诗,只读得《两汉书》烂熟,故信手浑洒,无一俗料俗韵。 李东川 (七律)摛词典则,结响和平,固当在摩诘之下,高、岑之上。 李东川五七古俱卓然成家。沧溟独取七律,非作者知己也。 李东川七律为明代七子之祖,究其容貌相似,神理犹隔一黍。 东川缠绵,情韵自然深至,然往往有痕。于鳞以东川配辋川,姚先生以为不允。东川视辋川,气体浑厚,微不及之; 而意兴超远,则固相近。 东川七律,风骨凝重,声韵安和,足与少陵、右丞抗行,明代李于鳞深得其妙。 新乡长于七字,古诗、今体并是作家。其蕴气调辞,含毫沥思,缘源触胜,别有会心。向来选家徒以音节高亮赏之,乃牝牡骊黄之见耳。 五言其源出于鲍明远,发言清隽,骨秀神清,虽偶泛弦中,仍复自然合奏。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 李颀690?—751?籍贯不详,旧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人,长期居于颖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后弃官,归嵩山东川别业隐居,炼丹求仙。与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张旭、綦毋潜等均有交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 李颀?—757?Li Qi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开元年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以久不升迁,去官隐居。他与王维、王昌龄、高适、崔颢等人相友善,是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人。他的诗以五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有的慷慨奔放,有的秀丽清幽。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边塞诗,如《古意》、《古从军行》,用豪放的笔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语言奔放流畅,情绪昂扬饱满。另外,他所写的几首描写音乐的诗也很出色,比喻新奇,想象丰富,环境渲染恰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听万安善吹觱篥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琴歌》等。李颀还善用五七言古诗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赠张旭》、《别梁锽》、《送陈章甫》、《送刘十》等篇,着力描绘一些高才下绌的人物,能抓住各自人物的个性特征,加以栩栩如生的描绘,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他还写了不少玄言诗,内容与艺术都无足取。《全唐诗》存录其诗3卷。 ☚ 岑参 李白 ☛ 李颀?—757?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进士,曾官新乡县尉,以久不升调,乃归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隐居。诗以五古及七言歌行见长。其边塞诗颇被称道,《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为代表作。有《李颀诗集》。 李颀 李颀约690~约751唐代诗人。东川 (今四川三台,一说今云南会泽,又说今河南颍水东溪)人,少时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尉。与王昌龄、王维,高适、崔颢都有交往。著有诗集一卷。长于写边塞生活,这类诗虽然不多,却流传甚广,代表了他诗歌的成就。著名者如《古意》、《古从军行》、《塞下曲》等。其中尤以《古从军行》更为突出,诗写凄凉索漠的塞外景象,表现了战士厌恶战争的心理,格调慷慨悲凉,笔势流畅宛转。“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尤警辟深刻,动人心弦。另有描写音乐的《听万安善吹觱篥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赠友送别的《赠张旭》、《别梁锽》等,也都写得各有特色。 ☚ 孟浩然 王昌龄 ☛ 李颀Li Qi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The Ancient Edition of Accompanying the Army,Seeing Chen Zhangfu off,Seeing Wei Wanzhi off to the Capital,etc. 李颀690—751唐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笔力雄健,风格豪放;七言歌行语言流畅,尤具特色。有《李颀诗集》。 李颀690—751唐诗人。东川(四川三台一带)人。少居颍阳(河南登封县西),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尉。以久不调,归隐故乡。任侠好道术,和王维、王昌龄、高适等均有交往。长于七言诗,写边塞、音乐、人物等都独具一格。有《李颀诗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