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训?—835唐大臣。字子垂,初名仲言,字子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宰相李逢吉侄。举进士后补太学教授。曾因事流放象州。得郑注荐引,于大和八年(834年)入朝,一年之中,历官翰林学士、兵部郎中,行宰相事。旋升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志在铲除专权宦官。设谋杀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时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等仍当权,他计划将他们诛除,然后收复吐蕃占领的河湟地区,进一步削平河北藩镇割据势力。大和九年十一月,以甘露降左金吾卫石榴树为名,诱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仇士良入内,发觉伏兵,遂与他搏斗,宦官救至。仇士良逃走,旋即率卫兵反击,大肆屠杀,史称“甘露之变”。他逃往终南山,被追杀。 李训【同义】总目录 李训王山人 李训 李训?—835唐朝大臣。字子垂。初名仲言,字子训。陕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人。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因与郑注友善,经王守澄推荐于文宗。太和八年 (834),迁周易博士、兼翰林侍讲学士。每进讲至宦官专权,必感愤激切,与文宗心正合。遂任而不疑,其待遇无人能比。次年七月,进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居中倚重,实行宰相事。宦官陈弘志毒死宪宗,文宗切齿痛恨,至此,被杖杀于青泥驿。又擢王守澄为观军容使,夺其军权,寻赐鸩死。贬宦官杨承和于驩州、韦元素于象州、王践言于恩州,不久,又追赐三人死。元和逆党几尽。李训与郑注相联结,大权在握,刻意去恶,得到文宗的倾力支持。太和九年(835) 十一月,谋诛宦官,仇士良发党有变,急回宫劫文宗。事败,逃往终南山,依僧宗密。宗密欲匿李训,其徒不可。乃奔凤翔,为镇遏使宋楚所杀。 ☚ 郑注 李玄伯 ☛ 李训 李训(?—835 年)始名仲言,字子垂,一字子训,祖籍陇西成纪。初坐罪流岭外,会赦,居洛中。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辞敏智捷,善揣人意。训以进士擢第,补太学助教。宦官王守澄荐举其任翰林侍讲,为唐文宗讲《易》道。与郑注建议诛杀宦官,收复河湟地区,削除河北藩镇势力,深得文宗重用,进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协助文宗杀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消除一派宦官势力。大和九年(835 年),迁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年十一月,诈奏“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降甘露”,诱内臣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等往视,欲一举尽诛。仇士良觉变,拥帝还宫,出禁兵大杀朝官,千余人被斩四方馆,流血成渠。李训逃往终南山,又奔凤翔,被擒杀,史称“甘露之变”。 ☚ 权德舆 释端甫 ☛ 李训 李训? ~835始名仲言, 字子垂, 一字子训,陇西成纪(今秦安)人。初坐罪流放岭外,会赦,居洛中。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辞敏智捷,善揣人意。训以进士擢第,补太学助教。宦官王守澄荐举任翰林侍讲,为唐文宗讲《易》道。与郑注建议诛杀宦官,收复河湟地区,削除河北藩镇势力,深得文宗重用,进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协助文宗杀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消除一派宦官势力。大和九年 (835年), 迁礼部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年十一月,诈奏“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降甘露”诱内臣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等往视,欲一举尽诛。仇士良觉变,拥帝还宫,出禁兵大杀朝官,千余人被斩四方馆,流血成渠。训逃往终南山,又奔凤翔,被擒杀,史称 “甘露之变。” ☚ 李愬 李翱 ☛ 李训?—835唐大臣。字子垂,初名仲言。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进士擢第。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与郑注建议诛灭宦官,收复吐蕃占据的河湟地区,清除河北的藩镇势力,得文宗信重,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助文宗杀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后发动甘露之变,谋杀宦官仇士良,事泄,逃至终南山,被杀。 李训?—835字子重,初名仲言。唐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为人辞敏智捷,善揣人意。进士擢第,因贿赂郑注而结识宦官王守澄,又由王荐引于文宗,与郑注建议诛灭宦官,深得文宗信任。太和九年(835)官至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协助文宗,先后诛杀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等。颇得时望。又与郑注合谋,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为外援。训在朝中谋诛宦官集团。同年十一月,假称大明宫石榴村有甘露,欲诱宦官仇士良等观看,聚而杀之。事泄被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